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榕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文學與語言學研究
經(jīng)典論斷的評析與認同
——柳宗元《封建論》的接受與再接受
楊榕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封建論》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的經(jīng)典名篇,文章立論有據(jù),駁斥有力,凸顯了嚴謹?shù)奈姆耙娮R?!斗饨ㄕ摗繁凰未盼募姨K軾接受及被選文學家高步瀛再接受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高步瀛對蘇軾評析柳文經(jīng)典論斷的認同。
封建論;柳宗元;蘇軾;高步瀛
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不僅山水游記精妙絕倫,而且他的政論文也識見超群,章法嚴謹,立論有據(jù),駁斥得力,佳作紛呈。他的《封建論》一文(見《唐宋文舉要》卷四,以下簡稱“柳文”),對封建社會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即封建制與郡縣制的得失優(yōu)劣,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堪稱時評。
首先,柳文針對“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去之”[1](P447)的論點,進行分析闡述,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蓋非不欲去也,勢不可也”。然后,從社會下層到上層社會,又從社會上層再到社會下層,從不同的層面,多方論證自己的觀點。緊接著,柳文列舉周王朝分封王侯,設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后來造成戰(zhàn)國七雄混戰(zhàn)爭霸的局面,最終導致周朝的衰落,乃至滅亡。
其次,歷史發(fā)展至秦朝,秦始皇廢分封制,改成郡縣制。本來秦始皇采用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皇帝控制整個封建國家,屬于社會進步的因素。但因秦王朝“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它的政策殘暴,導致各地人民大起義。柳文認為,秦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抓住了文章的要害地方。
漢朝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君臣討論,后來分封功臣、宗子。據(jù)史料記載,漢朝分封的諸侯國和郡邑各占國土的一半左右。柳文根據(jù)漢王朝“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地歷史史實來判斷,從反面論證秦朝推行郡縣制的正確性。唐朝時期,推行中央集權的州邑制度。柳文根據(jù)唐王朝“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時則有叛將而無叛州”的歷史史實進行論述,從正面進一步論證郡縣制不能更改,要保持它的一貫性。
最后柳文以批駁當時流行的三個錯誤觀點而作結。錯誤觀點之一:封建制,受封者必然珍愛封地,愛惜人民,適應民俗,修其政理,更方便施行教化;而郡守、縣令屬于流動的官員,容易只顧指望升官晉爵,而導致短期行為。針對這一錯誤觀點,柳文通過擺事實,析事理,進行駁斥。他指出分封制中的弊端,因為是世襲制,封主能夠珍愛封地,愛惜人民的不到百分之一。進而強調唐代施行郡縣制,是不可再更改的。并且提出了優(yōu)化郡縣制建設性意見:即應當完善兵役制度,遴選良好的地方長官,從而達到治理國家、穩(wěn)定政權的目的。錯誤觀點之二:夏朝、商朝、周朝、漢朝由于施行封建制而統(tǒng)治時間長久,而秦朝則因施行郡縣制而國祚短促。針對這一錯誤觀點,柳文列舉三國時期的魏國和晉朝為例,從而反證出施行封建制亦有國祚短促的情況;再以唐朝施行郡縣制,卻“垂二百祀,大業(yè)彌堅”的歷史史實,推導出封建社會統(tǒng)治時期的長短與是否實施郡縣制無關的結論。錯誤觀點之三:殷商、周朝的圣王,都并不革除封建制,從而認定本來就不應當議論廢除封建制的事情。針對這一錯誤觀點,柳文分析認為,殷商、周朝的圣王,不革除封建制,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從而論證,商朝、周朝不廢除封建制,“非圣人之意也,勢也”,當時的歷史形勢無法廢除封建制。
從文章結構來看,柳文始終以“勢”來論體制,強調形勢和不得不如此的歷史史實,以“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開頭,以“非圣人之意也,勢也”作結,層層推導,論證嚴密,首尾連貫,一氣呵成,力能扛鼎。南宋文章學家真德秀評曰:“此篇間架宏闊,辯論雄俊,真可為作文之法?!痹u論準確到位。
在《封建論》一文中,柳宗元關于“封建”制的論斷,堪稱經(jīng)典,后人無出其右者。高步瀛在選注《唐宋文舉要》時,注曰:“《東坡志林·論封建》曰:昔之論封建者,曹元首(《六代論》)、陸機(《五等諸侯論》)、劉頌及唐太宗時魏征、李百藥、顏師古,其后則劉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盵1](P447)今比對高步瀛的注釋與現(xiàn)存蘇軾《東坡志林》原文,高步瀛的注釋略有出入。主要體現(xiàn)為兩個方面:其一,蘇文的篇名當為《秦廢封建》,而不是高步瀛注文所說的“《論封建》”;其二,高步瀛注文“其后則劉秩、杜佑、柳宗元”,而原文“其后有劉秩、杜佑、柳宗元”,亦稍有不同。大概高步瀛憑記憶注釋《唐宋文舉要》,故與原文稍有差異,或者現(xiàn)存版本與高步瀛所采用的版本略有出入,也純屬正常。
施行封建制,還是施行分封制,秦朝以降,直至中唐,歷代爭議頗多。作為古文大家,蘇軾在評析柳宗元《封建論》一文時,把柳文放在“封建制與郡縣制”論爭演變史的大背景中來考察,把柳宗元與前代各位政治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對比來進行討論,前賢論者,暨有官至宰相的高官,如杜佑;也有身經(jīng)百戰(zhàn)將軍,如魏征;也有通古今之變的歷史學家,如李百藥;亦有才華超群的文學家,陸機。從“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來看,足見柳宗元識見超群,可謂定論矣。亦體現(xiàn)蘇軾對柳文經(jīng)典論斷的接受。
作為古文大家,柳宗元的《封建論》開闔縱橫,橫亙千古,其結論“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既然柳文結論無法推翻,那么作為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蘇軾在推崇肯定柳文論斷的同時,亦有一比高下的想法。故蘇軾作《秦廢封建》一文,“取其說而附益之”[2](P104)。在討論封建制這一問題上,蘇文未必超越了柳文,但面對經(jīng)典蓋世的柳文,還敢下筆議論的古代作家,恐怕就只有蘇軾了。蘇軾的策略文章曾經(jīng)是宋代科舉考試的典范,當時盛傳,“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足見蘇軾議論古文的影響力。蘇軾好發(fā)議論,好論古史,其《東坡志林》卷五即為《論古》,包括《武王非圣人》、《周東遷失計》、《秦拙取楚》、《秦廢封建》、《論子胥種蠡》、《論魯三桓》、《司馬遷二大罪狀》、《論范增》、《游士失職之禍》、《趙高李斯》、《攝主》、《隱公不幸》、《七德八戒》等十三篇,大多為獨具新意的翻案文章,僅有《秦廢封建》一篇是“附益”柳宗元的文章,足見蘇軾對柳宗元“封建論”的推崇。
蘇文《秦廢封建》以歷史史實為起點,與柳文提出“勢”的論點相照應,蘇文提出了“時”的觀點。蘇軾認為“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提出圣人善于根據(jù)封建社會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來抓住不同的歷史機遇。蘇軾不以成敗論英雄,認定秦王朝時任廷尉官職李斯的遠見卓識,亦肯定秦始皇贊同李斯郡縣制的提法,并付諸行動,“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蘇軾運用歷史史實,進一步補充增益柳宗元的觀點,一再強調歷史上有分封條件而不分封諸侯的結論。并指出漢高祖劉邦分封諸侯王實屬不得已,亦印證柳文結論的正確性。
雖然柳宗元貶官之后,當時的官職并不高,蘇軾為了提升柳宗元地位,把他提高至與李斯、秦始皇兩位杰出政治家的高度。蘇文《秦廢封建》以“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做結尾,蘇文簡潔明了,卻論證充分有力,而決不類同,亦為論古之文中的精品。
作為韓愈古文運動的主要支持者,柳宗元的古文一直受到后世的接受與推崇,其《封建論》亦受到后世學人的諸多贊譽。盛贊柳文立論有據(jù),觀點正確,論證細密。方苞評曰:“深切事情,雖攻者多端,而卒不可拔?!蓖癸@柳宗元文章氣勢、語言,如吳先生評曰:“體勢雄俊,辭理廉悍勁古,宋以來無之?!鳖H有見地。
作為古文大家兼選本學家,高步瀛不僅接受柳宗元《封建論》中的論斷,贊成其論點,褒揚其文章,而且接受蘇軾在《秦廢封建》中對柳文的具體評析,他用蘇軾的盛贊來評價柳文。
作為一樁歷史公案,封建制正確與否,從秦始皇時代,一直爭論至中唐,乃至北宋。不同歷史時期,均有贊成分封諸侯的人士。中唐時期,因安史之亂造成的國家動蕩不安,以及地方節(jié)度使的尾大不調,于是乎有庸人提出分封諸侯的觀點。針對恢復分封制的錯誤觀點,柳宗元從國家社稷、社會穩(wěn)定、人民安康等方面出發(fā),多個層面論證了郡縣制的正確性,論證了堅持郡縣制的必要性。高步瀛對柳宗元的這一觀點,是持肯定的態(tài)度。
作為選本學家,高步瀛不但接受柳文關于封建制的觀點,而且把柳宗元《封建論》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唐宋文舉要》選柳宗元文章二十一篇,且把《封建論》置于柳宗元文章之首,足見編選者對《封建論》推崇備至。在高步瀛眼中,代表柳文最高成就的就是《封建論》,這是他對《封建論》的接受與認同。
高步瀛在注釋《封建論》的時候,把蘇軾《秦廢封建》的經(jīng)典評析部分放在題解位置,亦見出高氏對蘇文結論的接受與認同。在《封建論》的評論方面,他除了采用真德秀、沈確士、汪武曹、吳先生、方苞贊譽性的評論外,高步瀛在文中親自做評論,提示行為,評點精彩。
從文學接受史的角度來看,蘇軾接受了柳宗元《封建論》中關于封建制的論述,支持并增益其文章,并高度評價柳文的見地。作為選本學家,高步瀛亦接受了蘇軾在《秦廢封建》中對柳文《封建論》的論析,可以說是對柳宗元關于封建制論斷的再接受。
綜上所述,作為著名古文家,蘇軾接受了柳宗元關于封建制的經(jīng)典論斷,并加以評析,是其對柳文《封建論》的接受。選本學家高步瀛,充分接受蘇軾對柳文《封建論》的評析,是對柳文《封建論》的再接受。從這一層面來看,我們對讀柳宗元《封建論》與蘇軾《秦廢封建》的意義正是在此。
[1]高步瀛.唐宋文舉要(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宋】蘇軾.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Review and Recognition of Classic Judgment——Acceptance and Reacceptance of Liu Zongyuan's On Feudalism
Yang Rong
On Feudalism is the classic of the famous essayist,Liu Zongyuan,with strong arguments and logic reasoning,a symbol of the author's sound knowledge of grammar and sharp perspective.The passage first accepted by Su Shi,a famous writer of Song Dynasty and then reaccepted by Gao Buying,a writer of Qing Dynasty,reflecting the Gao's recognition of Su's judgment on Liu Zongyuan's passage.
On Feudalism;Su Shi;Gao Buying
I207.62
A
1673-1573(2011)04-0078-03
2011-06-13
楊榕(1986-),女,壯族,廣西南寧人,廣西大學文學院20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
責任編輯、校對:秦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