•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代廣州與海上絲路

      2012-04-29 22:29:13婁建紅
      人民論壇 2012年2期
      關鍵詞:南越王漢墓墓葬

      婁建紅

      【摘要】廣州在秦漢時期稱“番禹”,是三江貨物的聚散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通過運用考古學的理論方法,結合文獻和近些年的考古發(fā)掘資料,如船模、玻璃珠璣、托燈胡人傭、焚燒香料的熏爐等體現(xiàn)兩漢時期的海上絲路和海外文化的典型器物來研究秦漢廣州(番禹)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考古資料兩漢廣州海上絲綢之路

      廣州在秦漢時期稱“番禹”,地處珠江口北緣,南瀕大海,一直以來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既是嶺南與中原及域外交往的聚集地,也是三江貨物的聚散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廣州地區(qū)發(fā)掘的兩漢墓葬超過1000座。出土了一批頗能體現(xiàn)海上絲路及中外交往的文物,在此僅借以選取船模、玻璃珠璣、托燈胡人傭、焚燒香料的熏爐等體現(xiàn)兩漢時期的海上絲路和海外文化的典型器物來研究當時廣州(番禹)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和地位。

      船模

      越人善于舟楫?!痘茨献印酚涊d:“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民人被發(fā)文身,以像鱗蟲;短緒不褲,以便涉游;短抉攘卷,以便刺舟…”。①考古資料表明,南越人在秦代的造船技術和物質基礎上發(fā)展了南海的海上航行活動,南越國時期墓葬和遺址出土的舶來品已顯示在公元前3世紀,南越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海外文化發(fā)生了多方面的接觸,海上絲綢之路可以說在南越國時期就應經濟萌發(fā)了。漢代經濟的發(fā)展,更為擴展與南海沿岸地區(qū)的交往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廣州漢墓有不少木船和陶船的模型,有彩畫樓船、內河交通船等。有陶和木質的,而且種類多樣。在1983年發(fā)現(xiàn)的南越王墓,出土一個銅提筒,腹壁上刻鑄有4只戰(zhàn)船圖紋。②這四只戰(zhàn)船紋刻畫的結構基本相同,在目前所見的秦漢時期的船圖中,這是結構設施最完善的一幅海船圖畫。東漢墓出土陶船多件。其中,1955年廣州東郊先烈路東漢墓出土的陶船模型,既做出了錨的模型,也做出了舵的模型。是一艘設備完善的船舶,已具有一定程度的遠航能力。秦代造船遺址的發(fā)現(xiàn),以及木船和陶船模型的出土,證明秦漢時期我國的造船技術水平和造船規(guī)模有了巨大的發(fā)展,為發(fā)展內河和海上交通提供了堅實的條件。

      海外珍寶

      西漢時期番禹(今廣州)已是全國十九個都會之一,《史記·貨殖列傳》中指出,番禹是海外奇珍的集散地?!稘h書·地理志》亦云越地“處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璣、銀、銅、果布之湊,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漢武帝于元鼎六年統(tǒng)一嶺南后,在南越國開辟南海交通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海上對外交通線。中國的絲綢通過饋贈、貿易,不斷輸往各地,而此航線上各地所產的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等亦源源流入中國。

      玻璃串飾。廣州地區(qū)兩漢墓葬中出土的珠串裝飾品相當豐富,據(jù)已經發(fā)表的考古報告或簡報材料的不完全統(tǒng)計,各式珠串裝飾品約9820余枚,大部分收集在《廣州漢墓》,《南越王墓》兩部考古報告專刊中。廣州西漢墓葬分為五期,各期墓葬出土玻璃珠飾的情況如:一、西漢前期的182座墓中有11座出玻璃器和珠飾。主要有璧、珠、印等類。二、西漢中期收在《廣州漢墓》的64座墓中有12座出珠飾③。以珠子居多,另有琉璃璧。三、西漢晚期墓葬出土珠飾品相當豐富,在《廣州漢墓》的32座墓中18座墓出珠飾④。為該期墓葬中珠子數(shù)量最多者。四、東漢前期的41座墓葬中有19座出珠飾⑤。以珠子居多,另有琉璃劍格和耳珰、琥珀耳珰、瑪瑙耳珰等飾品。五、東漢后期以磚室墓占多數(shù),但多被盜擾或嚴重破壞隨葬物不全,特別是珠飾品多已流失,因此出土珠飾有所減少。

      橫枝崗西漢墓(編號M2061)還發(fā)現(xiàn)一批羅馬玻璃碗殘片,可以拼接和粘合出兩件完整器,另一件尚殘三分之一。據(jù)化學分析屬于西方鈉鈣玻璃,可能屬于公元前1世紀羅馬玻璃生產中心的產品。橫枝崗漢墓的年代在西漢中期,是目前中國境內所見最早的羅馬玻璃器。此外,廣州橫枝崗西漢中期墓還發(fā)現(xiàn)三件深藍色玻璃碗,無論是化學成分還是制作工藝,都與地中海南岸羅馬玻璃中心公元前1世紀的產品相似⑥。

      廣州西漢后期墓中出土的玻璃串珠里有兩枚飾花肉紅石髓珠⑦(M3017:44、M3029:70)。南越王墓出土的飾花石髓珠與眾不同,很可能產自波斯地區(qū)(今伊朗或阿富汗)。這種石髓珠或稱“蘇萊曼尼瑪瑙”(Solimani banded agate),主要流行于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6世紀。⑧麥英豪認為廣州所出的石髓珠是從印度南部的黃支國輸來。

      我國自古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玻璃器皿和珠飾的大量陪葬反應出當時尤其是上層社會對這些器物和飾品的普遍喜愛。通過對玻璃器皿和珠飾的材質及工藝分析,可以確認,廣州地區(qū)出土的玻璃器皿和珠飾,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東南亞、南亞及遠自西亞、歐洲、非洲的舶來品,他們正是通過海上交通貿易輸入到嶺南的域外珍寶。還有一些制品的原料雖有嶺南本地提供,但其造型和工藝或直接取材于海外文化,或在其基礎上加以本土化改良,因此也可以說是嶺南與海外交流的產物。

      金銀器。南越王墓出土的銀盒,蓋、腹為對向交錯的蒜頭形凸紋,紋樣用碟子錘鍱而成。此銀盒從造型到紋飾都與漢代器皿風格迥異,但在西亞波斯帝國時期的金銀器中卻不難找出相似的標本。在伊朗哈馬丹(Hamdan)出土的銀器就是這樣紋樣,銀器上刻有波斯王國時期阿塔薛西斯一世(Arataxerxest,公元前464~公元前425年)的名字。此銀盒到了南越國的王室之后按照中國當時漆盒、銅盒的造型加以改造,在蓋面銀焊3個小凸榫以套上羊鈕飾(已失不存),器底附加銅圈足。蓋面有兩處刻有王宮藏品編碼等隸書銘文⑨。

      南越王墓的主棺室和西耳室還出土4枚金花泡,泡體半圓形,底下焊接一根橫梁,以供連綴。廣州漢墓前期墓也有同類的器物,如廣州漢墓(M4013:乙14)的兩片金飾片,長條形,出于木棺附近,粘附于殘漆片上(已斷)。此外,這類焊珠金飾在我國的其他地方如廣西、湖南、江蘇等地的墓葬中也有發(fā)現(xiàn)。以細密的小顆粒金珠焊接在金器的表面,因小顆粒金珠細如粟粒,又稱之為粟粒金珠飾物(焊珠金飾)。這種焊珠工藝,與中國傳統(tǒng)的金銀細工不同,而與西方出土的多面金珠上的小珠焊法相同,是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據(jù)國外學者研究,焊珠工藝在兩河流域的烏爾王朝(公元前4世紀)已經出現(xiàn),隨后流行于古埃及、克里特、波斯等地。

      熏爐和香料。熏爐是廣州地區(qū)漢代墓葬常見的隨葬物品。1953年至1960年廣州發(fā)掘的409座兩漢墓葬之中,有104座墓葬出土熏爐112件;南越王墓出土熏爐13件;1990年至2001年番禹發(fā)掘的34座墓葬中有26座墓出土熏爐36件;廣州漢墓普遍出土熏爐,反映出熏香之風在漢代十分流行。同時,也引起人們對熏香使用的香料的關注。南越國熏爐在造型和裝飾上追隨楚風,但爐中燃燒的香料卻有所不同。南越王墓出土一些乳香,放在一個漆盒里,其旁有五色石藥在一起?!妒酚洝つ显搅袀鳌酚涊d南越文王趙胡(眛)身患重病“后十余歲,胡實病甚,太子嬰齊請歸。胡薨,謚為文王?!比橄闶且环N樹脂,主要產在北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島,也產于希臘、土耳其及其地中海南岸地區(qū)。常常被用作熏香和止痛用藥,受到古埃及、古羅馬及其他國家人民的高度贊美。中國不產乳香,所以這些乳香和象牙完全有可能是經由海上絲路傳入廣州的。

      托燈胡人傭

      在廣州兩漢墓葬中出土一種十分引人注目的陶俑,這種陶俑被塑造成頭頂或手托燈盤的形象,稱之為陶俑座燈。與同墓出土的陶俑形象截然不同,明顯具有胡人特點。據(jù)目前考古發(fā)掘的資料可知,目前所見的托燈胡人傭有陶和木質兩種。從西漢中期開始出現(xiàn),一直沿用到東漢末期,尤以東漢中后期數(shù)量最多。最典型的是1956年東山三育路東漢墓(M5032)出土的一件,出土時與燭臺等同置棺室門口一側,作為棺前設奠點燈之用。⑩有專家認為他們屬印度支那南部東源海濱的小黑人,也有人認為是印度尼西亞境內的土著居民,更有人說其形體比較接近于西亞或非洲東岸的土著居民,可能源于印度。因之,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這些胡人傭所反映的就是販自海外而服務于墓主人家的奴仆,其原型人口是由海道販運來華的外族。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番禹(今廣州)與海外不僅進行一般的貨物貿易,還進行人口交易。

      古代文獻和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明,兩漢時期的番禹(今廣州),由于其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和政治地位,除了承擔對海外交通貿易的起航港口重任外,更成為嶺南的經濟中心、海外物產的重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也充分證實其在南海海上絲綢之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注釋

      ①劉安:《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第8頁。

      ②⑨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廣東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209頁。

      ③④⑤⑦⑩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廣州市博物館:《廣州漢墓》(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第291~292、291、351~353、291、365頁

      ⑥安家瑤:“中國玻璃器”,《考古學報》,1984年第4期,第418頁。

      ⑧林梅村:《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60頁。

      猜你喜歡
      南越王漢墓墓葬
      李民涌 幾代文博人,合力打造灣區(qū)IP頂流
      收藏·拍賣(2022年2期)2022-04-13 19:06:24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華生活
      藝術品鑒(2021年25期)2021-09-22 12:38:54
      大云山漢墓發(fā)掘記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30
      墓葬中的女人
      藝術品鑒(2019年8期)2019-09-18 01:22:40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暢談(2019年13期)2019-07-31 02:58:25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慶嘉陵江北岸發(fā)掘漢墓
      郭沫若學刊(2018年4期)2019-01-03 08:41:44
      心系南越王墓——親歷發(fā)掘、編寫報告和有關活動的記憶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34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大眾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32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大眾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8
      泰宁县| 彰化市| 阜平县| 云龙县| 永吉县| 灵台县| 稻城县| 临泽县| 泊头市| 灵武市| 隆子县| 昌乐县| 遂川县| 同心县| 固安县| 福清市| 香港| 和平县| 仙桃市| 东乌| 广德县| 宣汉县| 达孜县| 江川县| 藁城市| 宕昌县| 安多县| 寿宁县| 乐东| 宜宾县| 兴山县| 祁门县| 正蓝旗| 石嘴山市| 桐城市| 微博| 绵阳市| 青冈县| 望谟县| 杭锦后旗|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