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嵩
(河南職工醫(yī)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
淺析高校如何構建和諧校園
朱敬嵩
(河南職工醫(yī)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過程的,長期的歷史任務。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校園應當是師生的精神樂園。高校內部公共關系協(xié)調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要條件。管理人員應當強化公關意識,堅持以師生為本,注重公共關系傳播,完善協(xié)調溝通機制,加強民主管理,全面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高校;構建;和諧校園
社會和諧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不懈奮斗的目標。經(jīng)過 長期努力,我國擁有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有利條件。構建和諧社會反映到高校就是構建和諧校園,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和諧校園是推動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構建和諧校園就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師生為本”,加強民主管理,依法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增強高校的創(chuàng)造活力。
和諧校園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xié)調發(fā)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xié)調、整體優(yōu)化的綜合反映,是以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學校發(fā)展為宗旨的整體發(fā)展。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和活動,以使師生達到“身心健康”和“協(xié)調發(fā)展”。和諧校園中,學生體驗著校園生活的充實與快樂,教師感受著職業(yè)的輝煌與幸福,校園真正成為師生的精神樂園。和諧校園建設的終極關懷應當是學生心靈的幸福滿足,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來體驗成長過程的快樂和幸福。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諧校園中的教師體現(xiàn)更多的是奉獻,是愛與責任,是“學生幸福感”后的幸福感。因此,學校要力求使每一個教師,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肯定,在業(yè)務上得到交流和提升,在生活中得到關心和幫助,使教職工在和諧校園中有一種成就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從社會學角度看,和諧直接表現(xiàn)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使社會共同體處于融洽狀態(tài)。就高校而言,和諧至少涉及校園內外兩大系統(tǒng)要素,而高校內部公共關系協(xié)調對構建和諧校園建設顯得更為重要。
2.1 內求團結,外求發(fā)展 這是高校公共關系協(xié)調的基本要求,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它引領著社會發(fā)展與文明,因此,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的校園建設。而和諧校園建設的基礎就是協(xié)調好高校內部公共關系,使高校內部各種關系融洽。公共關系是組織與公眾間的一種信息溝通傳播活動,是組織內求團結完善,外求和諧發(fā)展的管理和藝術[1]。高校公共關系是高校內部橫向和縱向公共關系的總和,它是指以學校為主題,有計劃的運用傳播手段,使學校和公眾之間相互了解和支持,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教育環(huán)境,達成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標,進而提高學校形象和聲譽的一種社會活動[2]。所以,高校只有使內部公共關系協(xié)調、團結,才能有利于增加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其目標任務的實現(xiàn)和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要充分應用公共關系的溝通、協(xié)調、傳播等功能,發(fā)揮其作用。然而,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內部還存在公關主體自身認識不足、傳播溝通渠道不暢等問題。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任何制度制定、政策調整都需要內部公眾的參與,需要內部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高校應當加強民主管理,完善協(xié)調溝通機制,建立和諧的內部公共關系。
2.2 完善協(xié)調溝通機制,注重公共關系傳播 高校必須了解內部公眾的意圖和愿望,并據(jù)此制定政策和開展活動,比如每年一次的教代會,要按照既定程序,運用各種策略技巧,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溝通,激發(fā)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盡量多地獲得師生的認同和參與,使學校的方針政策內化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首先,高校領導者應增強公共關系意識。高校領導者的工作著重于宏觀規(guī)劃和綜合決策,協(xié)調人際群體關系,以及選擇、使用和培養(yǎng)人才,從而增強組織內部的凝聚力,提高高校管理的社會效益。因此,高校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應增強公共關系意識,善于協(xié)調公共關系。由以學校為中心,轉變到以師生為中心;由教育管理者單獨管理,轉向全校上下共同管理。學校領導者要清醒地認識自己在學校中的角色地位,增加與內部公眾的情感交流,有利于雙方關系的協(xié)調平衡。其次,實行高校內部“全員公關”。公共關系工作不僅僅是學校專職部門的任務,它滲透在各具體職能中,要求全體工作人員都來做公共關系工作,要形成“人人是文明形象,處處是和諧環(huán)境”的良好氛圍。因此,提高高校工作人員的公關意識是加強和改善公關的基本前提。
公共關系作為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是通過人際關系來實現(xiàn)的,是通過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達到公共關系的目標的[3]。因此,和諧的人際關系對構建和諧校園非常必要。
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是要建立和諧的新型人際關系。筆者覺得要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就要處理好領導關系、師生關系、學生關系、職工關系、部門關系。
3.1 領導班子團結一致 成員之間要建立起作風正派、民主集中、生動活潑的和諧的領導關系。民主、團結是領導關系的關鍵,領導班子成員要增強黨性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和道德素質;要有大局和全局的觀念,堅持原則,不拘小節(jié);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自覺樹立“單位是“我”的,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要有互諒互讓、互相包容的心態(tài),與人為善,團結共事;具有主動溝通、互相補臺的氣度,大公無私,帶頭模范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原則。
3.2 教師與學生之間 建立起“尊師愛生、平等交流、教學相長、全面發(fā)展”的和諧師生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情感,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積極主動,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而且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培養(yǎng)他們的完整人格。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僅要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且還要教育他們如何做人,怎樣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3 同學之間 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共同進步”的和諧同學關系?;バ攀墙煌幕A,也是同學之間溝通交流的基礎,同學之間應當多交流、溝通,要互信互諒、互幫互助。同學之間只有建立這種良好的關系,保持一個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歸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3.4 教職工之間 建立起“見賢思齊、團結和諧、友善寬容、共促發(fā)展”的和諧的教工關系。教師要為人師表,成為和諧人際關系的表率,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組織對個人,要做到秉公用權、公平待人,工作上要嚴格要求、清正廉潔,生活上要關心幫助、支持鼓勵;個人對組織,要愛崗敬業(yè)、服從大局、多做貢獻,多講一點服從;教職工之間要尊重、真誠、寬容、關愛;對自己,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勵。
3.5 部門之間要協(xié)商一致 建立起“大局為重、平等溝通、互相理解”的和諧部門關系。一要加強制度建設,規(guī)范部門間溝通和協(xié)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聯(lián)席會、協(xié)調會,使部門領導之間要在感情上多疏通,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商量;二要加強學習,提高部門領導素質,要樹立整體和全局意識,做到單位利益第一,部門利益服從單位的整體利益。三要實行內部崗位輪換制度,加大崗位輪換的力度,轉換角色。一方面是讓職工熟悉各項業(yè)務,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成為工作的“多面手”;另一方面是讓職工了解別人的工作內容,遇事能自覺換位思考,從而減少工作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摩擦。
可見,和諧的人際關系應該具有“公平、尊重、互利、大同 (和而不同)”等特點,這就要求高校要實行民主管理,提高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和諧校園建設要發(fā)揮工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激發(fā)教職工的創(chuàng)造活力,認真落實“四個民主”,即: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依法保障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4.1 堅持校務公開 管理者要本著“凡是上級有要求、群眾最關心、群眾有疑問的事情”都要公開的原則,并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出公開的內容。如:學院改革發(fā)展的重要規(guī)劃和實施方案,教師干部聘任、職稱評定、晉級晉職、選先評優(yōu)情況,學?;椖空袠?學院收費項目、收費依據(jù)、收費標準情況,教職工福利、績效工資、資金分配等情況。管理者通過推行校務公開,零距離的溝通與交流,使學校與社會,干部與群眾,教師與學生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目的,調動教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和努力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學院領導班子的決策水平。
4.2 堅持教代會制度 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xiàn)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的重要形式,是保證廣大教職工享有知情權、建議權、決策權、監(jiān)督權的主要載體。堅持 (一年一次)教職工“雙代會”制度,充分發(fā)揮教代會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教職工對學校改革發(fā)展 、規(guī)章制度建設的參與力度。教代會制度充分體現(xiàn)教職工參政議事、民主管理學校權利得到落實。高校只要堅持了教代會制度,學校許多人為的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4.3 堅持群眾路線 高校是高素質人才聚集的單位,要帶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chuàng)造”,千方百計地調動職工群眾參與學院民主管理的積極性。高校要發(fā)揮好工會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讓教職工獻言獻策,如:教師代表、座談會、黨政聯(lián)席會議,設置公開學校工作意見箱、校長電子信箱等多種渠道,廣開言路,領導、教師、職工坦誠相見,暢所欲言;要注重教職工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讓教職工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提出合理建議,為學校發(fā)展建言獻策;暢通民主管理的渠道,確保學校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
4.4 提高職工素質 提高教師素質是高校民主管理的第一要素。只有讓全體教師認可和理解學校決策和規(guī)章制度的內涵和意義,并內化為他們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民主管理才能得到落實。因此,各校要認真積極加強師德建設,千方百計提高教師素質。一是加強思想教育。要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師德規(guī)范教育,利用每年的師德評先的機會,廣泛宣傳好的典型,還要配合黨辦、紀委等職能部門,形成合力,加強教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時,還要規(guī)范教職工言行,作為教師要有自律意識,要慎言篤行,牢記“科學研究無禁區(qū),課堂教學有紀律”的極端重要性。二是加強考核和監(jiān)督。要嚴格評選條件和程序,確?!肮?、公正、公開”,并對評選的師德進行跟蹤、考察,使之常保師德楷模形象。
4.5 堅持以人為本 關心教職工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是以人為本的集中體現(xiàn),要充分發(fā)揮工會作用,依法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用“尊重、信任和關懷”來加強與教職工的感情溝通和交流,積極為教職工辦好事、解難事、做實事,切忌走過場、擺花架子。一是關心教職工的家庭和身心健康,定期為教職工進行體檢,目的是促進教職工關注健康,鍛煉身體,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二是建立特困慰問制度,每年對特困教職工、離退休老教師都開展送溫暖活動,使每一個困難教職工得到心靈上的慰藉;三是堅持節(jié)日慰問和患病探望制度;四是開展愛心奉獻活動。組織教職工助學濟困、捐資救助等活動,充分展示出教職工的高貴品德;五是鼓勵教職工全面發(fā)展;六,重視高校文化建設。管理正在重新尋找它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文化能夠增強企業(yè)內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4]。
[1] 劉燕平.公共關系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 李健榮.現(xiàn)代公關理論與實踐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健榮.現(xiàn)代公關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11.
[4] 潘云良.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 [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G 47
B
1008-9276(2010)02-0227-04
2009-11-20
朱敬嵩 (1966-),男,河南省蘭考縣人,大專,實驗師,從事工會管理工作。
[責任編校:李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