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虎雄,男,朝鮮族,吉林省延吉人,1953年5月出生,延邊大學文科學術委員會主席,朝鮮-韓國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yè)于延邊大學朝文系,1985年獲碩士學位,1998年獲博士學位,曾任延邊大學朝文系主任,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從1989年起歷任日本早稻田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漢陽大學交換教授、韓國培材大學交換教授、亞洲大學客座教授。
金虎雄教授主要從事文學理論、朝鮮族文學和世界朝鮮民族文化與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在教學方面,金虎雄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主要擔任“寫作學基礎”、“文學概論”、“美學概論”、“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小說創(chuàng)作論”、“詩歌創(chuàng)作論”、“散文創(chuàng)作論”、“中國朝鮮族文學史”,“世界朝鮮民族文化與文學”等課程的教學。撰寫了《寫作學基礎》(四人合著)、《文學批評方法論》、《文學概論》等教科書。金虎雄教授主講的“文學批評方法論”課程2009年被評為延邊大學主干課程,已培養(yǎng)出多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06年榮獲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勞動模范稱號。
在學術研究方面,先后主持了“來華朝鮮韓國名人事跡述略”、“金學鐵文學研究”、“朝鮮族教育家林民鎬研究”、“來華朝鮮人離散文學研究”4項國家、省部級科研和橫向課題項目;撰寫了《尋覓人生和文學的真實》、《中日韓文化漫游》、《中國朝鮮民族文學大系·金學鐵、金光洲篇》、《中國朝鮮民族文學大系·安壽吉篇》、《中國朝鮮民族文學大系·申采浩篇》、《金學鐵評傳》、《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林民鎬評傳》、《人在相逢中成長》、《與金學鐵文學的對話》(二人合著)9部專著;發(fā)表了《朝鮮族文學家金學鐵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世界》、《中國朝鮮族與離散》、《轉型期朝鮮族小說的主題學研究》等50多篇論文;2007年獲得了由中國長白山雜志社頒發(fā)的“中國朝鮮族文學評論獎”。
在教書育人、為地方和國家建設服務方面,金虎雄教授組織召開了“韓國傳統(tǒng)文化國際學術大會”(2007年)、“朝鮮韓國文學和東亞國際學術大會”(2007年),第一、二屆“圖們江學術論壇”(2008、2009年)等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他作為中國朝鮮族兒童獎學會會長,每年引進1.5萬美元獎學金,使100名小學生每人能夠得到1000元的獎學金;每年爭取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的獎學金1萬美元,使10名研究生每人獲得1000美元的獎學金;每年引進正修獎學金,向25名品學兼優(yōu)的大學生發(fā)放獎學金,每人2500元。另外,金虎雄教授已成功地組織了6次“素月文學獎征文比賽”、10次“青松杯作文大賽”、10次“和平白日場作文大賽”和4次“中韓大學生學術演講大會”,為朝鮮族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