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小學思品課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成敗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道德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思品教師更多地研究思品課教學,多維度激活課堂教學要素,為思品課教學注入活力,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構(gòu)建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的:
一、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新課標》認為:“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眱和c成人的世界不同,我們只有尊重他們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尊重他們喜怒哀樂的感受,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引導并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教學活動才能有效,或者說高效。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將不斷變化的生活和社會信息有選擇地補充到課堂中,成為能與兒童真正對話的文本,或者走出課堂,讓學生學習到比課本上更加豐富、生動的知識。
二、教學實踐活動化
《新課標》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它還認為,作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和結(jié)論。”因此,思品課應有豐富的、靈活的、直觀的、開放的學習形式,給學生大量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促進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簡而言之,我們應構(gòu)建一種活動化的課堂教學。
在思品課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他們算一算、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在“動”中育情,讓學生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算一算。讓學生動手計算,然后用數(shù)據(jù)進一步說明觀點。如教學《做時間的主人》時,切入“算一算”活動:小明想泡茶喝,現(xiàn)在已知洗水壺需要2分鐘,煮開水需要10分鐘,洗茶杯、茶壺需要5分鐘,下茶葉需要1分鐘。誰能幫助小明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喝到茶?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了合理安排,講究效率的道理。
做一做。讓學生親自實踐,親身體驗動手的樂趣。在《勞動光榮,懶惰可恥》一課中我穿插了勞動技能競賽,讓學生分組學整理書包、疊衣服,并派代表上臺展示勞動成果。學生們在實踐、受獎勵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唱一唱。音樂是陶冶人的心靈的利器。為了烘托氣氛,引發(fā)情感,深化對所教內(nèi)容的體驗,在課堂上讓學生盡情地唱起來,跳起來。我在教學《孝敬父母》一課是選用了《母親》這首歌的MTV片段,把一些父母關(guān)心子女的行動與子女孝敬父母的細微之處呈現(xiàn)出來,再請學生來談談他的感想,以身邊的事例感染其他同學,達到引起共鳴的目的。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隨著輕快的旋律唱起來,孝敬父母情感隨之激發(fā)起來,把課堂推向高潮。
演一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道德情感,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我在教學《孝敬父母》一課中采用角色換位,讓學生說一句話、唱一首歌、朗誦一首詩或演一演,從中表達自己的心聲。
這樣,讓有限的課堂得到無限的延伸,讓枯燥的說教變成豐富的實踐,而學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自是不言而喻。
如果教師的教學安排動活潑、新意迭出,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感染力。比如最近一階段,我校五年級部分學生喜歡上網(wǎng),對于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說不一。但在家長和教師看來,學生上網(wǎng)弊大于利,因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耽擱學習。那么學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屢禁不止。為此,我在五年級中安排了一場辯論賽《上網(wǎng)的利和弊》,讓學生通過彼此的唇槍舌戰(zhàn)來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進行總結(jié)和正確引導,提出了“科學使用電腦,快樂網(wǎng)上行”的口號。
三、教學評價多元化
思品課的總目標是“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zhì)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chǔ)?!币虼?,思品課的教學評價應重點放在學生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上,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多元化的社會中“多向選擇”,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在如今多元化的時代,學生的思想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判斷也趨于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徹底打破傳統(tǒng)教學以一個統(tǒng)一的、絕對的道德標準來評判某一個人或某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弊端,給學生提供充分的空間,讓他們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才能。對于學生行為的評價,教師也應采取多維的、開放的、靈活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學會根據(jù)自己的道德行為能力,選擇行為起點,并努力向高標準靠攏。
正如巴浦洛夫所說:“好的方法將為人們展開更廣闊的前景,使人們認識更深層的規(guī)律,從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睆倪@一角度出發(fā),我們也應構(gòu)建充滿活力地課堂,讓學生的道德意識與自覺行為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