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岳
小學語文教學中“初讀課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課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讀通課文,此為其一。其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課文有總體感覺——大致讀懂課文。而實際教學中,上課伊始,學生剛剛從課外走入課堂,注意的轉移并沒有這么快,注意力沒有全部轉移到課堂之上,再加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往往出現(xiàn)學生討厭“初讀課文”,不認真“初讀課文”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也往往打個折扣。而在《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人教版課標本五年級下冊)這一課的教學時,本人緊緊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較好的達成了“初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上課伊始,經過一番課堂預熱,引導學生先認真自由地讀了一遍課文。大約3分鐘后,我開始要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師:如果現(xiàn)在有機會讓你任意選讀一段,你會讀哪一段?
(季丹妮站起來讀了描寫科技人員攻克難關的一段,但不甚流利)。
師(神秘的):老師已經猜到你為什么要讀這一段話,因為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不過先放一放,等會兒深入學習課文之時,看看老師猜得是否正確。不過如果你喜歡這段話,應該怎么做?
季丹妮同學:讀流利。
師(期待的目光看著學生):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將這一段讀流利。
(季丹妮認真地又讀了一遍,很投入,且讀得相當流暢)
師:誰還想讀一讀自己想讀的段落。
(李泓讀了建筑工人困難重重的一段,較流利)
師:剛才老師猜了季丹妮為什么讀那段話,現(xiàn)在“有獎競猜”,你們來猜猜李泓為什么要讀這段話?
朱宇航同學:我猜是這段話詳細的描寫修建青藏鐵路的艱辛,所以李泓選擇讀這一段。
師(還以為猜中了):李泓,對不對?
李泓同學:沒猜中,我是敬佩筑路工人,他們在這樣艱辛的條件下工作。
(師生一陣哈哈笑,課堂氣氛明顯更加活躍,不再是初讀課文時的死氣沉沉,也沒有學生走神的現(xiàn)象)
教學反思:
在“初讀課文”時,我利用“有獎競猜”的方式,針對季丹妮這類課文還未讀流利的同學,老師引導學生將課文讀正確,同時,用“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這樣贊賞的話表揚,更使學生產生讀書的積極性,讓他們建立讀好課文的自信心,也為后面教學中讓學生“有獎競猜”讀書原因埋下伏筆。針對李泓這類課文已經讀流利的學生,先讓其他同學猜,然后再李泓自己說,如此,就在學生“初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既使學生讀通課文,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努力去讀懂課文,同時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洪岳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