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深入理解思考。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①。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②,與杏桃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③為風(fēng),粉汗為雨,羅紈④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⑤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⑥。其實湖光染翠之工⑦,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⑧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⑨可為俗士道哉!
〔注〕①嵐(lán):山中霧氣。②勒:制。③歌吹:泛指音樂。吹:管樂聲。④羅紈(wán):絲綢。這里指穿著綾羅的仕女游人。⑤艷冶:或作冶艷,艷麗。⑥午、未、申三時:約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⑦工:巧。⑧夕舂(chōng):指落日。⑨安:怎么。
借鑒
1.寫作背景:《晚游六橋待月記》是明代文學(xué)家袁宏道所作的一篇游記。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五年辭去吳縣知縣職務(wù),自春至夏游覽東南山水名勝,其中便包括杭州西湖。這篇游記是他在西湖暢游時所寫。
2.朗讀技巧:讀“歌吹為風(fēng),粉汗為雨”時,要讀出游覽西湖時的沉醉和享受之情;讀“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時,要按“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的節(jié)奏讀,讀出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之情。
3.品味語言:結(jié)尾句“安可為俗士道哉”,表現(xiàn)出作者不流于俗世的意趣,體現(xiàn)了他獨(dú)具慧眼的自得之意,傳達(dá)出其“獨(dú)抒性靈,不拘格套”的美學(xué)思想。
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外文言文,完成第1-2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節(jié)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時欲登舟至沙市,竟為雨雪所阻。然萬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錚錚有聲,暗窗紅火,任意看數(shù)卷書,亦復(fù)有少趣。自嘆每有欲往,輒復(fù)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魯直④所謂“無處不可寄一夢”也。
(節(jié)選自袁中道《江行道中》)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現(xiàn),狀如鹽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順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魯直:即黃庭堅。
1.【甲】文中“ ”寫出了西湖天寒地凍、寂寥空曠、萬籟俱寂的景象。
【乙】文中“萬竹中雪子敲戛,錚錚有聲”從
角度反襯 。
2.【甲】【乙】兩文各自展現(xiàn)了文人高雅的情趣,請寫出他們的雅趣分別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