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良
我從1953年在南京師大附中參加教育工作到1994年退休,做了41年的教師,擔任過班主任、校團委書記、年級組長、教導處主任,副校長、校長,退休后參與了4所民辦學校的創(chuàng)辦,又當了8年的校長,至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做了近30年的中學校長。
回憶起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當上了老師。在我逐漸懂得了教師事業(yè)的真正價值之后,命運又安排我去做校長。開始,我不愿意。當校長比當教師更復雜,會使人更煩惱,并且要學會與各種人打交道,這并不是我的強項。我又遇到了老問題:主觀上不想做的事,客觀上偏要你去做。組織上決定了,只有服從,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做人準則。在工作中漸漸又看到了另一面:一個校長擔負著比一個教師更大的責任,能對學校教育起更大的影響;不是任何人都有機會當校長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當好校長的。既然命運選擇了你,你只有用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校長是學校工作的靈魂,擔負著不可取代的特殊使命。
退休后,我一直想寫一本關(guān)于校長工作的書。
《校長的特殊使命》(簡稱《使命》),就是一本寫我做校長工作的書,是一本寫我一輩子為之追求的教育理想的書。通過對自己昨天工作的回憶,表達我對今天教育的所思所憂,寄托著我對明天教育的所思所盼。
2001年1月,接到中央教科所課程研究中心叢書編委會的邀請函,要我參加《全國著名中小學校長教育思想與實踐》叢書的編著工作,開始動筆,年底完成了初稿。后因故,叢書出版計劃取消。我不知道此書是否還能出版,但是我一直沒有停止對書稿的修改工作,從2001年年初至2005年年底的5年中,不斷進行修改補充,其中大的結(jié)構(gòu)性改動有3次。2006年,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和教育科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出版,我是非常感激的。
現(xiàn)在,大家都感到校長的權(quán)力不大。但我常覺得,對青少年來說,校長的權(quán)力是很大的。我們可以隨意改變課程計劃,砍掉體育課、美術(shù)課、音樂課,叫他們整日為考試分數(shù)而學習,沒有星期天,沒有節(jié)假日;我們也可以從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關(guān)心他們,減輕他們過重的學習負擔,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睡眠和體育活動的時間,為他們終身做人和成才打好基礎。校長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青少年的一生命運。
校長可以逼迫教師去片面追求那個升學率;也可以鼓勵教師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在我當校長的時間里,我從不給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也從不簡單地以升學率的高低獎懲教師,每周體育課增至4節(jié)。我經(jīng)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下午兩節(jié)課后把學生“趕出”教室,讓他們參加室外活動,下了晚自修按時回宿舍睡覺。
多年來,我一直倡導這樣的教育理念:統(tǒng)考成績不爭第一,要創(chuàng)一流;提高教育質(zhì)量不靠加班加點,要靠教育科研,提高效率;不爭偏科的奧賽金牌,要為將來獲得諾貝爾獎打基礎,積極促進基礎教育的優(yōu)質(zhì)化。為此,南京師大附中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進行高中課程結(jié)構(gòu)改革,改革必修課程、增設選修課程、開設勞動技術(shù)課程、將社會實踐課程化、建立課外活動體系,把原來只有必修學科課程的單一課程結(jié)構(gòu),改變成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環(huán)境課程相結(jié)合,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相交叉,必修課程分層次的復式課程結(jié)構(gòu),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校長對學校工作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而校長的教育思想,是校長人生價值觀的反映。
學校教育是一種文化,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
就我的認識,辦好一所學校,有這樣8個基本要素:(1)辦學目標;(2)教育教學;(3)行政管理;(4)教育科研;(5)教師隊伍;(6)校園建設;(7)校園經(jīng)濟;(8)領導班子。《使命》僅就我的教育實踐與研究中,最有體會的若干問題做了重點介紹,并未求全。
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什么是校長的首要任務,講的是校長要把握好辦學方向;第二章基礎教育應該有什么樣的目標,講的是中學教育的任務;第三章德育為什么很重要,講的是怎樣做好德育工作;這三章講的是校長的辦學思想,教育的價值觀,是全書的思想基礎。第四章課程改革是關(guān)鍵、第五章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講的是課程改革的認識和實踐,這是全書的重點。第六章教學工作評估的研究、第七章校長負責制、第八章依靠教育科研、第九章人是辦學的第一要素,講的是學校行政管理中的幾個關(guān)鍵問題。第十章重在自身修養(yǎng),講的是校長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這是完成校長特殊使命的根本保證。
應該說,各章之間有著深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果校長自身沒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就不可能有對學校一系列管理目標的科學確定;如果沒有對基礎教育根本任務的認識,就不可能有課程改革的實踐;如果沒有對學生素質(zhì)目標的思考,就不會有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目標的要求??傊粋€校長如果沒有確立理想教育的目標,也就不會有追求理想教育的行為。
《使命》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其特點之一,是理念和實踐的統(tǒng)一。書中不僅集中了我對一些問題的理性思考,還附有大量學校改革實踐的原始資料(包括規(guī)章制度、教學大綱、課程計劃、考核評選條例等),這些都是我親自所寫,或是在我主持下制定的,凝聚了我和我的同事們數(shù)十年的心血,具體體現(xiàn)了我們的辦學理念與實踐的結(jié)合,行與言的統(tǒng)一,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參考價值。
我在工作中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想獲得成功的校長,必須同時具有獨立思考和勇于實踐的品格。
人的思考可以有兩種:一種是完全從功利目的出發(fā),人云亦云;另一種是從服從客觀真理、服務于絕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出發(fā),進行獨立思考。凡有創(chuàng)新意義,能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思考,必定是獨立性的思考。作為一個校長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無法面對復雜的現(xiàn)實,正確理解自己的歷史使命,正確把握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如何獨立思考,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
一所學校實際辦得怎么樣,并不完全取決于校長是怎么想的,而是最終決定于校長領導師生員工是怎么做的。因此,凡是事業(yè)有所成就的校長,都能夠把正確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改革的實踐緊密結(jié)合起來。一個好校長,既應該是一個思想家,又應該是一個實踐家。
其特點之二,是密切聯(lián)系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xiàn)狀,和大家一起探討在復雜迷茫的現(xiàn)實中,如何找到教育的真諦,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
當前社會上,確實存在著以升學率作為衡量一所學校辦得好壞的唯一標準的現(xiàn)象。在這樣的現(xiàn)實面前,作為學校的校長和教師,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應該怎樣來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把握住自己的辦學方向呢?正因為我們是教育工作者,對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規(guī)律應該理解得更深,對青少年的長遠利益看得更清。遇到矛盾時,不能無條件地服從升學率,甚至以損害廣大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片面追求升學率,而應該代表國家的意志,用國家的方針去統(tǒng)一大家的認識,自覺排除各種干擾,真心實意、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作為校長,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思考問題的主要依據(jù),應該是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校教育的規(guī)律。因為,國家的方針體現(xiàn)了全體公民共同的、根本的和長遠的利益;按教育規(guī)律辦學,是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根本保證。一個真正有覺悟、懂教育、對國家和人民負責任的校長,要積極向家長和社會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落實新課程計劃,努力幫助政府搞好評價制度的改革。教育不僅要適應社會需要,而且還應該擔負正確引領社會走向的任務。
學校教育是一種文化,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即校長為什么辦學,教師為什么教學,學生為什么學習。如果學校教育偏離了正確的價值觀這個核心,那么學校教育的宗旨就會發(fā)生異化,學校教育就會偏離國家的教育方針。是選擇素質(zhì)教育,還是選擇“應試教育”,這是歷史對于當今教育工作者的嚴峻考驗。如果在我們的手中培養(yǎng)出來的,是有個人追求而無崇高理想、有知識而無文化以及失去了身心健康的一代人,那么不論我們的升學率有多高,競賽的金牌有多少,我們還是無法向歷史做交代的。
其特點之三,是本書雖然只談論了10個問題,但基本上涵蓋了學校工作中的重點、焦點和難點,是值得校長們花大力氣研究的重要課題。用什么樣的教育思想指導學校工作、應該確立什么樣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實施什么樣的課程計劃、依靠什么力量來調(diào)動教師的積極性、如何加強校長自身的修養(yǎng)等,都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作為校長,必須首先具有正確的辦學思想,堅定不移地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guī),才能領導學校工作沿著正確的航向前進,不辜負自己所擔負的特殊使命。
生命有限,事業(yè)無限。一個人的實踐和認識,總要受到其所處時代、社會、歷史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其最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責任心?!妒姑烦霭婧螅艿搅撕芏嗳说年P(guān)注,已經(jīng)重印了兩次。如果我對昨天教育的回憶,能夠?qū)裉斓慕逃兴梃b,那就實現(xiàn)我寫作此書的最大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