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于193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被譽為美國文學經典之作。以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著力刻畫了風姿綽約、聰明能干的莊園女兒斯嘉麗這一女性形象,側面展現(xiàn)了美國南部種植園經濟由興盛到崩潰的歷史。
斯嘉麗·奧哈拉的文學形象及意義
斯嘉麗具有強烈的性格特征,集機智和果斷于一身,擁有敏銳的商業(yè)頭腦和決策能力,勇敢地直面困境,不斷滿足自己的利益追求。鮮明的個性使其能夠在戰(zhàn)爭時期生存下來并取得成功。同時,斯嘉麗也是自私、冷漠的,為了滿足自身利益而傷害他人,雖然深愛阿什利,但又不斷追求金錢和地位??梢哉f,斯嘉麗的復雜性使其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集中展現(xiàn)了南北戰(zhàn)爭時期南方女性的獨立與堅強。斯嘉麗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女性角色,面對戰(zhàn)爭的破壞和貧困,勇敢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不僅經營著自己的家庭事務,還積極參與經濟活動,為女性樹立了榜樣,激勵她們擁有直面困境的勇氣,引發(fā)了讀者對人性、愛情和生活選擇的思考。斯嘉麗的文學形象不僅是一個女性角色的刻畫,更是對戰(zhàn)爭時期南方社會的寫照和對人性的深度思考。
《飄》中的性別政治
19世紀,南方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和限制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反映。女性被期望成為溫柔、貞潔、順從的妻子和母親。這種期望主要建立在婚姻和家庭中,女性的社會地位主要由男性決定,她們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幾乎沒有發(fā)言權。而南方社會對女性的期望主要體現(xiàn)在她們在婚姻中的角色和責任上。女性被要求服從丈夫和家族的意愿,這種期望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描寫,如《紅字》(The Scarlet Letter):小說描述了一個生活在紐英格蘭的嚴格宗教社區(qū)中的女性,因為與已婚男子有染而生下孩子,遭受社會的排斥和羞辱。小說通過主人公海絲特的經歷,揭示了當時社會對女性的道德期望和對其性行為的制約。再如《托馬斯威爾比農場》(Thomasville Farm):通過講述一位年輕女性在南方種植園的生活,展現(xiàn)了當時女性在家庭、社會和婚姻中的角色和地位。許多作品強調女性應該忍受丈夫的暴力和家庭的壓迫,女性的幸福和價值被認為是通過婚姻和家庭來實現(xiàn)的,而不是通過追求獨立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女性在19世紀南方社會中的地位主要建立在婚姻和家庭中,這種限制使女性無法追求獨立的生活。然而,在女性文學角度展現(xiàn)了女性對這種限制的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意志。一些女性作家通過文學作品表達了她們對社會期望和限制的不滿,她們描述了女性面對壓迫的艱難和掙扎,同時也展現(xiàn)了女性的堅韌和勇氣。這些作品描繪了女性追求獨立和自我實現(xiàn)的努力,以及她們對社會期望和限制的挑戰(zhàn)。
女性文學角度的文學評論和藝術研究方向旨在研究和探討女性在文學和藝術中的地位和角色。斯嘉麗的文學形象既迎合了19世紀南方社會對女性的期望,也勇敢突破了這些期望和限制。從女性文學角度看,Virginia Woolf認為,女性在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常被邊緣化,只能在“男性塑造的影子”下生存。初遇阿什利時,斯嘉麗正是這種“影子”下的產物,她追求的是被動、依附的愛情,完全迎合了南方社會對女性的期望。然而,隨著戰(zhàn)爭的開始,斯嘉麗也開始發(fā)生轉變,斯嘉麗開始挑戰(zhàn)這一“他者”的定位,她不再滿足于被動的角色,而是積極為了家庭和自己而戰(zhàn)。她的商業(yè)努力和對待瑞德的態(tài)度都反映了她對南方女性角色的挑戰(zhàn)。斯嘉麗是一個典型的反英雄人物,她既表現(xiàn)了女性的柔弱與依賴,又展現(xiàn)出對自主、獨立與反抗的渴望。一開始,她像許多女性一樣,渴望成為一個傳統(tǒng)的妻子和母親。對于婚姻和家庭存有浪漫幻想,她曾對阿什利說:“我愛你,我從未愛過任何人?!狈从沉怂龑鹘y(tǒng)戀愛觀念的盲目崇拜。她也在婚姻中扮演傳統(tǒng)的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角色,履行她的義務。然而,她逐漸意識到這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她不滿足于只是婚姻和家庭中的被動角色,而是希望能夠在社會中獨立生活并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她開始在商業(yè)和政治領域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積極參與商業(yè)活動,經營家族企業(yè),在戰(zhàn)爭中展示了個人能力,為了賺錢,她不顧眾人的眼光,在亞特蘭大開設了鋸木廠,并親自管理。她曾說:“我要活下去,我要保護塔拉莊園,無論付出什么代價?!北砻魉龑μ魬?zhàn)社會期望的決心,不斷挑戰(zhàn)社會對于女性在這些領域的限制。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不再依賴于男性的保護并取得了成功。斯嘉麗的形象,既展現(xiàn)了19世紀南方女性的困境,又體現(xiàn)了她們的決心和能力。她的角色既是對南方女性社會地位的反思,也是對女性獨立精神的贊揚。從女性文學角度看,斯嘉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19世紀南方女性如何在迎合和挑戰(zhàn)社會期望中努力尋找自己方式的窗口。
女性角色之間的關系和競爭是《飄》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最明顯的是斯嘉麗與梅蘭妮之間的關系。梅蘭妮代表了溫柔、賢良淑德的南方女性形象。斯嘉麗則獨立、自主和充滿野心,她追求權力、財富和自由,因此她與梅蘭妮之間的關系充滿了競爭和沖突。除了與梅蘭妮之間的競爭,斯嘉麗還與其他女性角色展開了競爭,如她與阿希利的妹妹蘇伊倫之間的競爭。斯嘉麗試圖挑戰(zhàn)蘇伊倫的地位,以獲取她想要的男人和婚姻。這種競爭反映了南方社會對男性資源的稀缺性,以及女性之間為了爭奪這些資源而展開的競爭。斯嘉麗與其他女性角色之間的競爭深刻揭示了19世紀南方社會的性別政治:在這種社會結構中,女性的價值和社會地位大多基于與男性的關系,如婚姻,導致女性之間為了獲取和保持有利的男性關系而展開競爭。梅蘭妮的角色代表了南方社會中被理想化的女性特質,而斯嘉麗則展現(xiàn)了與之相對的、更為現(xiàn)代和獨立的女性形象。梅蘭妮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在當時被普遍接受和崇拜,而斯嘉麗的形象則常常遭受批評和排斥。這種對比突顯了南方社會對女性角色的雙重標準和限制。在當時的性別政治環(huán)境下,女性為了經濟和社會地位常常依賴于男性,導致女性之間為了男性的關注和恩寵而產生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局限于個體層面,還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和文化層面上對女性的期望和價值觀的沖突。斯嘉麗與其他女性角色之間的競爭關系展現(xiàn)了19世紀南方社會中女性在性別政治中的困境和挑戰(zhàn),她們?yōu)榱双@得認同和地位不得不在這種政治環(huán)境中進行策略性的爭斗和選擇。小說描繪了女性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展現(xiàn)了女性之間的情感糾葛和復雜性。
通過《飄》對女性主義文學的探討
女性主義文學是一種文學流派,通過文學作品關注和探討女性的社會地位,強調性別平等,書寫女性經驗和反思權力結構,反對性別歧視等議題。女性主義文學中的角色通常具有復雜性,這些角色通常經歷發(fā)展和自我認知的過程,展現(xiàn)了女性內在的沖突和成長?!讹h》從五個方面對性別問題、性別不平等、女性受壓迫和社會期望方面進行探討。第一,斯嘉麗的復雜性:斯嘉麗集中展現(xiàn)了一個女性在戰(zhàn)亂時期如何努力生存的過程,她既有傳統(tǒng)的女性特質,如愛慕虛榮和依賴男性,也有現(xiàn)代女性的特點,如獨立、堅韌和聰明。第二,婚姻與權力:斯嘉麗的多次婚姻往往基于經濟和社會地位的考慮,而不是真愛,這反映了當時女性經常因經濟原因而進入婚姻,而不是出于真正的情感需要。第三,關于女性的經濟獨立:斯嘉麗為了保護家庭和家園,開始經商并成功維護了家族的土地和財產,展現(xiàn)了她的獨立與勇氣,也挑戰(zhàn)了當時女性不應參與商業(yè)的社會期望。第四,與其他女性角色的對比:與梅蘭妮的對比,梅蘭妮代表了傳統(tǒng)的、順從的、完美的南方女性,而斯嘉麗則是她的對立面,這反映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和角色定位。第五,社會期望與個人抱負的沖突:斯嘉麗的許多行為,如經商、不按照社會期望行事等,都使她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批評和排斥,這突顯了女性如何挑戰(zhàn)并打破性別框架。
《飄》這部小說在女性主義文學領域有著重要貢獻,斯嘉麗是一個堅強和多維的女性角色。她不符合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傳統(tǒng)期望,表現(xiàn)出強烈的獨立意志和野心。她不僅追求美貌,還追求財富和社會地位,與傳統(tǒng)女性形象形成鮮明對比,豐富了女性在文學中的角色。人物的成長敘事強調了女性權力和自主性的重要性。在戰(zhàn)爭和重建時期的南方社會中,決心和智慧使她能夠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生存,并贏得自己的地位,這反映了女性爭取平等的努力。此外,小說對斯嘉麗的婚姻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通過斯嘉麗的多次婚姻為背景,深刻批判了當時社會對女性婚戀觀念的束縛:她與查爾斯的婚姻基于沖動和對阿什利的失戀情感;她與弗蘭克·肯尼迪的婚姻則是為了緩解家園塔拉莊園的經濟困境而嫁給他。這些婚姻關系體現(xiàn)了婚姻有時只是社會期望和滿足個人欲望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情感結合。盡管斯嘉麗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經濟和社會地位而進入這些婚姻,但她的決策和行動也揭示了她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權,這與當時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斯嘉麗婚姻觀念也與傳統(tǒng)觀念形成鮮明對比。她的婚姻經歷充滿了復雜性,揭示了婚姻制度中的權力動態(tài)和不平等,呼吁重新審視婚姻和家庭觀念。
斯嘉麗是一個充滿激情和欲望的女性,她對阿什利的愛情、對梅蘭妮的嫉妒、對自己的欲望和野心,都展現(xiàn)了豐富的內心情感。通過對斯嘉麗的故事和角色的分析,可以看到性別在社會中的復雜性和不公平性。女性在書寫和身份建構中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和限制,體現(xiàn)在社會期望與自我追求的沖突,斯嘉麗生活在一個期望女性表現(xiàn)出溫柔、貞潔和順從的社會,但她的野心和決斷力遠遠超出了這些界限。她的獨立思考和行動常常與周圍社會的期望發(fā)生沖突,如婚姻與權利:在當時的南方社會,女性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往往受到她們的婚姻狀況的限制。盡管斯嘉麗試圖通過婚姻來獲得權力和地位,但她也常因此受到制約和束縛,如女性間的競爭:由于社會資源的稀缺性,尤其是有吸引力的男性伴侶,女性之間常常存在競爭。斯嘉麗與其他女性,如梅蘭妮,之間的關系展現(xiàn)了這種競爭和糾葛。對女性角色的質疑:斯嘉麗不僅滿足于成為一個傳統(tǒng)的妻子和母親,她追求的是權力、地位和經濟獨立。這些追求挑戰(zhàn)了當時對女性角色的固有看法。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斯嘉麗努力經商并成為成功的女企業(yè)家,這展現(xiàn)了她對女性經濟獨立的渴望和實踐,也印證了女性有能力去超越這些限制,展現(xiàn)自身的力量和價值。
斯嘉麗提醒我們,女性的聲音和經歷是值得被聽到和重視的,她們的存在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至關重要?!讹h》不僅是一部描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的文學巨作,更是一部深入挖掘和呈現(xiàn)女性身份、情感和挑戰(zhàn)的作品。斯嘉麗·奧哈拉,這位復雜、矛盾而堅韌的女性角色,成為了性別政治、女性經驗和社會期望的完美載體。她的故事既是對當時社會對女性的制約和期望的反思,也是對女性追求獨立、權力和自主權的有力呈現(xiàn)。這部小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探討女性如何在社會期望和個人追求之間尋找平衡的窗口,同時也是對傳統(tǒng)性別角色和女性力量的重新定義和頌揚。
(作者單位:莆田市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