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強 趙云棟 張峰濤
(許昌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腦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發(fā)性非外傷性腦實質(zhì)內(nèi)自發(fā)性出血,病因多樣,大多數(shù)為高血壓小動脈硬化的血管破裂所致腦出血[1,2]。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我們采用重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治療此類患者,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到許昌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就診的46例腦出血繼續(xù)出血患者,按照家屬的要求隨即分為重組凝血因子治療組46例中其中男17例、女29例,年齡45~76歲、平均(53.8±13.3)歲。止血敏治療組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齡41~75歲、平均(56.8±15.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血腫擴大定義為:①V2-V1≥12.5;②V2/V1≥1.4(V1為第一次掃描的體積,V2為第二次掃描的體積)。
①凝血因子:采用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德國拜耳,批準文號S20060301)80μgūkg,靜脈注射2~3min;②止血敏組:止血敏1.0g(南寧楓葉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45020280),靜脈注射。
觀察和記錄臨床療效,所有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專人校對后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1.5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計算,兩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重組人凝血因子組患者46例腦出血繼續(xù)出血患者治療后23例在1~4d清醒,癥狀改善或不再惡化33例,死亡4例,病死率8.7%。止血敏組20例腦出血繼續(xù)出血患者治療后6例在1~4d清醒,癥狀改善或不再惡化12例,死亡4例,病死率20%,兩組患者清醒,癥狀改善和死亡患者比例差異無明顯的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分析
腦出血起病急驟、病情兇險、臨床病死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疾病之一。其發(fā)病主要原因為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動脈硬化狀態(tài)。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患者在發(fā)病當時血壓明顯升高,極易導(dǎo)致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癥狀。而腦出血后的繼續(xù)出血或者血腫擴大則更是導(dǎo)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它與患者起病時間、意識情況、血腫的形狀、纖維蛋白原水平低等因素有關(guān)[3]。
人凝血因子Ⅷ是正常血漿的組成成分,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作為凝血的天然始動因子,F(xiàn)Ⅶ能在損傷血管部位快速生成大量凝血酶,穩(wěn)定纖維蛋白凝塊,從而達到穩(wěn)定、快速和高效的止血作用。人凝血因子Ⅷ于2001年上市,為急性腦出血的治療提供了一種選擇。輸用每千克體質(zhì)量1個單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可使循環(huán)血液中的因子Ⅷ水平增加2%到25%。對血友病患者的臨床研究顯示因子Ⅷ的生物半衰期在6~14小時之間[4]。起到暫時代替缺失的凝血因子的作用。
本研究在用重組活化人凝血因子Ⅶ,治療46例腦出血繼續(xù)出血患者治療過程順利,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清醒率和癥狀改善率高于止血敏組患者,病死率低于止血敏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和樣本含量過少有關(guān)。因此,本研究得出結(jié)論:重組凝血因子治療腦出血繼續(xù)出血可顯著降低病死率。
腦出血是一種致殘率,致死率極高的疾病,隨著近年來腦出血患者的不斷增加,盡早的找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凝血因子Ⅶ安全性好,用法簡單,由于其只作用于出血部位,而不激活全身性凝血過程,故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yīng)用具有廣泛的前景。但本組尚為臨床試驗階段,研究樣本量小,其結(jié)論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1] 褚曉凡,曲松濱,石峰,等.高血壓腦出血繼續(xù)出血問題研究(附50例CT與尸體解剖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5(1):25-26.
[2] Daniel B,Ming L,Gilmar F,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manntol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cerebral parenchymal hemorrhage[J].Stroke,2008,31(11):2719.
[3] Broderick JP,Brott TG,Duldner JE,et a1.Volume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powerful and easy-to-use predictor of 30-day mortality[J].Stroke,2003,24(7):987-993.
[4] Corral J,Iniesta JA,Gonzdlez-Conejero R,et a1.Polymorphisms of clotting factors m odify the risk for primary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Blood,2006,97(10):2979-2982.
[5] 李靜,李澄,王葦.纖維束示蹤成像定量評價皮質(zhì)脊髓束損傷與腦出血后6個月運動功能結(jié)果的相關(guān)性[J].磁共振成像,2010,1(1):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