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藏餐是西藏菜的統(tǒng)稱,藏族在獨特的居住環(huán)境和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飲食知識,形成了獨特的烹飪技術(shù)和高原飲食文化。
高原上的酒
藏族人民常喝的酒是青稞酒,藏語叫作“羌”,是用青藏高原出產(chǎn)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逢年過節(jié)、結(jié)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少不了青稞酒。釀造青稞酒無需復(fù)雜的程序,幾乎家家戶戶都能釀造。首先選出顆粒飽滿、富有光澤的上等青稞,淘洗干凈后用水浸泡一夜,然后將其放在大平底鍋中加水燒煮2個小時。將煮熟的青稞撈出,晾去水汽后,把研成粉末的發(fā)酵曲餅均勻地撒上去并攪動,最后裝進壇子,密封貯存。若氣溫高,一兩天即可取出飲用。
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去綿甜爽凈,飲后頭不痛、口不渴的特點,男女皆宜。青稞酒的釀造技藝傳承了400年,至今不衰,被全國釀酒專家譽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2011年11月,青稞酒及其釀造技術(shù)被評為中國三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高原上的菜
藏菜最大的特點是就地取材,突出高原特色。比如,葷菜多以牛、羊肉及其內(nèi)臟為原始食材,素菜多以高原出產(chǎn)的菌類、土豆、蟲草以及特有的奶類制品為食材。當(dāng)?shù)氐呐腼兎椒ㄒ彩侄鄻樱?、炒、煮、炸、蒸、燉、涼拌皆有。在藏區(qū),以下六種美食令老饕們垂涎三尺。
“各夏卡察”——辣味頭肉。這是一道以羊頭肉為主要食材的美食。將綿羊頭去毛、洗凈、煮熟后,剔下頭骨上的肉,切成小塊或薄片,然后用調(diào)料拌勻即可?!案飨目ú臁蔽兜来己瘢憷笨煽?,吃起來毫無膻味兒。
“卓巴卡察”——辣味肚皮。高原盛產(chǎn)綿羊和牦牛,把羊肚、牛肚烀熟后,切成薄片,然后用多種調(diào)料混合煨30分鐘,“卓巴卡察”就做好了?!白堪涂ú臁崩倍浑?、軟而不綿、筋而不柴、嫩而不皮,吃起來有一種“欲咽還休”的不舍感。
“魯久扎瑪”——油炸血腸。西藏的血腸和內(nèi)地是有區(qū)別的。內(nèi)地的血腸大多是以豬血、羊血等灌腸,煮熟即切,是清一水的血和腸。而藏區(qū)的血腸則是在豬血、羊血中摻入了青稞片、肉末、碎油粒、面粉、鹽、野山蔥、茴香、胡椒、雞蛋、食用油等,更為黏稠、豐富,煮出來的血腸味道更為獨特,口感更加多元。把切成小段的血腸掛糊油炸,便成了“魯久扎瑪”。油炸血腸切片后碼在盤中,顏色悅目,香氣縷縷,吃起來耐嚼耐品,且回味悠長。
“洛畏”——炒羊肺。這道菜的做法是這樣的:把鹽、辣椒粉、花椒粉、野蒜、香油等各種調(diào)料調(diào)和成稀糊狀的汁,然后灌進新鮮的羊肺之中,使之入滋入味。把羊肺烀至九分熟撈出,冷卻后切片,然后在油鍋中爆炒即可。這道菜鮮嫩可口,風(fēng)味獨特,碼盤時常配些紅蘿卜絲,給人一種“紅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感覺。
“庶扎”——炸排骨。把綿羊排骨剁成小塊,拌上鹽、大料、花椒粉等調(diào)料,然后掛上雞蛋面粉糊,放入滾燙的酥油鍋里炸熟即可?!笆鄙珴山瘘S、肉香骨脆,不僅好看、好聞,更加好吃。
“色夏瑪扎”——烤蘑菇。高原上出產(chǎn)各種菌類,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是藏區(qū)人們餐桌上的美味。把新采的蘑菇洗凈,抹上酥油和鹽,然后放在火上烤。當(dāng)酥油滲入蘑菇時,在蘑菇上面撒少許糌粑面就可以入口了??灸⒐轿兜狼逑恪Ⅴr嫩,非常鮮美。
高原上的小吃
西藏的小吃別具特色,食后令人難忘,有的甚至?xí)粝陆K生的記憶。
“月”——炒青稞花。青稞是西藏的特產(chǎn)作物,把青稞粒淘洗后放入鍋中翻炒,當(dāng)青稞粒崩成花時就成了“月”。“月”香脆可口,越嚼越香,揣在衣兜里,隨時可嚼食,別有一番趣味。
“卡塞”——油酥點心。把面粉和好,揉成任何喜歡的形狀,然后投入酥油鍋中炸熟,和內(nèi)地制作“江米條”的方法類似?!翱ㄈ苯?jīng)酥油炸熟后,金黃香脆,是藏區(qū)人民日常的零食,還可以作為禮物饋贈親朋。
“退”——奶酪糕。這是一種用奶渣、紅糖、酥油混合制成的糕點。先將干奶渣加水泡軟,然后與新鮮的酥油和紅糖揉制后放進磨具中,做出各式各樣的糕點?!巴恕庇拖銤庥簦鸲荒?,大人孩子都喜歡吃。
“卓瑪折絲”——人參果飯。將人參果煮熟后,放在米飯上面,細細地撒些白糖,再均勻地淋上一勺滾燙的酥油汁,一份營養(yǎng)又好吃的人參果飯就做好了。人參果飯被藏族同胞視為一種吉祥的食物,只在婚禮、節(jié)日食之,以之待客,視為尊貴之意。在隆重的藏歷新年,人參果飯會被盛在一個小巧精致的盛器內(nèi),供于佛龕前。
高原上的飲品
在西藏,酥油茶是第一飲品,對于藏民而言,主食可以不吃,但酥油茶必須得喝。在一些藏民眼中,過上“槚羌白瑪”(意即“茶酒交替喝”)的日子便是“小康”了,可見酥油茶在藏民眼中地位之高、之重!
制作酥油茶分兩個步驟:一是熬茶,二是打茶。熬茶就是把磚茶或沱茶放入清水中,架火,煮成茶汁,然后把濃濃的茶汁濾到茶罐里。打茶就是從茶罐里倒出一些茶汁,添入適量的開水和少許鹽,倒入專門的茶桶——“董莫”中,加入酥油,再用“甲洛”(類似內(nèi)地打醬的“木筢”)上下提放,打數(shù)十下后,待茶水與酥油融合便倒進茶壺里,燒熱煮沸后就成了酥油茶。喝時,只須從茶壺里倒入杯、碗中就可以了。
酥油,藏語俗稱“瑪爾”,是直接從牛奶和羊奶中提煉出來的,提煉的方法很簡單卻很累人。先把新鮮的牛奶和羊奶倒入一個特制的大圓木桶里(藏語稱為“雪董”),然后用“甲洛”一提一放上下攪拌,一般需攪拌數(shù)百次甚至上千次才可使水乳分離。待木桶表面漂浮起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zhì)時,用手撈出放進清水盆中,冷卻后,脂肪質(zhì)就變成了硬塊的酥油。用新鮮酥油做出來的酥油茶濃香撲鼻、味道醇厚,一般就著糕點吃。
據(jù)了解,酥油茶是西藏人民引以為豪的一大發(fā)明,對藏族飲食結(jié)構(gòu)的改善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酥油茶富有營養(yǎng),酥油脂肪含量高,在人體內(nèi)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從而可以抵御嚴寒;而茶葉中的茶堿等又具有健胃生津、消食解膩的作用,極適合以肉奶等高脂肪、高動物蛋白為主要食物的人們用來改善飲食結(jié)構(gòu)。因此,酥油茶才被藏民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煮食”。
在西藏,喝酥油茶是有“規(guī)矩”的??腿嗽诳蛷d中的藏式方桌邊坐定后,主人拿過一只木碗放到客人面前,然后提起酥油茶壺,搖幾搖,給客人斟滿茶。剛倒好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馬上喝,必須先與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壺來到自己面前時,才可以端起木碗,用無名指蘸茶少許,彈灑三次,分別奉獻給神、龍和地靈。而后,在碗里輕輕地吹一圈,將浮在茶水表面的油花吹開、吹散,然后才可以呷上一口,并要大加贊美:“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都分不開!”呷一口,便要把茶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給添滿,客人再呷,如此往復(fù)??腿艘x開時,要連喝幾口碗中的茶,顯示出對主人的尊重。但千萬不能喝干,要留下點“福根”,這樣才顯得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