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只是范例,一篇文章就代表一類文本。學生如果能自主學習好一篇文章,那就能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如果能活學活用、觸類旁通,那就能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與推理能力,更能為學子們適應多彩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主學習 文本研究 質疑
對教材稍有研究的教師都知道,人教社編的統(tǒng)一教材,有一個特點——每個單元都安排有1~2篇自讀課文,并且在教材前的“說明”中明文指出:“自讀課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閱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每課一般用一課時。少數課文也可以讓學生課外閱讀。課文練習要求學生在自讀中選做。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中的不少人卻并不按照課文“說明”中有關“自讀”教學的要求辦,把自讀課文依然當成教讀課文來“教”,花兩課時甚至更多時間將課文從時代背景到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到寫作特點等“細咀爛嚼”后,吐出“喂”到學生的思維胃口里去。課課如是,本本教材如是。問之為何如此,答曰:“學生基礎太差,不這樣‘教不行!”筆者以為這類老師的主觀出發(fā)點是不錯的,是在“為學生尤其是后進學生著想”,但是筆者不能不指出,這種從八十年代有統(tǒng)編教材的自讀課文后就“為學生著想”的教法,一直延續(xù)至今,實在是違反教材編者“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這一科學意圖的,也是違反語文教學的科學原則的。這樣“為學生著想”的教法,不僅費時多,而且效率也差;不僅不能提高后進生的語文水平,而且連優(yōu)生的語文水平的提高也要受到扼制。原因在于:在教學中“越俎代庖”了。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構思了“新課程下語文‘斷乳式教學模式”,把重點放在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高效的自學方面?!敖虝W生自學一篇課文”,就在這個實驗中逐漸產生出來了。具體做法是:
一、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自學”
我們告訴學生:“自學”能夠得到應該得到的知識,并且能夠品嘗到得到知識的“滋味”;“自學”能夠提高我們的思維品質,并且在提高思維品質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自學”能夠培養(yǎng)注意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在這些過程中學會使用語文工具而終身受益……我們還告訴學生尤其是語文偏科生:“自學”尤如吃山珍海味,只有“自學”,才能領悟到“山珍海味”的美味來;而如果不開動大腦機器自學,“吃”到的只能是人家口里嚼碎了的沒有營養(yǎng)的滓渣物;“自學”也是教材對我們每一個同學的起碼要求,我們不能違背;違背了必然吃虧;通過我們的“說教”,再加上同一篇課文的比較教學(時間上、內容理解方面等比較),學生明白了為什么要“自學”的道理。
二、教給學生自學一篇課文的方法
1.自學規(guī)劃。根據單元提示與自學提示運用相關文體的理論知識與學習經驗確定學習的內容與方法,分清主次詳略并科學分配時間。時間只要花2到5分鐘,卻能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地搞好自主學習。
2.文本研讀。第一步:速讀全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劃出生字,關鍵詞語;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記敘文的六要素,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及其特征,議論文的議論話題以及作者的觀點)。第二步;分步驟精讀課文,把握有關知識。指導學生針對不同文本量體裁衣,確定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詩歌的自主學習首先可以指導學生“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學習詩歌《蜀相》時,可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為什么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增強學生探明究竟的內驅力,自然就會查找資料以便了解作者與時代背景,自然就為文本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可以引領學生“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領略“映階碧草自春色”美景,感悟字里行間滲透的作者情感。再次可以激勵學生“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享受詩歌藝術的美的享受。
3.質疑探究。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針對文本的語法、結構,甚至行文藝術進行探究并提出質疑。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時,有學生質疑“乾坤日月浮”中的“月”字與“吳楚東南坼”的結構、意思不協(xié)調,與詩歌意境不相吻合,通過查找資料與探究也證實了應該改成“夜”字。這樣就自然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精神與能力。
4.拓展提升。探究文本的藝術手法與思想主旨,聯系學習與生活實踐進行運用。學習《晉靈公不君》時發(fā)現文章沒有對晉靈公做半句評價,就用“彈人觀其避丸”“殺宰夫游尸”“嗾猛犬咬趙盾”等真實細小的史實表現出了晉靈公的昏庸、殘暴。不僅欣賞了文本的文學價值,而且提高了寫作水平。學習《背影》時,有學生深受思想情感的熏陶而寫出了這樣的感慨:“重負壓彎了爸爸的背,重負使爸爸曾經走過笑容的地方也變得沉郁滄桑?!边@樣,學生的運用能力與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提升。
三、科學評估,能力內化
指導學生撰寫“自學報告”以總結自學的成就與不足:學習此類文本的方法與經驗,自主學習的速度與效率,尤其是質疑、拓展的收獲,學習中的困惑,思想上的疑惑。在自我評估的基礎上積極與同學、老師交流,力爭融合多人智慧解決學習中的疑惑,提高協(xié)作處理問題的能力,改進自主學習的方法,讓自主學習內化成學生的習慣與能力。
結語:開放、創(chuàng)新的世界需要知識,更需要能力。放手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是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時代的呼喚。引導學生從學會自主學習一篇課文入手,進而學會一類文章的學習,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我們的探索,我們的追求。我們愿在各位行家的指導下持之以恒,引領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與能力。
★作者簡介:方建中,湖南省安化縣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