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統(tǒng)一,社會劇變;春秋戰(zhàn)國,流派涌現(xiàn);諸子百家,熱烈爭辯;著書立說,參差變幻。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更加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是中國學(xué)術(shù)文化思想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chǔ)。
?品讀1
才略超絕之人溘然長逝,往往令人扼腕嘆息,像伍子胥、霍去病,像周瑜、諸葛亮……韓非作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隕落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與啟示呢?
嫉性的腐蠹——韓非之死
唐書穎
韓非是韓國王子,面對國家日益衰落,他憂心忡忡,主張變法圖強,獻計獻策,卻不被采用。他十分郁悶,轉(zhuǎn)而埋頭著述,寫出《說難》《孤憤》《五蠹》《說林》等共十余萬字的作品。秦王讀到他的文章,感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足見韓非對治國研究程度之深。后始皇用韓非之說,兼并天下,也見一斑。
只可惜,秦始皇輕信了李斯“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的諫言,一句“下吏治非”葬送了韓非的生命。李斯是韓非的同學(xué),也正是他嫉恨韓非之才,給韓非送上了那杯毒酒。不知當他下定決心除掉韓非之時,可曾有一瞬念想昔日同窗之誼?
當韓非喝下那毒酒之后,一切隱在李斯心中對韓非的妒火逝去,秦王悔之,民痛之。
都說韓非是進《存韓》而韓亡,著《說難》而身死。韓非死,表面上死在“槍打出頭鳥”,實質(zhì)上是因為他思想的光芒照到了政體的黑暗處,使特權(quán)階層面臨著失去大部分既得利益的風(fēng)險,使他們的勾當無處藏身。韓非“被黑”,無外乎此。
歲月可以抹去后人仇恨的印記,時光可以沖淡歷史曾經(jīng)的過錯。嫉妒腐蝕了李斯,讒言蒙蔽了始皇。也許,平行時空的李斯與嬴政,會作出與歷史事實截然不同的選擇吧。
(選自《讀書周報》,有刪改)
且讀且思
試分析韓非之死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點撥】個人才華過于外顯、風(fēng)頭過盛,招致同窗李斯的嫉恨;秦王被讒言蒙蔽,下令處死李斯;韓非出身韓國,未明確向秦王表明忠心。
?品讀2
輾轉(zhuǎn)奔走,不辭勞苦;悠長的足跡,經(jīng)典的語言;知識分子的良知,永久的溫暖與感動。閱讀孟子,讓經(jīng)典進入民間,讓傳統(tǒng)回歸現(xiàn)實,讓歷史告訴未來。
獨愛孟子
甄 鵬
春秋戰(zhàn)國,諸子迭出,思想文化,百花齊放。
我獨愛孟子:孟子主張性善論,認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以“子產(chǎn)放魚”的故事,說明“君子可欺以其方”;他提出“君子遠庖廚”,因為“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他的種種論斷,說的都是自身實際情況,決非虛偽。
獨愛孟子,因為他心中裝著百姓?!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論斷,是典型的“以人為本”。孟子說“民事不可緩也”,這表明“群眾利益無小事”;孟子還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彼驹诓粩嗵嵘陨韮r值,更要兼濟普天之下的勞苦大眾。
獨愛孟子,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演說家和雄辯家。他的文章語言淺顯,邏輯性強,富有感染力。孟子也承認自己好辯,他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p>
獨愛孟子,因為他的“浩然之氣”激勵著每一代讀書人。后世君子,莫不以孟子“浩然之氣”為立身處世之原則。孟子還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句,成就了代代文人的錚錚傲骨。文天祥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他也用拳拳丹心踐行著孟子之義。
獨愛孟子,因為他的書生本色,坦誠正直,骨子里洋溢著不屈不撓的斗志;因為他的蕩氣回腸、豪氣干云,他是文人中的俠客。如此張揚的個性,怎能得到統(tǒng)治者的賞識?所以,孟子只得了“亞圣”之名,但孟子的才情和氣度,始終為人銘記。孟子已隨清風(fēng)遠去,留給華夏的是千載浩然氣。
(選自《山東大學(xué)報》,有刪改)
且讀且思
獨愛孟子,作者緣何而愛?試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層概括。
【點撥】孟子秉持憂患,心憂天下;孟子滿懷智慧、為民呼號;孟子氣節(jié)超然、卓然出眾。“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性格塑造起到了重大作用。
?品讀3
一個獨行的身影,踟躕而來:光著頭,赤著腳,穿著粗布的衣衫,面目黧黑,焦慮急切;腰中佩短劍,眼神含堅毅。他是誰?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劍俠——墨子。
向帝國挑戰(zhàn)的劍俠
鮑鵬山
墨子最初是儒家的門徒,學(xué)孔子的思想,但越學(xué)越不對胃口,越學(xué)越覺得儒學(xué)不是那么回事。儒者的禮繁瑣而不切用,儒者提倡的厚葬浪費財富而使人民貧窮,長期服喪浪費生命而妨礙正事,所以他背棄儒家了!他當了儒門的叛徒了!
“叛徒”墨子自據(jù)山頭,自立門派,自樹旗幟,并且還真的振臂一呼,應(yīng)者云集。他的學(xué)派及思想,到了戰(zhàn)國中期孟子的時代,已是彌滿天下,壓倒儒學(xué)。所以孟子才有那么大的“道德憤怒”,罵楊朱為無君,罵墨子為無父,全是禽獸,必欲撲滅之而后快。
墨子是劍俠,又敢于向一個擁有赫赫歷史與輝煌文化的古老帝國及其文化發(fā)起挑戰(zhàn)。
韓非子曾列出危害國家的五種蛀蟲,其中之一就是“帶劍者”。這“帶劍者”就是墨子后學(xué)之流。韓非子說他們常?!耙晕浞附?,漢代的公孫弘、班固也極力貶斥這類人。
這墨家學(xué)派,簡直是一支敢死隊,特別行動隊!粗短服飾的“俠客”們個個怒目圓睜,隨時拔刃相向,與寬袍大服、風(fēng)流儒雅、口頌詩書的孔門“君子”,真是大異其趣!
他們是關(guān)鍵時候挺身而出的勇士。《游俠列傳》中說游俠往往能為別人的厄困災(zāi)難而奔波,不愛惜自己的軀體——墨子聽說楚國將要攻打宋國,便從齊國出發(fā)去阻止,這不是千里奔赴,為人解難嗎?齊國與楚國,在交通極不便的那時,真是令人望而卻步的遙遠與坎坷?。∷蛔弑闶鞘帐?,這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軀體嗎?最后墨子終于說服楚王,使之打消了進攻宋國的念頭,弱小的宋國得以保全,這不是“存亡生死”嗎?
(選自《鮑鵬山新讀諸子百家》,有刪改)
且讀且思
俠義常相伴,墨子是俠士,他身上體現(xiàn)了怎樣的“義”?請結(jié)合文本分條概括。
【點撥】墨子之“義”體現(xiàn)在以下兩點:“義行”。敢于挑戰(zhàn)統(tǒng)治階級意志、敢于為百姓代言;積極履行社會責(zé)任與義務(wù)?!傲x政”。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追求天下蒼生的福祉。
《學(xué)習(xí)方法報》語文新教材高二選擇性必修202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