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娟 賈夢姍
[摘要]標示是文本中起標志、顯示等作用的一種敘述手段?!敦澙贰肥且徊扛缓瑯耸镜淖髌罚麅瓤嗽谠撔≌f中巧妙地運用了一系列的標示。本文旨在探究和剖析該小說中的題旨標示和人物標示。在對人物標示的分析中,將著重剖析庫爾特這一暗含標示,以及女主人公們所體現(xiàn)的隱性標示這一比暗含標示還要間接的敘述方法。
[關鍵詞]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貪婪》;標示;生態(tài)女性主義;人類中心主義
標示是“文本中出現(xiàn)的起‘標志、‘顯示等作用的敘述手段。作為故事講述人,敘事作品的作者當然希望讀者‘聽懂故事,為此,他在文本中設置了種種標示,以引導讀者按既定意圖把握敘述?!瓨耸究煞譃閮纱箢悾侯}旨標示與人物標示,前者提示創(chuàng)作動機、作品宗旨和主題思想等,后者或隱或現(xiàn)地透露人物的人格特征。”
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hnek,1946-)在其2000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貪婪》(Gier)中,巧妙地運用了題旨標示和人物標示敘述手段。表面上看,這部小說的篇幅不長,情節(jié)也簡單,講述的不過是一起謀殺案,而實質上它隱含了作者更深層更雋永的寓意,隱藏著巨大的闡釋與想象的空間,讀者只有在充分理解這些標示的基礎上,才可能真正領會作者的別具匠心,作者創(chuàng)作的真正意圖所在。
一、《貪婪》中的題旨標示
如果說眼睛是人的心靈的窗戶,那么標題可以說是文章的眼睛與靈魂,是作者對作品主旨的凝結和高度概括。俗話說:“花香蜂自來,題好文一半”。標題不僅以簡短的語句標明文章內容,而且往往在文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一部作品時,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便是標題。文章的標題是給讀者的第一個信息,這個信息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與欲望,而且可以引導讀者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探索文章的主題。標題的基本特點就是鮮明、簡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文學敘述理論以‘敘述為對象,題旨標示因直接關系著敘述意圖的傳達,是一種‘濃縮了的敘述,是一種凝聚著故事要義和精華的敘述。”…”。下面將對《貪婪》標題所承載的龐大的隱喻世界及其深刻的內涵進行探究和剖析。
商務印書館2000年出版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中對“貪婪”的解釋是“貪得無厭(含貶義)”,即指貪心大,老不知滿足。該小說的副標題“Ein Unterhaltungsroman”(“一部娛樂小說”)表面上是借助偵探小說的外殼來引起讀者的興趣,卻實為作者利用副標題跟讀者開了一個大玩笑。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逐漸明晰一點,即作者并非在著重講述一個偵探故事,因為讀者在閱讀到第二章就能毫無懸念地知道殺人兇手正是小說的男主角警官庫爾特·雅尼什。作者真正想表達的其實早已明白無誤地在正標題中顯示出來——不僅僅是一個小人物,而且也包括那些更為引人注目的占統(tǒng)治地位者的無節(jié)制的“貪婪”。另外,作品還涉及因人類的“貪婪”而造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問題;主人公庫爾特對錢色的貪婪、社會中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征服以及人類對大自然的掠奪等等,這一切皆因“人性的貪婪”而起??梢哉f,整部作品都是圍繞“貪婪”二字而展開的。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關注的不僅僅是簡單地描寫外部世界,使人看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面現(xiàn)象,而是重視和強調人對外在現(xiàn)實的體驗、感受和反思,關注人的內心隱秘。耶利內克這位有著深邃的思想和敏銳的洞察力的作家,在《貪婪》中認真審視了類似庫爾特·雅尼什這樣的人物與當代社會中的種種問題,從而深入闡明自己對人的本性,特別是人性中陰暗面的理解。耶利內克在這部小說中一直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詮釋人性的含義,使讀者在字里行間,能不斷體會到這部作品對人類靈魂所進行的淋漓盡致的剖析。人們對權勢、金錢、美色等等的各種欲望,無非是人類天性在不同境況之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貪欲是人天性中的一個方面,沒有人能夠擺脫它。耶利內克希望通過該小說使人們能夠認識到,人一旦被貪婪這種欲望所控制,并讓這種欲望不斷膨脹,超越了人的理性之后,將會產生多么可怕的后果l在工業(yè)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因為一味追求財富,往往在貪欲的籠罩下喪失自我。人一旦被貪婪這種欲望所控制,人性的陰暗面占據(jù)上風,必然出現(xiàn)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局面,這是人性使然。
耶利內克在文中不乏對奧地利當局的抨擊,對統(tǒng)治者感到失望與憤慨。庫爾特·雅尼什完全喪失了理性,完全被權力與金錢的欲望所征服。由于耶利內克對奧地利當局極為不滿,故實為借庫爾特·雅尼什以影射奧地利的高官?!八麄円哺阋粯?,只是換了個名字?!痹谛≌f中,耶利內克不但展示了人性惡的一面,還跨越了人的行為的表面現(xiàn)象,對人的精神世界進行了一次追蹤展示,揭示了人性的另一方面——理性應該如何對人性中的貪婪這種欲望加以控制,充實了人對人類天性內涵的認識。誠如小說的題目所示,《貪婪》的主題是“貪婪”,同時“貪婪”還是小說中每個人物身上的印記,從而揭示了人性的丑陋面以及它與所謂的文明社會的尖銳沖突。
另外,這還是一部充滿了生態(tài)思想和文明批判的重要的生態(tài)文學作品。王諾給“生態(tài)文學”下的定義是:“生態(tài)文學是以生態(tài)整體主義為思想基礎、以生態(tài)系統(tǒng)整體利益為最高價值的考察和表現(xiàn)自然與人之關系和探尋生態(tài)危機之社會根源的文學。生態(tài)責任、文明批判、生態(tài)思想和生態(tài)預警是其突出特點?!币麅瓤嗽谛≌f中嚴厲批判了西方幾千年來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以基督教為中心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叭祟愔行闹髁x”鼓吹人“擁有道德上和形而上的惟一性。人類與自然隔離開來并超越這個世界。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個道德統(tǒng)治制度,人類高于自然,且由上帝授意支配和控制自然”。在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統(tǒng)治下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征服與被征服、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毫無平等可言。
耶利內克在《貪婪》中深刻揭示了造成當今生態(tài)災難社會的根源,表明了人類的命運與自然的命運息息相關,不可分割。在耶利內克的眼中,大自然才是真正令她敬畏的“造物主”。在她看來,女性在父權文化秩序中所處的被壓迫的、從屬性的地位,就仿佛人類對大自然的瘋狂掠奪和無情破壞,并由此而質疑男性中心主義以及那種片面且極端的人類中心主義,即人類沙文主義。
事實上,耶利內克對自然生態(tài)的關注是在目睹家鄉(xiāng)的自然生態(tài)遭到破壞并因此而深感痛心乃至憤怒。耶利內克在作品中明確指出家鄉(xiāng)施蒂利亞洲乃至整個塞姆林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同樣遭受到極大的破壞:“公路已經變成了血腥之路。景觀也成了一種循環(huán)。”城市的發(fā)展并不表示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某種意義上,是向野蠻惡劣社會的倒退。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認為人與自然是有機的整體,女性與自然更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女性與自然的緊密聯(lián)系則是導致性別歧視與自然歧視的根源,女性與自然的敵人不是神人同
形同性論而是男性中心論。在她們的眼中,女性被“自然化”,而自然也被“女性化”了。倘若女性無法擺脫男性的壓迫,自然也就同樣無法擺脫人類的奴役,因此,女性的解放與自然的解放是相互聯(lián)系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把婦女的解放事業(yè)和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運動結合起來,把女性與社會發(fā)展、人類命運以及整個自然界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其宗旨在于揭示人類思想領域和社會結構中,統(tǒng)治女性與統(tǒng)治自然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并且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為使命,由此深化了對父權制社會與人類沙文主義的批判。
耶利內克在文中再三強調了自然的重要性,對水資源的浪費與污染痛心疾首,關注保護動物等其他自然資源,對以自然為敵、破壞自然、征服自然的人類中心主義提出抗議。《貪婪》“通過描寫旅游開發(fā)者掏出山的‘五臟六腑,改造人工湖,導致自然先是無奈,繼而憤怒,以塌方、泥石流、洪水、雪崩等方式向人類報復,有力地推出了人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也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自然界可以摒棄人類的存在而存在,但人類卻無法離開自然界而獨立生存。在耶利內克的眼中,人類開發(fā)、利用自然實質上是一種奴役、破壞自然的行為。這種無止境掠奪自然、破壞自然、毀滅自然的行徑導致的將是人類的自行滅亡。雖然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利益關系,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統(tǒng)一的一面,但人類有責任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把人類活動限制在生態(tài)許可的限度內,因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對于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大意義。這也勢必要求我們沖破人類中心論的局限性,從而走出人類中心主義。
二、《貪婪》中的人物標示
讀者在把握題旨標示之外,還需把握人物標示,才能真正領會作者賦予該作的豐富內涵。人物標示可分為外顯標示、暗含標示與隱性標示三種。在這部作品中,外顯標示較多,即有許多直接出現(xiàn)人格特征的地方,令讀者可以在閱讀敘事作品的過程中毫不費力地獲知人物特征。在此則主要嘗試對某些人物的暗含標示和隱性標示進行探析。
(一)暗含標示
所謂暗含標示,即“并不直接‘出示人格特征。但由于作者和讀者相互間的默契以及閱讀傳統(tǒng)在起作用,讀者把握它所暗示的人格特征仍不困難。”……在《貪婪》中,作者巧妙地通過一些暗含標示將人物的某些人格特征間接標示了出來。
社會分工的細化和財富分配情況的變化加速了人們的分化。西方社會是一個物質文明惡性發(fā)展的社會,一切都表現(xiàn)出物質化。人在這個社會里也已經異化,成為感情冷漠的“非人”。讀者在剛開始閱讀小說時便得知男主人公即警官庫爾特·雅尼什是個外表雖然聰明、開朗、誘人而且強壯。但內心卻極為貪婪——錢色兩貪的人。對庫爾特來說,在他的人生詞典中是沒有“吃虧”二字的,他也決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庫爾特與女性之間的關系,包括與妻子之間的關系都是以物質為前提的。對他而言,愛情是虛無縹緲的,只有物質才是實實在在的、永恒的,只有房子和地產才與他有關系。但妻子帶給他的那棟小房子是遠遠無法滿足他那日益膨脹的對財產的貪婪之心的。不斷地攫取財產才是他一生的夢想與追求,“不管多少錢都是不夠的,永遠不夠?!睅鞝柼鼐褪沁@樣一個已經異化了的“非人”!他充分利用其職業(yè)的便利。在公眾場合竭力顯示其虛偽的正義與光輝的一面,但實際上他不過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通過后面的文本:“他在家的時候很喜歡看自己,有時候欣賞起自己來簡直沒個完”“其實他最喜歡跟他自己做,這一點他瞞著身邊所有的人”“警官喜歡偷偷地看雜志上年輕男人的裸體照片……”“……裝作偶然與年輕同事發(fā)生接觸,在換衣服時緊貼在他身后……”讀者不難從如此眾多的行動標示中推斷出他同時還是個自戀狂、同性戀者,人物形象也由此而更加豐富飽滿起來。
“父親把母親的臟衣服脫了下來,……母親又挨了幾個耳光。因為她總是拉屎、拉尿的。”庫爾特·雅尼什的母親患有“早期肝硬化”,并且癱瘓在床。她的遭遇卻并不比警官身邊別的女人好,只是一直極力地克制自己。親情不再,良心的徹底喪失。試想,倘若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都尚且如此,他已然成了徹徹底底的“非人”!
(二)隱性標示
隱性標示是一種比暗含標示還要間接的敘述方法。由于隱性標示可以通過“模擬”手段,影射或暗示某種人格特征,因此,只有全面理解了小說中的隱性標示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取向,才能領略這部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
女主人公格爾蒂曾經當過外語播音員、翻譯而且還是一位業(yè)余鋼琴家。這些外顯標示都直接呈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雖然讀者很容易就可以獲得直接表現(xiàn)某些相關的人格特征,但并不意味信息的全面性。
“他的生活里出現(xiàn)過很多女人,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表達過這樣的愿望,就是把他看作一個親人。一個朋友?!?/p>
在庫爾特生活中的所有女人中,格爾蒂是惟一用真心對待他的女人。然而,她的真心換來了的是什么呢?
“它,愛情,是永遠不會來的,人們總是以為它在別處,總是在追逐它,而過不了多久,士獵手就變成了獵物??烊グ?,您就把殺人犯帶回家去吧,……”
文中的女主人公們認為“性”是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手段,她們囿于一個狹小的天地中,等待著被男性發(fā)現(xiàn),等待著被獵捕,因為即使她們竭盡全力,也無法改變不平等的狀況。“女人們讓自己曲線畢露,仿佛這就是她們最重要的事,再用毛衣、T恤衫和各種布頭作為點綴的配菜,以確保成功,將這盤菜端到桌上招待男人,不要報酬,只為取樂,這就是事業(yè)。其實,她們只不過是飯后的甜點,這還要看先生們的胃里是否容得下。她們不知道這一點。”男性將世界變成了狩獵場,格爾蒂并沒有從庫爾特身上獲得愛情,反而不幸成了他的獵物。
小說中插敘了一段年青姑娘喜歡罪犯這一小故事,而這正是對佳比與格爾蒂喜歡殺人犯庫爾特·雅尼什的模擬。這是一種相對而言較為復雜的結構模擬。她們都希望能獲得真摯的愛情與完美的婚姻,然而愛情給她們帶來的不幸遠遠多于幸福。她們又都由此而走向失望甚至付出生命!她們只能生存于社會文化為她們特制的理念規(guī)范之中。黑格爾曾經說過:“愛情在女子身上顯得最美,因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和推廣成為愛情。”然而,在女性付出一切情感之后,又得到了些什么呢?文中對佳比和格爾蒂的付出分別是這樣評述的:“一個女人收獲的只有生活的打擊,而她還想為此受折磨!”“她得到的可不是舒適的享受,而是像被捆住了手腳一樣?!边@是男權社會中女性的無奈,也是女性的悲哀!
三、結語
通過對《貪婪》的題旨標示和人物標示的分析,可見雖然沒有曲折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蘊含了極為深刻的思想內容。耶利內克成功地做到了使標題不僅富有可讀性,而且留有余地,令一語囊括全篇,片詞包孕百意。另外,《貪婪》所關注的主題也遠非小人物對錢色的貪婪,真正更為關注的是那些更為注目的占統(tǒng)治地位者的無節(jié)制的“貪婪”。而作品體現(xiàn)的耶利內克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思想,讀者還需以自然與性別的雙重視角對作品進行解讀,才能全面把握標示所凝聚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