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華
從教二十余年,聽的課可謂不少,但真正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寥寥無幾。有的課即使當時上得很精彩,但現(xiàn)在回憶起來也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而已。課后有老師評其課,認為是課堂結構設計合理,教學語言精練等,而我卻不以為然,為了上一堂課,上,上下下忙,反復試教多次,執(zhí)教者僅僅是位導演而已,總體感覺就是一個字:“累”。
聽課時,我便想到了魯迅先生曾說的外國平易地講述學術文藝的書,往往雜些閑說或笑話,使文章增添活氣,讀者感到格外的興趣,但中國的有些譯本,都將這些刪去,單留下艱難的講學語,使他復近于教科書。這近于折花者,除盡枝葉、單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氣卻滅盡了。如果用這段話來議論我們的課堂,特別是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是否可以插一點恰到好處的閑話或笑話,讓自己放松一點兒,也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松弛一點:同時使教師不至于過分疲勞,使課堂增添一些活氣,讓學生在笑中去領會、去領悟。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又怎能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和藝術的享受呢。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只是十多歲的少年,讓他們的注意力在一節(jié)課中始終繃緊在一根弦上,那是不現(xiàn)實的。
回到我聽的那么幾堂課,教師使用的方法不可謂不新、內容不可謂不多。其敬業(yè)之心是讓人敬佩的。但是一節(jié)課上下來,執(zhí)教者氣喘吁吁,緊張至極。如果有人要問我的收獲,那我只能用一個累字來回答??梢赃@么說,我們的小學語文課仍然沒有完全走出少慢差費的怪圈,這不能不讓人深思?,F(xiàn)在的新教材,文學意味濃的作品增多了,其教學方式就值得我們教師去努力探索,因此我們教育界的專家們也該沖出聽課的誤區(q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