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俊杰 黃 偉
身體權作為民法領域中的一項基礎權利,最早是在司法解釋中被明確提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項明確使用了“身體權”的概念。我國一些學者也主張在健康權之外另設身體權,對身體權獨立的進行保護,而這項工作的進行離不開對身體權法律關系這一基本問題的研究。
身體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至于法人,不論采人格擬制說,還是法人實在說,或者折衷說,都不具有自然人的身體,不享有身體權。
身體權的主體平等,不會因為主體的國籍、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而出現(xiàn)差異。身體權的享有,指得是每一個公民基于法律上的獨立人格,能夠行使、支配自己身體的行為。
身體利益是身體權法律關系的客體,而身體是身體利益的載體。有學者認為身體權的客體是身體自身,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首先,如果將身體自身作為身體權的客體,這種說法有將人自身作為客體的嫌疑,這顯然與身體權所代表的人格權的主體性相沖突;其次,作身體權上位概念的人格權,其客體是人格利益。
1.身體是身體權的載體。法律意義上的身體,專指自然人的身體,是指自然人的生理組織的整體,即軀體。身體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主體部分,如肢體、器官等身體的基礎組成部分;二是附屬部分,如毛發(fā)、指甲等。
移植的器官和其他人體組織能否作為身體的組成部分?根據(jù)傳統(tǒng)的民法理論,如果成功的移植,應該作為受移植人身體的組成部分。同時,鑲裝配置的人工制作的殘缺身體部分的替代物等應該能夠構成肢體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亦應屬于身體,但可以由非專業(yè)人員自由裝卸者不屬于身體。①
從現(xiàn)代意義上看,基于人道主義精神,身體的完整性的現(xiàn)代觀念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人的四肢手足的無缺性,而且還包括其他組成部分的無損性。
可見,自然人的身體,是肉體的整個構造和附屬于身體的所有部分,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得以存在的物質載體。
2.胎兒是否應作為身體權載體的延伸。胎兒是否應作為身體權載體的延伸,要依具體情況的不同進行分析。如果胎兒順利出生,并獲得民事主體資格的,其身體權應該延伸至胎兒時期,這是因為胎兒時期的人身權益與出生后的人身權,一脈相承,不能分割,并可以更好的保護自然人的人身權。
3.尸體是否應作為身體權載體的延伸。尸體不應作為身體權載體的延伸。正如上面所說,自然人的身體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得以存在的物質載體,尸體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特質。尸體具有特殊性,就在于它寄托著人們的情感與社會的風俗,對尸體的侵害,會影響到社會的善良風俗,侵害社會公益,這是法律對尸體加以保護的深層次原因,因此,尸體不應作為身體權載體的延伸。
身體利益是指,自然人的生理組織整體地完全性和完整性,以及對自己身體組成部分的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支配利益。
第一,身體權客體的首先內容是自然人的生理組織整體地完全性和完整性。身體是由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所構成的整體,這一整體性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第二,身體權客體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權利主體對自己身體組成部分的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支配利益。公民自愿決定死后講遺體捐贈也是身體支配權的表現(xiàn)之一。但是,身體支配權的行使應以不損害自身的身體健康為限,否則為法律所不允許。
作為身體權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第一,身體權是自然人的基本人格權。人的身體是權利主體和權利的載體,他不同于法律上的物。而且自然人的身體不同于動物的軀體,人的身體是人的物質形態(tài),是權利主體,因而身體權是基本人格權之一,屬于物質性人格權,表現(xiàn)為自然人對于物質性人格要素的不轉讓性支配權。②身體權和所有權同為支配權,但其支配的不是同一種客體。所有權支配的是物,身體權支配的卻是自身的物質性人格要素。第二,身體權是自然人對自己的身體利益享有支配權,包括對自己身體組織部分的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處置權,如捐獻器官等。第三,身體權的客體是自然人的身體利益,公民的身體權以身體為載體,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其身體整體的完全性、完整性。第四,當權利主體的身體受到他人侵害時享有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身體權應該是指自然人主體依法享有的對自己身體的安全、利益進行支配以及維護身體完全、排除他人侵害的一種基本人格權。承認身體權,有利于法律切實、有效地保護身體權這一自然人之基礎性權利,也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需要,更是順應當今世界人權運動之必然要求。
注釋:
①王利明主編:《人身權法新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3頁。
②張俊浩:《民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