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玲
〔摘 要〕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本質是知識流的運動。創(chuàng)新人才的學習(內部學習和外部學習)對科技成果的轉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研究,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與創(chuàng)新人才個體學習的關鍵耦合域,提出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三階段知識學習重點,為提高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提升知識學習能力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科學借鑒。
〔關鍵詞〕知識管理;科技成果轉化;創(chuàng)新人才;內部學習;個體學習
〔中圖分類號〕G30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4-0207-03
Study on Coupling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of Innovative PeopleXu L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Transform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whose essence is the movement of knowledge flow.After the study of its process,coupled domain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of innovative people is established.Then learning emphas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phrases in the process,which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ormation and capability of knowledge learning.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transform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innovative people;internal learning;individual learning
企業(yè)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對新知識的獲取,而知識的獲取離不開學習,學習的載體是創(chuàng)新人才。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管理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管理的一個重要耦合域就是有效的促進創(chuàng)新人才的學習,創(chuàng)新人才的學習可以通過兩條途徑,以企業(yè)為邊界可以分為內部學習和外部學習。內部學習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個體學習,二是創(chuàng)新團隊的學習,在此我們重點分析個體學習。
1 科技成果轉化中的知識管理
我國199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總則第2條把 “科技成果轉化”界定為:“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xù)試驗、開發(fā)、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fā)展新產業(yè)等活動?!笨梢?,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從科技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fā)、小批量試驗、中間試驗、批量生產直至形成商品化、產業(yè)化的動態(tài)創(chuàng)新過程,包括一系列科學性、技術性、管理性及商務性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科技成果從科研領域向生產領域最終到市場領域的轉移。
科技成果轉化可以分為轉化起始階段、后續(xù)試驗開發(fā)階段、商品化、產業(yè)化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應用到的知識是不同的。我們相應的把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的知識分為三層:研發(fā)知識、生產知識、市場知識(如圖1所示)。其中,研發(fā)知識主要是指企業(yè)的知識儲備,側重于那些和待轉化的科技成果相關的科學知識;生產知識是指在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將知識轉化成對企業(yè)有用的核心生產技術的知識;市場知識是指將生產技術知識轉化成現(xiàn)實產品、推動產品市場化的營銷知識。
在成果轉化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各種知識的互動、轉化、整合、創(chuàng)新、學習,涉及大量隱性知識、顯性知識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客觀上存在著復雜的作用機理;在成果轉化三階段之間,通過成果轉化過程各部門的銜接,使研發(fā)知識、生產知識和市場知識形成成果知識的轉化流和創(chuàng)新流,促進科技成果知識的不斷轉化和創(chuàng)新。
2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知識與個體學習的耦合
物理學中把“2個或2個以上的體系或2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聯(lián)合起來的現(xiàn)象”稱之耦合,本文認為科技成果轉化中創(chuàng)新知識和創(chuàng)新人才個體學習存在互相耦合的關系。
在科技成果轉化的不同階段,個體學習的重點、方式以及學習的內容是不同的。
日本科學與技術高級研究所、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Ikujurio Nonaka教授提出了一個關于“知識創(chuàng)造”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如圖2所示,本文就以該模型作為研究的基礎和依據。
該模型包括:
2種知識形式: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
1種互動動力:傳遞(Transfer)
4個知識創(chuàng)造過程:群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融合(Combination)、內化(Internalization)
2009年4月第29卷第4期現(xiàn)?代?情?報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Apr.,2009Vol.29 No.42009年4月第29卷第4期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與創(chuàng)新人才個體學習的耦合Apr.,2009Vol.29 No.42.1 轉化起始階段的個體學習
隨著社會技術的進步和企業(yè)競爭壓力的增加,企業(yè)產品的更新速度加快,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企業(yè)會將一種新的符合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引入進來,從而使企業(yè)員工進入到新的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來。在轉化起始階段,這種科技成果與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處于孤立狀態(tài),無法融入原有的產品結構中去,因此對于轉化團隊的個體來說,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認識科技成果,了解科技成果所處的領域知識,取得科技成果相關領域的知識,了解科技成果的技術水平,對自身知識結構的合理性進行識別,有效獲取企業(yè)內外部技術、經濟知識、信息,并且按照新科技成果的要求進行深度開發(fā),因此該階段的個體學習表現(xiàn)在知識轉化的內化階段,即創(chuàng)新個體的學習表現(xiàn)在由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變,并且做好知識群化、外化的準備(見圖3)。
在轉化起始階段,承擔學習任務的創(chuàng)新個體主要是研發(fā)人才,他們要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的要求進行基礎性研究。
研發(fā)人才的學習是從對自身知識的識別開始的,即識別出科技成果轉化需要什么知識,什么知識是自身具備的,什么知識是需要補充學習的。
對于需要補充學習的知識,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來獲取,①可以通過實踐、觀察和模仿等形式獲取,這是個人間分享隱性知識的過程。②一方面可以通過對體現(xiàn)在載體(書本、電視、網絡)上的顯性知識進行獲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他人對各種載體上的知識的傳授而獲取,這個傳授的知識通常還包括傳授者對載體上的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習的心得體會等。
對于獲取到的知識,經過研發(fā)人才解釋、理解等智力的構建活動而生成有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相應知識。
這些知識經過內化,變成研發(fā)人才自己的隱性知識。
這些新形成的隱性知識,研發(fā)人才要對其進行分析、整理,并將其系統(tǒng)化、載體化,使其成為顯性知識,做好群化、外化的準備。
2.2 后續(xù)試驗開發(fā)階段的個體學習
在前一階段,科技成果轉化所需的基礎知識已經具備,要實現(xiàn)知識的價值必須借助于產品,后續(xù)試驗開發(fā)階段就是通過開發(fā)新產品的方式實現(xiàn)前一階段的構想的過程,除了需要進行研究開發(fā)、工程設計、樣品試制、性能測試等必要環(huán)節(jié)外,還需要對原有的基礎性研究進行反復試驗修改和再研究,以使其適應市場或企業(yè)的環(huán)境,該階段所需知識主要是技術開發(fā)知識,承擔學習任務的創(chuàng)新人才主要是生產開發(fā)人才。
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隨著企業(yè)知識開發(fā)深度的加強,企業(yè)知識結構越來越合理,新的科技成果和企業(yè)知識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因此在后續(xù)試驗開發(fā)階段,個體學習的重點就是知識的共享和創(chuàng)新,在研發(fā)人才和生產技術人才之間實現(xiàn)知識的群化和外化,從而提高轉化的效率。
群化: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群化是個人間分享隱性知識的過程,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親身實踐等形式使隱性知識得以傳遞。生產技術人才基于自己對要轉化的科技成果所需知識的理解,進行相應的工程設計、設備改造等創(chuàng)新活動,也可以采取師傳徒受的形式在個人間分享隱性知識。
外化:從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外化是對隱性知識的清楚表達,并將其轉化成別人容易理解的形式,這個過程在傳統(tǒng)上主要依賴于類化、隱喻和假設。傾聽和深度訪談的方式來推動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化,目前一些智能技術如知識挖掘系統(tǒng)、商業(yè)智能、專家系統(tǒng)等為實現(xiàn)隱性知識的轉化提供了手段。個人知識外化過程的完成為創(chuàng)新團隊的知識共享提供了有力保障。為了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率和效率,前一階段的研發(fā)人才可以把研發(fā)的知識變成顯性知識,為與生產技術人才的交流提供便利,提高生產技術的開發(fā)效率。
通過個體知識的群化、外化,提高了個人間知識利用和分享的效果,通過對知識的有效利用和對知識的分享,加快了技術開發(fā)的速度,節(jié)約時間和費用。比如創(chuàng)新人才可以通過交談、模仿學習他人的不可編碼的知識,擴大個人知識庫;通過對自己隱性知識的編碼化,擴大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企業(yè)知識庫,并且通過運用企業(yè)知識庫,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轉化為自己不可編碼的隱性知識。
2.3 商品化、產業(yè)化階段的個體學習
本階段學習的主體是營銷人才。一方面營銷人才要對產品現(xiàn)實需求和潛在需求進行調查,進行適當的定位,為產品營銷戰(zhàn)略的制定提供依據。同時,還要對市場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進而做出市場預測,這不但要結合營銷人員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顯性知識),還要考慮市場競爭的特定環(huán)境及商品的特殊性等隱性知識。營銷人才之間要不斷進行學習,才能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方向把握清楚。
同時該階段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知識整合與創(chuàng)新階段,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體系不斷的和外界進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知識管理的重點則為知識的擴散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完成一次知識螺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創(chuàng)新。相應的,該階段創(chuàng)新人才個體學習的重點就是知識的擴散,學習的主體是研發(fā)人才。
在SECI模型中,融合過程是從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過程,也是一種知識擴散的過程,通常是將零碎的顯性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和復雜化的過程。經過群化和外化,創(chuàng)新人才個體頭腦中的顯性知識還是一些零碎的知識,也沒有變成格式化的語言。將這些零碎的知識組合起來,并用專業(yè)語言表達出來,這就完成了融合的過程。在融合的過程中,個體知識就上升為團體知識,能更容易的為更多的人共享和創(chuàng)造組織價值。
知識的轉化、傳遞和創(chuàng)造是一個動態(tài)的、遞進的過程,當個體的顯性知識完成一次知識螺旋運動并轉化為新的顯性知識時,就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知識螺旋,為企業(yè)進行下一步的成果轉化做好準備。
3 總 結
本文通過創(chuàng)新人才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的知識個體學習研究,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知識與創(chuàng)新人才個體學習的關鍵耦合域,提出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三階段知識的個體學習的重點。以上研究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Nonaka I.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11:128-132.
[2]劉希宋,李錚姜樹凱.科技成果轉化中隱性知識轉化的障礙及路徑研究[J].情報科學,2008,(1):140-145.
[3]張子剛,周永紅,劉開軍.知識管理對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的能動效應及其機理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3):45-49.
[4]德普雷,肖維爾.知識管理的現(xiàn)在與未來[M].劉慶林,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