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門箋是莒縣剪紙的代表,也是莒縣民俗文化、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門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莒縣,每年春節(jié)時都會在門框、窗戶框上粘貼過門箋,寓意美好、吉祥。
于鴻運制作的《福祿壽喜財祥》過門箋,每一版都有自己的圖案和寓意。通過這幅作品能夠看出于鴻運制作過門箋的水平,通過顏色、圖案、虛實的運用,讓人們了解過門箋的歷史文化以及莒縣民俗。
過門箋的宣傳和發(fā)展,必須要有過硬的作品,讓人們欣賞和了解到莒縣過門箋的歷史和制作技藝,吸引人們嘗試制作過門箋。
《福祿壽喜財祥》這套過門箋每一幅圖案都蘊含著獨特的寓意,每一版文字與圖案自然融合,沒有生硬地將圖案和文字連接到一起。比如“壽”版中,壽字圖案密切連接,在一棵小樹下面,鶴和文字一左一右、一大一小對比,主題更加突出。壽字之間的線條連接生動,在線條上鑿刻了一些小花,使得線條不生硬。
鑿刻運用恰當(dāng)。第一幅文字在圖案的左上方,第二幅在右上方偏大,第三幅在右下方偏小,第四幅又在圖案中間偏大。通過這種位置大小的變化,讓作品更加活潑。
作品設(shè)計有特點,每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中部分的設(shè)計各異,尤其是上半部分,每一版都能夠有自己的設(shè)計方向。下部分設(shè)計相同,讓每版作品之間既有空間,又相連在一起,組成一套佳作。過門箋除鑿刻技術(shù)外,設(shè)計更為重要。
作品單色、多色結(jié)合,顏色的使用使得作品色彩更加豐富有序,增強了視覺效果。六版用了六種顏色,從每一版來看,是單色運用,而從全套來看又是多色運用。一套過門箋色彩運用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說套數(shù)多的情況下,就可以使用這套過門箋色彩。只有一張的話,單色會顯得單調(diào),尤其是設(shè)計內(nèi)容非常多的情況下,所以要使用套色,一張里邊有多種顏色。如果套數(shù)多,使用套色,就會顯得密、雜。色彩要以作品的大小、套數(shù)、設(shè)計內(nèi)容的疏密來使用,而不是單純地用一個套路,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對于這種套數(shù)多的過門箋,在制作的時候,遵循一個大的主題時,每張過門箋還要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是同一個樣子,人們在欣賞的時候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
《福祿壽喜財祥》過門箋主題寓意深遠(yuǎn),不僅展示了莒縣過門箋藝術(shù)的魅力,還讓人們了解到莒縣民間文藝的獨特韻味,吸引更多人去關(guān)注莒縣的非遺文化。
作者簡介:
張騰元,男,山東莒縣人,喜寫文藝評論、詩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