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艷國
摘要:桌漁港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站址場地巖土工程條件,為最終施工圖設計提供巖土工程勘測資料和建議。文章從分析場地工程地質問題出發(fā),探討了場地的巖土體特性,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建議。
關鍵詞:場地;工程地質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P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09)16-0157-01
1工程概況
某漁港位于長江口南岸,太倉市瀏河鎮(zhèn)鏡內,東起長江瀏河口,西至瀏河節(jié)制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明站址場地巖土工程條件,為最終確定總平面布置、主要建(構)筑物的地基基礎方案設計及不良地質作用的整治等,提供巖土工程勘測資料和施工圖設計建議。
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①區(qū)域構造與地震。場地區(qū)域上屬華中地震區(qū)長江中下游一南黃海地震帶(簡稱長南帶)。對工程區(qū)地震活動影響較大的斷裂有:無錫一崇明斷裂、松江一嘉興斷裂、南匯一奉賢斷裂、蘇州一寶山斷裂、吳江一上海斷裂等,前三斷裂活動較弱,發(fā)生5級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較小;后兩斷裂具一定的活動性,發(fā)生過多次中強地震,多在5級以內,最大為1990年常熟太倉間5.1級地震。
②地形地貌。本工程擬建固定碼頭、浮碼頭順河道布置,岸線平直,其所處邊灘地勢相對較陡,自然坡度10~14度,高程0.0~-5.5m,向河道中央地勢漸緩,高程-5,5~-7.5m,岸線用漿砌塊石護岸,護岸堤頂高程2.7~3.0m。護岸與漁港路南側之間規(guī)劃的陸域建筑物場區(qū)地形總體平坦,向瀏河岸邊傾斜,高程3.0~5.0m,場區(qū)內散亂分布一些低矮房屋及堆料場。
③地基巖土特性。參照上海地區(qū)地基土的標準層,地表以下35m深度內的土體可分為7個地質層,10個亞層。各土層特征分述如下:1-1人工回填土:灰黃色粉質粘土夾碎塊石、砂礫等建筑垃圾,巖性較復雜。1-2灰黃色至灰黑色淤泥:流塑狀,混雜塊石、砂及生活垃圾,有臭味。2-2黃色至灰黃色粉質粘土:軟塑狀,局部夾薄層至極薄層粉細砂。2-3灰色、灰黃色砂質粉土夾粉細砂、粘質粉土:松散~稍密狀,飽水。4灰色淤泥質粘土:軟塑狀,刀切面光滑,局部夾極薄層粉細砂,偶見螺殼碎屑。5-1-1灰色、深灰色粘土:軟塑至可塑狀,刀切面光滑。5-1-2灰色粉質粘土:軟塑狀,局部夾淤泥質粉質粘土,呈透鏡體狀產出。5-2-1灰色粉砂:呈稍密狀,飽水,局部夾薄層粘性土條帶。5-2-2灰色粘質粉土:呈稍密狀,飽水。5-2-3為灰色粉質粘土,軟塑狀。
④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主要為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內的孔隙潛水,地下水位與瀏河水位基本一致,主要受大氣降水、生活用水及長江倒灌水的補給,主要向瀏河及溝渠內排泄。
3場地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防治建議
場地區(qū)下游側、K3孔附近、涵洞排水溝一帶人工填土下臥淤泥質粉質粘土,呈軟塑狀,強度低,易產生沉降變形。地基可采用碎石墊層強夯處理,以滿足建筑物對地基的沉降要求。為滿足淺基的沉降要求,建議碎石墊層強夯處理。
因樁身大部分處于流塑狀的淤泥、淤泥質粉質粘土、軟塑狀的粉質粘土和松散的粉土、粉細砂中,在打樁過程中,土體易產生壓縮,土中孔隙水壓力提高,土體被壓縮到一定程度后,會向周圍排擠或向上涌起,從而造成樁區(qū)附近灘面土體隆起。本工程基本以樁基為主,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地質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打樁機、樁錘類型等,沉樁過程中應合理安排沉樁順序,控制沉樁速率,加強沉樁的控制與檢測,以確保樁基質量。也可在施工之前進行試沉樁,合理的沉樁參數(shù)是順利施工及成樁質量的保證。
設計可根據(jù)工程的抗震設防類別、液化等級與水工建筑物的不同結構型式等進行抗震強度驗算,以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避免或減弱砂土液化對工程帶來的不利影響。
施工中應配以相關的監(jiān)測工作,以指導工程的實施,避免盲目性。
4結語
文章對該變場地的巖土體工程地質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應根據(jù)工程特點、地質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措施、樁基持力層及打樁機等。并在施工z過程中應應配以相關的監(jiān)測工作,以指導工程的實施,避免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