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是世間最奇妙的過程。剛被翻過的癸卯年,三百八十四天的日夜交替,歲月變換,使人頗感匆匆流逝的光陰。這也猶如即墨城千年來的變遷。沉醉在不朽的詩篇里,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撫今追昔—聽那雎鳩關關吟唱多少過往,窈窕淑女不再矜持;看那云裳花容太白筆走龍蛇,斯人已去皆成云煙,古冢斑駁俱付青史。時間已來到2024甲辰龍年,很多人都說這是吉祥的一年。此時的即墨龍馬精神,千年古城昂首迎春。
學宮追夢
春節(jié)時的即墨古城,車水馬龍,游人摩肩接踵。如果此時你站在雄偉的潮海門下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盡頭里的通濟門。十三座壯觀的牌坊下人頭攢動,熙熙攘攘。人們喜形于色,無不流露出對即墨古城的向往與崇敬之情。
穿過潮海門,自縣衙前大街西行約二三十步,便是古城學宮所在。據(jù)文獻記載,學宮是中國唯一完整保存的明清兩代皇家府學之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曾是明清兩代皇家貢院,是當時國家進行科舉考試的重要場所。學宮整體布局為內(nèi)外兩個院落,連同飛虹池、萃英邱、起秀亭墨園三景一起落成,而院內(nèi)每處角落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故事。置身于古城學宮之內(nèi),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五百多年前,自己便是講授堂內(nèi)手不釋卷的生員之一。
十年寒窗,一朝功名;報效家國,耀祖光宗。這是中華文化的血脈傳承,也是即墨這座城千年來深厚的底蘊。
鶴山爭鳴
與熙熙攘攘、熱鬧異常的古城形成鮮明對比的當數(shù)即墨城另一處清幽之地—鶴山。鶴山以鶴為名,東臨黃海,為嶗山余脈。此山回環(huán)曲折、崢嶸清秀、泉甘石奇。凡登鶴山之人無不為這山石奇境而陶醉,從而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妙。其中當以“招鶴回鳴”之地最為神奇。入遇真宮門樓后,沿左側階梯而上便來到此地。人只要在此處擊掌,就會遠遠聽到回聲,猶如群鶴當空飛過留下短促的鳴叫聲。這一奇景充滿了神秘,鶴鳴之聲回旋于耳,使人如臨仙境,心曠神怡。
鶴山是嶗山道教的“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一,而遇真宮則是嶗山很有名氣的一座道場。此地依山面海,又有秀峰深谷和奇花古樹,眾道均能鼓琴唱和,故有“小太清”之稱。
此番登臨鶴山,我心也為尋“道”而來。置身于狹窄的滾龍洞中,靜聽鶴聲爭鳴,遠眺黃海浩蕩。我只想心無旁騖地與大美山河融為一體。
海闊天空
海的表面風平浪靜,那是情感的內(nèi)斂;海的深處波濤洶涌,那是內(nèi)心的掙扎和吶喊。這就是大海賦予人們的一種獨特情懷。
今來古往,朝起朝落,墨城的海,潮去潮來。海天交融那條天際線又把心思分成兩半,一半是傷感,一半是懷念。站在山東頭村的碼頭眺望田橫島,齊王英雄氣,壯士赤膽心的身影在眼前歷歷浮現(xiàn)。從靈山衛(wèi)到鰲山衛(wèi)再到雄崖所,海防線上忠誠的衛(wèi)士與倭寇拼殺的刀光劍影仿佛還在即墨綿長的海岸上嘶嘯拍打。這是怎樣的一座城?又經(jīng)歷了多少烽火狼煙的洗禮?答案,盡在即墨城那如浩瀚大海般的歷史時光里。
千年后的即墨,金色的沙灘,景美如畫,港灣和漁村相融,山海相連。這里是蛟龍的母港,這里是一片科學發(fā)展探索未來的海洋。沿著濱海公園的海岸游走,陽光灑在沙灘上,成群的海鷗忽起忽落。我想記清每一朵浪花,我想對天空大聲呼喊,我想要一段追夢的時光。
我腦海里常想那么一段情景,想一張巧笑美目、多姿婀娜的輪廓,想一座厲兵秣馬、富可敵國的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