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春
一、設計意圖
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屬于概念性知識,又是幾何教學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學生逐步建立空間觀念。學生是在已有的線段和角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還是今后學習垂線、平行線和進一步認識角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直線、射線的特征,歸納出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的經歷和體驗,突出過程性,使學生親身體驗經歷過程,再用語言描述概念。通過學習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知道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歸納角的概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及角的表示方法。
2. 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觀察、比較、判斷、想像、歸納、概括等教學活動,形成對直線、射線和角的理性認識,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信息技術的應用
《直線、射線和角的認識》是幾何初步知識教學。幾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感官能力,空間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靠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綜合活動才能實現(xiàn)。比如射線的認識,只用語言描述,學生很難想像。如果在語言描述的同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一下線段的一端不動,另一端無限地延長下去,再加上計算機動態(tài)的演示,就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什么是無限延長,什么是射線。在這部分的教學中,計算機的直觀演示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很清晰地掌握了這一教學重點。
學生已發(fā)現(xiàn)直線、射線和線段的基本區(qū)別與聯(lián)系后,為了把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看到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lián)系,教師讓學生繼續(xù)觀察,邊演示邊設問:“一條直線上,從上面找兩個點,把兩點間的這部分截取下來,截下來的這部分是什么?再看一遍,你發(fā)現(xiàn)線段與直線之間有什么關系?”(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件演示,建立表象,自主發(fā)現(xiàn)線段與直線的聯(lián)系。利用計算機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清楚、直觀地看到線段從直線上截去的一部分,幫助學生很容易地突破該教學難點。
四、教學片斷
1. 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教師電腦展示圖山、樹、房子等)圖略
學生紛紛搶著回答:房子、樹、山、太陽、云、煙囪、小河等。
師:從生活的角度,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兒童畫。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數(shù)學的角度來觀察,你們又看到了什么?
學生換角度思考后回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直線、曲線等。
教師小結:這些美麗的圖案其實都是老師用各種線畫成的。
2. 線的認識
⑴復習線段
師:三角形就是由這三條線圍成的,這到底是什么線呢?我把它拿下來看看(多媒體演示)
生:線段。
師:觀察線段有什么特點?
學生跟隨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上的指示回憶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有兩個端點;②線段長度是有限的,可以測量它的長短;③線段是直的。
教師提示:線段兩端的點我們就叫它端點。
師:請同學們在紙上畫一條線段,畫完后標出它的長度。同小組的同學互相測量一下你們畫的是否正確。
⑵認識射線
師:如果我們把線段的一端延長,這樣無限地延長下去,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是什么線?
有學生搶先回答:射線。
師:你發(fā)現(xiàn)射線有什么特點了嗎?
學生跟隨教師在多媒體課件上的指示嘗試回答出射線的特點:①只有一個端點;②長度是無限的,不可以測量它的長短;③射線也是直的。
師: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射線?
學生回答:手電筒、探照燈、太陽射出的光線等。
師:你能畫出一條射線嗎?(引導學生(下轉62頁)(上接60頁)回答“不能”,因為射線長度無限)能否畫出射線的一部分,用它來表示射線呢?請你畫在紙上。
⑶認識直線。
師:線段和射線都是直的,像這樣直的線你還知道有哪些?
生:直線。
師: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什么樣的線是直線嗎?
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表達對直線的理解:①畫。②用語言或動作描述。③嘗試說出直線的特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的長度是無限的,不可以度量直線的長短;直線也是直的。
教師用計算機在大屏幕上演示:線段的兩端向相反的方向無限延長,想像一下就這樣無限地延伸下去,就可以得到一條直線。
圖文結合,學生和教師一起總結概念,形成知識網絡。
⑸練習。
Ⅰ.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線段有兩個端點,能測量它的長度。
②一條射線長3厘米。
③ ☆圖是由5條線段圍成的。
Ⅱ.回答:過一點能畫出幾條直線?以這點為端點你能畫一條射線嗎?還以這點為端點一共能畫多少條射線?
五、教學評價
1. 這節(jié)課始終注重學生的經歷和體驗,注重計算機技術與數(shù)字
內容整合。教學伊始,教者將美術與數(shù)學進行整合,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再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數(shù)學,使學生對數(shù)學內容備感親切,激發(fā)了愛學熱情。進入新知識教學時,教者感到僅用語言描述射線,學生很難形成表象,因此采取計算機動態(tài)演示,加之學生聯(lián)想手電筒、探照燈、太陽等所發(fā)生的光的實際表象,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射線特點。在由射線教學過渡到直線教學時,教者多種方法結合,引導形象思維能力強的學生畫出直線,引導羅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畫出直線,又引導肢體語言豐富的學生使用自身形象的動作,把直線表現(xiàn)出來,學生從不同角度獲得同一知識,這是值得肯定之處。
2. 通過本節(jié)教學,教師也必須認識到所教的知識在小學階段處于什么地位,當前學生對前邊的知識掌握怎樣,本節(jié)教學需具備哪些知識基礎,學習本節(jié)課對今后學習有何意義和作用。這就要求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系統(tǒng)掌握六個年級的數(shù)學知識體系,勝任小學1-6年級教學工作。在教學重難點時要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對一些人為規(guī)定的內容可采用接受學習的方法。如講角的認識時,如何表示角不是給角起個名字,因為這是人為規(guī)定的,只要直接告訴學生怎樣表示角就可以了,至于選擇數(shù)字還是字母表示都沒關系。這說明教者在備課時對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標未能準確把握。今后教學要更深入地鉆研教材,緊緊圍繞新課標,處理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