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全稱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應教學法),這套教學法的創(chuàng)立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Dr. James J.Asher),他倡導像學習母語一樣學習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實物、課件、身體語言、聲音、表情、游戲活動等來表達所學語言的意思,充分調(diào)動語言學習者的視覺(visual)、聽覺(auditory)、動覺(kinesthetic),幫助其直接形成英語思維、提高對語言的感受力和表達能力。
一、TPR教學法的特點
(一)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皮亞杰認為:個體在整個兒童期,要經(jīng)過四個時期:感知運動階段(0-2歲 個體靠感覺和動作認識世界)、前運算階段(2-7歲 開始用簡單的語言符號從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維能力)、具體運算階段(7-12歲) 、形式運算階段(11- 15歲)。
(二)降低學習內(nèi)容難度、增加樂趣、減少壓力。小學低年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們可以通過TPR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內(nèi)容難度,讓學習更主動、更富創(chuàng)造力、更有成就感,在增加樂趣的同時、減少英語學習的壓力。
(三)提高記憶效率。教師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實物、課件、身體語言、聲音、表情、游戲活動等來表達所學語言的意思,充分調(diào)動語言學習者的視覺(visual)、聽覺(auditory)、動覺(kinesthetic),這種多感官的聯(lián)合訓練,在做中學,很好地兼顧了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生。
二、TPR全身反應法在小學低年段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語音教學。例如:“爸爸,漢語b,英語b b b”,把拼音與英文的字母音素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學習,嘗試解決小學一年級拼音與英文字母發(fā)音容易混淆的難題。其次,我們利用引導學生用身體表演字母的形,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也能創(chuàng)造出字母,非常開心。同時,我們還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想象,為字母創(chuàng)作字母想象畫。
(二)詞匯教學。筆者認為,詞匯的音、形、義是詞匯教學的金三角。學生對詞匯音、形、義的理解越豐富,對具體詞匯的感受力、運用能力也會更強。以下是用TPR進行詞匯教學的基本方法:How to teach key words through TPR?I say,you listen.I say and do,you do.I say,you say and do.Listen and put the picture in right order.另外,結(jié)合游戲操練詞匯。例如,用拍掌感受單詞的音節(jié)數(shù)量、句子的單詞數(shù)量,幫助學生感受節(jié)奏、感受音節(jié);用身體的部位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分解音素。
(三)句子教學。1.祈使句教學。低年段英語教學內(nèi)容中有不少是祈使句,這種句子的特點是以動詞原形開頭,整個句子可以用簡單的動作便可以完成。例如:Stand up. Sit down. Stomp your feet; Turn left; Turn right; Drive a car; Ride a bike; Fly a kite.學習動詞短語時,將動詞短語的“義”用TPR動作展示出來,同時口頭讀出這個短語,教學方法接近詞匯教學(I say,you listen.I say and do,you do.I say,you say and do.)動作的展示很好地創(chuàng)設了語言情境,形成一定的身體肌肉記憶。2.手指謠(Finger play)。用手指個數(shù)代表單詞數(shù)進行Finger play,幫助學生感受單詞在句子中的數(shù)量,也可以感受朗讀時的節(jié)奏感。3.糾錯(Error correction)。用手指來進行Error correction,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空缺的詞匯。4.句子書寫。為了讓學生理解怎樣把句子中的字母都寫在線上,教師可以用手指模仿走鋼絲的字母寶寶,字母寶寶假如被寫到線下,就會掉落山谷,字母寶寶如果離開線條,那么就會變成氣球飛到空中。
(四)用TPR進行英文歌曲律動教學。例如,在學習身體部位的英文單詞以后,帶著學生一起唱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s,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嘗試了“樹懶超慢版”“閃電超快版”,學生們在體驗慢速、中速和快速的歌唱活動中,唱得不亦樂乎。在學習完形容詞性的反義詞時,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嘗試 Opposites Song的歌曲,其中涉及到了tall and short,fat and thin,fast and slow,yes and no,唱完歌曲還利用原有旋律進行創(chuàng)編。
(五)用TPR給學生講故事。第一步,老師邀請學生和他一起做動作。第二步,老師一邊說故事,一邊帶著學生們做相對應的動作。第三步,這一次,老師說故事,不做動作。學生們一邊聽老師的故事,一邊做動作(反復幾遍)。第四步,學生們坐回到座位上,老師放音頻,學生們打開練習冊,根據(jù)音頻中的聲音,找出相對應的畫面,并給故事排序。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