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改改
(呂梁學院公外教研部,山西 離石 033000)
抗爭與屈從
——《奧賽羅》中苔絲狄夢娜形象分析
呂改改
(呂梁學院公外教研部,山西 離石 033000)
莎士比亞在其戲劇《奧賽羅》中刻畫了一位深受父權(quán)思想影響,但卻一直努力抗爭著的女性——苔絲狄夢娜。女主人公單純善良,卻最終成為父權(quán)社會的犧牲品。劇作藝術(shù)性地揭示了女性在當時的生存狀態(tài),也反映了劇作家的女性觀。
莎士比亞;《奧賽羅》;抗爭;屈從;女性觀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莎士比亞運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在劇中刻畫了一系列鮮活的女性形象,并將女性平等和個性解放問題呈現(xiàn)在其作品中,體現(xiàn)了他的女性觀。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劇中女主人公苔絲狄夢娜天性單純善良,卻能大膽反抗父權(quán)制;追求自己的愛情自由,并表現(xiàn)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正如恩格斯所說,“僅僅為了彼此能夠結(jié)合,甘愿冒很大的風險,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擲。”[1](P77)然而這種兩情相悅、婚姻自主的愛情婚姻模式在強大的父權(quán)制下顯得那么蒼白脆弱,男女主人公最終成為男尊女卑父權(quán)制下的犧牲品。本文試圖從女性主義出發(fā),通過對苔絲狄夢娜形象的分析,揭示女性當時的生存狀態(tài),并進而闡明劇作家的女性觀。
在《奧賽羅》的前幾個場景中,女主人公苔絲狄夢娜為了追求愛情,大膽違背父親的愿望和她所處的社會的傳統(tǒng)行為規(guī)范,私自和奧賽羅結(jié)合。這從布拉班修和當時的父權(quán)體制來看,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苔絲狄夢娜的行為是對封建父權(quán)體制的巨大沖擊,故而父女之間的沖突即轉(zhuǎn)化為封建衛(wèi)道者和叛逆者之間的沖突。苔絲狄夢娜的思想就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進步的人文思想——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然而,在父親眼中,苔絲狄夢娜一直是一個“從不放肆的女子;天性是如此的端詳,心頭一動便先自赧顏。”[2](P34)但是,為了追求愛情自由,苔絲狄夢娜卻違抗父命,“不顧本性、年紀、國家、名譽以及一切,去和那她看上去都要害怕的人發(fā)生戀愛!”并且,她還大膽地對奧賽羅表白自己的情感,“假如我有一個朋友是愛她的,只消我教他能講我的歷史,那人便可得到她的歡心?!彼膽B(tài)度如此堅定,她的這種為了愛情而大膽反抗父權(quán)制的行為在她大無畏地在眾元老和公爵面前表明自己的選擇時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xiàn),“我對命運之大膽抵抗的行為可以向世界宣稱,我愛這個摩爾人,情愿和他同居。”至此,苔絲狄夢娜的人文主義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這是她作為女性對父權(quán)制社會模式的一種顛覆,一種反叛。在這種最艱難的時刻,她像一朵嬌羞的花朵突然綻放,讓讀者體會到了女性心靈的力量。
確實,是愛情的力量使苔絲狄夢娜成為勇敢的戰(zhàn)士,綻放出人文主義的光彩,抵制了強大的父權(quán),捍衛(wèi)了自己的愛情和權(quán)利。在封建父權(quán)制社會中,父親一直是一個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的形象,女性尤其是女兒要絕對服從父親。因此,她對父權(quán)制的大膽反叛和顛覆,對愛情的堅定不移,體現(xiàn)了女性為追求愛情自由而進行反抗的自主意識,是人文主義精神的反映。苔絲狄夢娜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新女性的代表,因為在她身上已明顯表現(xiàn)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人文主義的光芒,這無疑動搖了男性在家中的絕對權(quán)威地位。當然這里也不排除奧賽羅的特殊身份的作用,但至少是苔絲狄夢娜自己爭取到了權(quán)利。從這點上講,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她用自己率真的行為向父權(quán)制社會展示了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向往。在莎士比亞看來,女性敢于從封建思想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并形成自己的個性,是非常值得贊美的。因此,在這個意義講,苔絲狄夢娜堪稱是一位具有人文主義新思想的戰(zhàn)士。
在《奧賽羅》中,美麗、堅貞而勇敢的苔絲狄夢娜可以大膽地反抗整個男權(quán)世界,卻一味地屈從于奧賽羅,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上?!八恼麄€心靈都被她唯一敬愛的形象所占有,其他一切不復存在?!盵3]“嚴父在上……你是該服從的尊長,因為我是你的女兒,但是現(xiàn)在又有我的丈夫;我的母親當初之服從你,勝過服從她的父親。所以我要求對于我的夫主摩爾人也有同等的服從的義務。”從這些話語可以看出,父權(quán)制給她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在她心中已逐漸內(nèi)化為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面對公爵的提問,她又進一步表明了追隨奧賽羅的決心??梢钥闯?,她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順從的好妻子,而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這最終導致了她悲慘的命運。于是,新婚的她便對奧賽羅千依百順,將自己放在被支配和管制的地位,并無條件地屈從于奧賽羅。之后,由于卡西歐事件,苔絲狄夢娜不斷向奧賽羅求情,再加上伊阿古的蠱惑,激發(fā)了奧賽羅的嫉妒。當奧賽羅因為手帕遺失發(fā)怒時,她還一再設想必定是出了什么國家大事,否則奧賽羅是不會生氣的。因此,她不斷責備自己,并為奧賽羅開脫,“我們不要以為男人都是神仙,更不可希望男人能永遠像新婚時候那樣的溫存……我實在太糊涂了,我方才不應該怪罪他的兇橫……他是被誣了。”后來,即使是在受了伊阿古的蠱惑,奧賽羅當眾羞辱她,并責令她“滾開”時,她仍舊安靜地說,“我不在這里招你生氣便是?!碑攰W賽羅當著愛米莉亞的面辱罵她為娼婦時,她的回答卻很簡單,“我不是?!泵鎸勖桌騺喌淖穯?,她說“我不能哭,我也沒有任何話來回答,除非是用淚來表示?!睕]有太多的語言,只有把責任歸咎于自己,卻從未試圖進行反抗,因為“他原可以這樣責罰我,因為我真是一個孩子?!泵鎸W賽羅不斷的羞辱,苔絲狄夢娜猶如羔羊般軟弱無力,盡管她也委屈,她也傷心,盡管她不知道為什么失了他的歡心,卻仍舊認為丈夫有權(quán)力責備妻子。由此可見,“嫁后從夫”的父權(quán)思想在她心中內(nèi)化的程度。對于奧賽羅的專制和殘忍,她只會求助于伊阿古,并說:“他的疏冷會毀滅我的生命,但永遠不能玷污我的愛情?!币徊讲降?,苔絲狄夢娜將自己置身于絕對順從與被支配的地位。最后,她唱起了“青柳歌”(一首哀歌),伴著青柳歌悲慘的曲調(diào),苔絲狄夢娜似乎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凄慘的命運。由于伊阿古的離間,奧賽羅完全失去了理智,認為苔絲狄夢娜確實不貞,違背了父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規(guī)范,損害了他作為一個男人應有的尊嚴和名譽。最后,在這種男權(quán)至上和嫉妒心的驅(qū)使下,他毫不猶豫地把苔絲狄夢娜掐死在床上,并認為他有足夠的權(quán)力這樣去做,而且他殺死她是為了主持正義而并非謀殺。就這樣,一步步的屈從使她成為父權(quán)制下的犧牲品??杀氖?,苔絲狄夢娜對這種父權(quán)意識卻毫無反抗意識。直到臨死前,苔絲狄夢娜仍然為奧賽羅掩飾,反倒說是自己的罪過。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被謀殺時她的辯白也是如此的無力,也沒有太多的反抗,只是無條件地順從。正如大衛(wèi)·本文頓所指出的,“苔絲狄夢娜最終非常悲哀地陷入了威尼斯世界對女性所期望的那種被動沉默的地位的俗套。”[4](P247)
在父權(quán)制社會里,男性與女性的關(guān)系是統(tǒng)治與服從、中心與邊緣的關(guān)系。在這種社會文化體系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處于第二性的位置,先是屈從于父親,然后是屈從于丈夫。宗教對于女性的態(tài)度亦是如此。這一態(tài)度在莎士比亞時代已被普遍接受。因此,這種社會體制決不允許女性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女性長期處于這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規(guī)范中,受這種文化熏陶,就會逐漸將其內(nèi)定為自身的價值取向,逐漸成為在精神上對男性強烈依賴的“弱勢群體”,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弗吉尼亞·沃爾夫稱她們是“房間里的天使”。苔絲狄夢娜跳出了父權(quán)體制中對女兒角色的束縛,卻又最終完成了父權(quán)體制對妻子角色的定位。凱瑟琳娜的話說出了對女性角色的定位思想,“你的丈夫即是你的主人,你的生命,你的監(jiān)護人,你的頭腦,你的君王……一個女人對于她丈夫之忠順,有如臣民之對于君王?!盵5](P200)即使是對于集美貌與智慧于一體的鮑西亞也曾這樣對未婚夫巴薩尼奧表白,“她把她的溫柔的性格交給你了,受你的熏陶指導,你是她的主人,她的長官,她的君王。”[6](P113)可見,“莎劇中的女性和現(xiàn)實中的女性一樣,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地位,有怎樣的能力,也無論有怎樣的年齡和外表,都受她們所處的歷史時代所賦予的性別角色的限制?!盵7]故而,莎士比亞的作品就是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苔絲狄夢娜悲劇的根源就在于當時根深蒂固的父權(quán)體制和價值觀。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苔絲狄夢娜實際上是一個叛逆和屈從的結(jié)合體。從開始反抗父權(quán)制和種族歧視到完全屈從于夫權(quán),從具有自主意識的人文主義新女性到淪為父權(quán)制社會的犧牲品,苔絲狄夢娜最終迎合了父權(quán)社會文化形態(tài)。在莎士比亞塑造的這些女性人物身上,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征,以及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道德觀、愛情觀和價值觀。苔絲狄夢娜的死雖然讓我們感到深深的遺憾,然而她的死因在于當時的社會體制。強大的父權(quán)體制像巨浪把年輕一代的理想、愛情吞沒在歷史的海洋中。盡管最后成為了父權(quán)的犧牲品,但是她能勇敢地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不再是沒有言語的符號,仍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父權(quán)體制。這反映了莎士比亞進步的女性觀。
[1](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國家的起源[A].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2]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實秋譯.Romeo and Juliet[A].中英對照莎士比亞全集[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3]陸谷松.莎士比亞專輯[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
[4]Philip.C.Kolin,Othello:New Critical Essays.Routlledge New York and London,2002.
[5]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實秋譯.The Taming of the Shrew[A].中英對照莎士比亞全集[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6]Shakespeare,William著,梁實秋譯.The Merchantof Venice[A].中英對照莎士比亞全集[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7](美)迪克·瑞利等著,劉軍平譯.開演莎士比亞[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裴興榮〕
Subm ission and Struggle——An Exploration of the Image of Desdemona in Othello
L U Gai-gai
(Departmentof Public English,L u liang University,Lishi Shanxi,033000)
Shakespeare depicted awoman image called Desdemonawho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patriarchy in Othello.However shewas struggling all the time.The heroinewas innocent but turned out to be a sacrifice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image of Desdemona,from her struggle to submis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thus revealing Shakespeare’s view on women and women’s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ime.
Shakespeare;Othello;struggle;submission;views on women
I106.3
A
1674-0882(2011)01-0058-03
2010-11-20
呂改改(1974-),女,山西交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語言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