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梅
【摘 要】反思是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重要條件。職業(yè)中專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引導、討論、描述、觀摩、調查等方式,對教育理念、行為、方法、效果等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反思。
【關鍵詞】職業(yè)中專教師 反思 專業(yè)成長
反思是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是教師職業(yè)實現(xiàn)專業(yè)化的重要條件。教學可分為操作性教學和反思性教學,相應的教師可分為經驗型教師和學者型教師。經驗性教師僅憑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這明顯接近于“教書匠”的含義。而高質量的教學需要反思型教師。反思型教師能積極地研究課堂中的信息,對教學采取一種分析的態(tài)度,能夠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等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討論和評價,根據(jù)反思的結果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進,使自己的教育實踐更趨合理。對中等職業(yè)學校來說,因為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往往中等偏下,有些甚至在道德素質、心理品質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
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因此,職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自我反思,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反思的方法
1.引導式反思
上課之前,可以先設計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某章節(jié)、知識點的具體教學問題,也可以是關于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方面的問題,或者教學目標、教學理念的問題,以及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問題等。對這些問題分析與解答的過程,實際上就伴隨著深刻的反思。
2.討論式反思
聽評課是教研活動的重要形式,下課以后一定要多征求聽課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意見,聽課教師“旁觀者清”,他們的建議往往很有價值,認真思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實踐能力。
3.描述式反思
職專教師最好要養(yǎng)成教學日志的習慣,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感悟、心得等進行真實的描述,通過這種形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有利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新的基礎上不斷進步。
4.觀摩式反思
職專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種教學觀摩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多聽有豐富教學經驗、獨立教學風格的教師特別是特級教師和高級教師的課,觀摩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技能,與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差距,作為今后改進教學的依據(jù)。
5.調查式反思
針對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職專教師可以自己設計問卷在學生中進行調查研究,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從而對自己的教學狀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
二、反思的內容
課堂教學過程中反思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理念方面
在對課堂教學的反思中,首先,應反思自己是否貫徹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如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關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是否注意了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貫徹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指導思想,是否加強了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是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探究能力等?,F(xiàn)在全國都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要求廣大職專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注意在這方面的反思。
2.教學行為方面
每個人的教學行為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太規(guī)范的地方。如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是否正確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具的準備,是否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營造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景,是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課堂氣氛是否活躍,甚至音量的高低、教態(tài)儀表等都可以進行反思。尤其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更應該特別重視。“一個沒有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就像一個使勁敲著生鐵的鐵匠”。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F(xiàn)代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才能有內心體驗,才能積極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因此,職專教師要經常反思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環(huán)。
3.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理念支配著教學行為,教學方法在其中起著中介作用。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分析教材和了解學生是確定教學方法的重要前提。職專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分析教材普遍比較重視,在了解學生方面則往往有所欠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只有全面了解學生,尤其是學生身心需要發(fā)展的部分,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高度,正確的選擇教學方法。一般來說,了解學生包括熟悉學生的學習目的和態(tài)度、興趣與需要、方法和習慣以及智力水平、思想狀況和身體條件等幾個方面。
4.教學效果方面
職專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征求學生的意見等多種方式,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除了看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外,還要分析學生是否養(yǎng)
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與策略,以及在聽課的同時是否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和參與討論,是否能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等。
三、反思的階段
根據(jù)時間順序,可以分為課前的反思、授課過程中的反思(課中的反思)以及課后的反思。
1.課前的反思
主要是對照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反思自己的備課情況,包括教學目的的制定、重點難點的處理、教學手段的選擇以及教學程序的設計、對學生情況的分析等。通過這一反思過程,可以提高職專教師調控教學進度的能力,對講解、演示、指導、提問、練習、總結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強了計劃性,真正做到有條不紊、心中有數(shù)。
2.課中的反思
客觀地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備課再充分、教案再完善,也可能存在與實際不符的地方。比如,教案中原先確定的難點,學生可能很快掌握,而原來認為很容易的地方,卻有好多同學犯難,這時就要及時地反思,調整教學計劃。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反思學生注意力渙散的原因,并借助各種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并維持下去。
3.課后的反思
課后可以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來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整體地反思。要積極征求所教學生的意見,在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各個方面進行反思,看看哪些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應該堅持下去并發(fā)揚光大,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對比以前,自己有了哪些進步,從而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有一個整體評價。學生的進步使自己倍感欣慰,同時,給自己提一個更高的目標,使自己的教育實踐更具合理性,向學者型教師的方向大步邁進。
總之,自我反思在提高職業(yè)中專教師教學能力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自我反思,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性、技能型人才,為實現(xiàn)科教興國戰(zhàn)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3.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修訂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