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寫話發(fā)表啦!”班上的小周興沖沖地向辦公室跑來,向我報喜,手中拿著一份我們的校報——《太陽花》。“哦,是嘛?讓我看看!”作為校報編輯,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了如指掌,但我還是故作驚訝地接過孩子手中的報紙,煞有介事地看起來……神奇的是自那以后,小周對寫話的興趣倍增。
“黃一丹,謝謝你能看上我這篇文章,還幫我放到《太陽花》上?!币煌聹惖轿叶叄瑵M懷欣喜地說,“那我可以去外面的雜志社投投稿啰,以前都不敢拿出來的!”
“黃老師,看了你們《太陽花》上的家教文章,我深受啟發(fā)。我也照著去做,真的很有效果耶!”這是一位母親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急著在電話里與我分享她的做法。
像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太陽花》真如太陽一般以她無限的能量發(fā)出萬道光芒,溫暖著每一位師生,每一個家庭。她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搖籃,是語文老師交流切磋的平臺,是家長成功家教的引航。我的思緒飄飛到幾年前的一天。那天我剛上完課,倪校長手拿一份《能仁教育》——《太陽花》前身,親切地對我說:“黃一丹,以后校報就由你負責吧!”開什么玩笑!“不行不行!”倪校長似乎早有心理準備:“憑你對工作的認真,非你莫屬了!”就這樣,我硬著頭皮接手了校報編輯這一任務(wù)。我第一次負責的校報——《能仁教育》一出爐,倪校長雙手接過報紙,微笑著對我說:“不錯,內(nèi)容飽滿,形式也挺活潑的。就這樣干吧!”得到肯定,先前的疲憊早已一掃而光。就這樣,我自信滿滿地跨出了我“編輯”生涯的第一步。
一天,得到校長室的消息,我校要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小學校園報刊評比”。以倪校長、教科室主任等領(lǐng)導為首,我們開始了一遍又一遍地商討、策劃。首先,我們覺得要增加內(nèi)容,于是由原來的四版變成了八版。其次報名“能仁教育”雖然實在但顯得太直白,要改一改。我們覺得報紙是學校語文成果交流展示的舞臺,是孩子茁壯成長的樂園,而孩子是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的,由此,代表“活力、激情”的“太陽花”這一名字應(yīng)運而生。接著,我們又定下了每個版塊的內(nèi)容,便著手征稿、選稿、改稿。多少個中午,我們放棄了午睡時間;多少個夜晚,我們挑燈夜戰(zhàn)。但每一個版面編輯誰也沒有怨言,如期交上高質(zhì)量的稿子。
之后,為了讓報紙的形式更新穎,編排更科學,我們開始光顧報亭,一份一份地翻閱,一份一份地瀏覽,看到吸引眼球的報紙,便動筆把它的形式大體畫下來。為了開闊眼界,吸取兄弟學校的亮點,我還讓遠在外地的同學寄來她們學校的校報。到了晚上,鋪開每一份報紙,細細地研究每一個版面,每一個板塊,甚至每一幅插圖。大到每一篇文章的安排,小到每一張照片的擺放,都成了我關(guān)注的焦點。不僅要考慮每一個版面的編排,還要注意版面與版面之間的變換,我們一次次往來于學校和印務(wù)中心,一次次穿梭于文字與圖畫之間……當我們把一份內(nèi)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太陽花》送到師生們手上時,每個人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最終,我們的校報榮獲“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優(yōu)秀校園報刊最佳校報特等獎”。
如今,校報《太陽花》每學期出兩期,一年誕生四期,期期不怠慢。每當我仔細端詳報頭那片溫暖的太陽色,心中就頓覺一片溫馨。
(黃一丹,海門市實驗小學,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