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單篇閱讀相比,群文閱讀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及閱讀效率,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下文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際,針對群文閱讀的有效實施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應用策略
在素養(yǎng)教育背景下,群文閱讀逐漸成為語文教師的關注焦點。和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相比,群文閱讀可以較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及閱讀效率,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
設置恰如其分的議題是確保群文閱讀高效實施的“定海神針”。教師設計議題時可從如下角度進行:其一,以生為本,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心智發(fā)育特點、閱讀經驗等要素設計議題;其二,立足核心素養(yǎng)角度設計議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其三,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延展性、統(tǒng)領性和開放性的群文議題,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這樣才能充分彰顯群文閱讀的獨特優(yōu)勢,構建高質量的群文閱讀系統(tǒng)[1]。
例如,在教學杜甫的《登高》時,教師可從如下角度設計群文議題:其一,由于學生在初中就已經接觸杜甫的相關詩作,但他們并不了解杜甫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詩詞創(chuàng)作風格,因此教師可向學生設計“杜甫:我的前半生與后半生”這一議題,并將杜甫在“讀書和漫游”“困居長安”“陷賊和為官”及“西南漂泊”這四個重要階段的代表性詩作引入其中,如《兵車行》《麗人行》《月夜》等,引導學生全方位剖析杜甫詩作的藝術風格以及文學特色,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其二,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角度分析,古詩詞鑒賞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作者所處的年代以及生平背景,把握古詩詞核心內容以及情感內涵,體會作者的獨特情懷。因此,教師立足杜甫所處的年代背景,將“盛唐時期的詩歌藝術風格”作為群文議題,以盛唐作為詩歌篩選的時間軸,將這一時期的典范詩作集合起來,引導學生領略盛唐詩風的獨特魅力。其三,根據教學目標可知,教師可將《登高》的藝術特點、語言風格等作為群文議題的設計切入點,引導學生賞鑒類似的群文作品。通過設計多元化議題,可以有效引領群文閱讀。
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個性特質,采取有針對性的組織模式以及教學方式,提高群文閱讀模式的應用效果。教師首先可通過有效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群文以前,先對閱讀素材進行深入預習,初步把握文本內容。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對文本內容進行集中剖析,以此把握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其次,教師可結合科學標準,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互動,分享自己的群文閱讀收獲,最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以魯迅小說中的‘我’”這一議題為例,教師可以選取《祝?!贰犊滓壹骸贰豆陋氄摺愤@三篇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教學素材。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明確本組群文的閱讀目標,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搜集整理文本的相關資料,并展開課堂討論。接下來,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群文鑒賞,每一個學生都可圍繞上述文本提出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完成相關閱讀任務,如“小說緊扣‘我’寫下了哪些故事”“故事中的‘我’是誰”“小說中的‘我’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之后,要求學生分享自己讀過的魯迅的優(yōu)秀作品,試著闡述作品中的亮點并補充相關原因。這樣,通過搜集、整理議題的相關資料以及參與小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而且群文閱讀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主要以朗讀、默讀為主,學生缺乏課堂體驗感,很容易在聽課過程中走神。隨著創(chuàng)新教育的持續(xù)深入,語文教學也需要進行科學改革。因此,為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活動時,必須以生為本,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設計豐富的閱讀活動,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理解群文素材。此外,教師還需要立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普遍推崇的學習模式,并在活動中引入多元化課外資源,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以此提高群文閱讀的實施效果[2]。
例如,在教學《雷雨》時,教師就可以以“古今中外人物的悲劇命運”為群文議題,向學生推薦《俄狄浦斯王》以及《金鎖記》這兩篇文本,引導學生提前閱讀這三篇文本,體會這三篇文本各自從怎樣的角度探討人物的悲劇性命運,分析作品的妙處,并與小組成員進行互動討論。之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閱讀對抗賽”,學生可化身“閱讀推薦官”,推薦三篇文章中的一篇,并闡述推薦理由以及自己的讀后感受。最終,教師可根據不同文本的推薦人次以及推薦質量選出優(yōu)秀學生個人以及小組。此外,教師也可在課堂中設計小節(jié)目,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片段進行課堂演繹,或是提供與文本素材相關的圖文資料,讓學生拓展學習,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撐,豐富學生的群文閱讀收獲。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實施群文閱讀教學,除了群文議題、群文流程以及群文活動的設計值得關注外,科學評價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huán),需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茖W的評價既能重新梳理以及指導學生的所讀篇目,還能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閱讀中的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全方位把握學生的閱讀現狀,從而持續(xù)優(yōu)化群文閱讀的實施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側重于閱讀知識和技能的輸出,對評價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導致群文閱讀的實施效果難以精準評估。因此,教師應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反饋,優(yōu)化群文教學評價,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質量。
以高中語文“傾聽理性的聲音”議題為例。教師要求學生閱讀《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阿房宮賦》《六國論》四篇文本,同時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閱讀評價卡,要求學生在閱讀期間及時記錄自己的閱讀收獲,如文章的核心論點、文章論證的邏輯性、文章語言的說理藝術等,讓學生邊讀、邊思、邊記,不斷積累文言知識,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其次,在評價卡上,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每一篇文本進行個性化點評,概括文章的觀點和寫作目的,深化學生對群文素材的理解。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的閱讀評價卡以及過程表現,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閱讀主動性、閱讀態(tài)度等進行全方位評價,分析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指出改正方法,還可分析學生的閱讀收獲是否與教學目標相一致,從而保障群文閱讀的實施。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項創(chuàng)新策略,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群文閱讀的實施方式,通過明確的議題、科學的流程設計、豐富有趣的活動以及精準的教學評價,帶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從群文閱讀中收獲更多樂趣,體會語文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李曉晗,宋揚.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23,(10):38-41.
[2]劉春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文本構建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19):80-82.
作者簡介:云南省富源縣勝境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