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張麗杰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英語是一門語言,一種工具,也是一種藝術。無論是從抑揚頓挫的發(fā)音,清晰的結構,還是豐富的詞匯,英文都充分地顯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語言的優(yōu)勢和特點。某位語言教育家說:“學習外文就像是攻碉堡,我們要從四面八方去沖擊它。”對于一個外國語言,人們很多時候抱怨因為找不到一個好語言環(huán)境而總學不好。其實,攻下英語這個“碉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閱讀英文原著,觀看英文電影,學習英文教材,看英語雜志,聽英語演講,聽英文歌曲,這些都可以一點點地累積英語能力,終有一天會發(fā)現學好英語其實并不困難。我們的研究方向關系到家長和學生都比較敏感的一個問題“英文歌曲對于聽力教學的影響”,很多家長都覺得聽歌曲對孩子的學習有不好的影響,而很多學生卻認為聽自己喜歡的英文歌曲可以對學習有幫助。如果能在英語聽說課或聽力課上恰當地運用,很可能會對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產生積極的作用。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和“語言輸入論”?!拜斎胝摗睆娬{:1)輸入必須是可理解的 (comprehensible input);2)輸入必須是有趣的,密切相關的 (interested,closely-related);3)輸入不是以語法為大綱的 (not grammar-centered);4)語言輸入必須是大量的 (a large amount)。[1]學生對于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進行吸收加工,就會很自然地出現產生語言的輸出能力 (Input-Intake-Output)。在聽說課或聽力課中聽唱英語歌曲可以給予學生大量的可理解的且饒有趣味的輸入,啟動了語言習得機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較好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這些輸入都是歐美國家生活中真實且常用的語言材料,如活用的詞匯、語法、習語以及地道的語音語調和文化背景知識等,因此使用歌曲能讓他們有所準備地來面對真實的語言。當課堂內被動地聽唱英語歌曲轉換為課堂外主動地有意識地聽唱,可理解的和有趣的輸入就源源不斷了。
根據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取決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推動學習進程,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挖掘學習者的潛能。興趣、動機遷移是指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目的不明確的情況下,把學生從事其他活動的興趣和動機轉移到學習上來,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聽力課中利用英文歌曲進行輔助教學,就是把學生喜愛唱歌的動機因勢利導地遷移到他們原本不喜歡的英語學習上。通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情感形成的過程,從而以審美帶動語言學習,以興趣動機促進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英語歌曲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將英語歌曲應用到課堂有助于英語教學。特別是在聽力教學中,英文歌曲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而對于這種教學手段是否有顯著的教學效果目前還只是理論推斷。因此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問題:英語歌曲輔助教學是否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我們根據第一學期期末英語聽力成績從我所任教的大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四個班級中選出兩個班級進行試驗。期末的聽力考試(100%)采用了CET-4的難度和TEM-4的題型,總共100分,第一部分是數字聽寫題,第二部分為選擇題,第三部分為改錯題,第四部分為句子聽寫題。
本研究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和語言測試的方法。問卷調查在2009-2010學年的第二學期末在試驗班級中進行,課堂觀察貫穿整個學期的聽說課堂,語言測試的結果主要來源于第一與第二學期的期末成績。
調查問卷結果顯示,100%的學生認為在聽力課堂上增加英語歌曲的學習有利于緩解緊張氣氛,91.0%的學生認為通過英語歌曲練習英語聽力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而98.1%的學生希望今后繼續(xù)保持在聽說課上增加英語歌曲教學。通過一個學期的觀察,我們也發(fā)現試驗班級在聽說課上的表現與另兩個班級相比更為活躍,參與回答問題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更高,課堂氣氛更為輕松。第二學期的期末成績考試與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一樣,采用了CET-4的難度和TEM-4的題型,總共100分。兩個班級的成績如下:
?
以上數據數據顯示,試驗一班與二班的期末成績都有所提高。不可否認,該試驗結果有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但由于在實驗過程中教材、教師和教學方法都得到了控制,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采用英語歌曲來輔助聽力教學的做法是導致差異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斷,英文歌曲輔助聽力教學是可行且有效的,它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中國學生的聽力差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于是很多人就去聽VOA,BBC,還有去看美劇等等,結果還是發(fā)現提高并不快。因為還沒有搞清楚英文和中文的發(fā)音差別。中文是每個音都發(fā)四聲之一,每個字的單獨發(fā)音和它在句子中的發(fā)音是一致的。而英文單詞中的音和它在句子中的音是不一樣的,因為有很多的連讀和略讀。所以英文的語速通常是中文的兩到三倍。中式英語喜歡把單詞像中文那樣一個一個地說,所以遇到外國人說的流暢英語他就無法聽懂了。要想改變這個現狀,除非是去學習英文的連讀和略讀的規(guī)律,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和發(fā)音能力。你會發(fā)現單詞在句中的發(fā)音和原來的獨立發(fā)音差距很大。我一直鼓勵學生不要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那樣你會認為是一種負擔,是不可能真正學好的,所以我選擇學習唱英文歌曲來作為提高聽力和英語發(fā)音的解決方案。在學唱英文歌這個愉快的過程中,你會樂此不疲,在不知道不覺中你不僅學會了唱英文歌,而且還學會了英語的連讀和略讀,這樣你的聽力和口語就會快速的提高。
經常聽英文歌曲,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對學生的語感。在任何的語言里,語感都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比如,我們在看到或聽到一個中文句子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的結構句型或者是句子成分,而是去感覺那個句子是否讀得通,看得順。其實英文也一樣,中國的英語教材在很早就引入了語法這一環(huán)節(jié)。這對于學習英語當然是有幫助的,它能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句子結構,更好地理解句子。但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過早地接觸大量的語法知識使地學生們把學習英語的中心轉移到了語法知識點而非英語本身。當學生們發(fā)現只把語法知識學好便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的時候,便不再去注意英文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那么,經常處于英文歌曲所創(chuàng)造的英語環(huán)境中,可以使大腦潛移默化地接受語感的培養(yǎng)的訓練。在英文歌曲中,一遍又一遍地聽那些優(yōu)美的英語,讓人可以在很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很多語言表達。
英語思維讓中國人從根本上就很難將英語表達地流暢地道,同時,我們在學校和平時學習中學到的表達和句子十分有限,遠遠比不上我們用我們的母語使用或聽到的頻率,而英語音樂卻可以使我們在一個“英語的世界”里徜徉。大量的優(yōu)秀句子短語,大量的英美文化,大量的外國流行潮流,這些都是我們攻下英語這個“碉堡”的很好手段,而能在單位時間內達到如此效果的輔助學習方法,似乎只有音樂和電影??傊?,在聽力課中安排了英文歌曲賞析教學,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語感,了解了西方文化,樹立了自信心,提高了語言的感知能力,使他們從被動聽轉變?yōu)橹鲃勇?,達到了提高聽力的目的。
[1]Krashen.S.D.The Input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
[2]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41-44.
[3]音樂天堂編輯部.聽歌學英文.奧斯卡電影歌曲經典回旋[M].南昌: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4]張曉娟.英文歌曲輔助英語聽力教學研究的實證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