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讀到了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梁增紅老師的新著《自我賦能:教師的成長關鍵與修煉》?,F(xiàn)今國內(nèi)每年出版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可謂是多不勝數(shù),因時間和精力的關系,我一般不敢貿(mào)然閱讀新人新作,我還是喜歡讀一些熟悉的作者的書,也會去選讀信賴的作者文章里提到的書。雖說這是一種閱讀惰性和不太開放的閱讀習慣,但正如梁增紅老師自己所主張的——教師要讀三種經(jīng)典書:文史哲經(jīng)典、教育心理學經(jīng)典、學科教學經(jīng)典,我們更愿意把有限的時間用在認真選擇的閱讀上。但其實筆者的閱讀也不完全是封閉、狹隘和排他的,只是在比較穩(wěn)定的閱讀觀和閱讀趣味指引下按線索找尋和有序排開罷了,我始終認為閱讀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自由,自由地讀,也自由地不讀。
其實,真正的閱讀不盲目追求閱讀量的多少,更主要在于對閱讀的消化汲取和自身向內(nèi)的生長。不然,書讀得再多也只是古人說的兩腳書櫥而已??梢哉f,閱讀梁老師這本書的過程是非常流暢愉悅的,書中的教育世界和教育見解沒有讓我失望,且不時讓人為其折服,從此,在我的專業(yè)閱讀里面又可以增加一位可信賴的作者了。
什么是自我賦能?梁老師在書中好像并沒有非常明確地告知我們,并一步一步地指引我們。但正如序言《淬煉“辨正”的成長之力》中所說的:“‘自我賦能毋寧說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啟蒙。”是的,在筆者看來也正是如此。梁老師心心念念的全書一以貫之的“自我賦能”對我就是一種明確的啟蒙、啟發(fā)和啟迪。作為教師,無論是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還是中年教師的再成長,乃至名教師的不斷突破和提升,我們都要主動為自我的成長賦能,而不可能坐等他人或外在環(huán)境來主動幫助我們,培養(yǎng)我們,提拔我們。有老師甚至公開主張要“自己培養(yǎng)自己”,從某個角度來說這正是“自我賦能”,自我成長。
其實,梁老師這本書的組成構(gòu)架已經(jīng)在昭示我們自我賦能的范疇和途徑:在教育思辨中生長、在教育細節(jié)中修行、在教育閱讀中明亮、在提升格局中突圍。可以說,“自我賦能”就是要在教育思想、教育實踐、教育閱讀、教育寫作等方面努力提升自我,促使自己的專業(yè)成長,“用教育的成就確立自己的存在價值?!标P于如何自我賦能,梁老師在該書的《后記》很明確地指出:“教師可以通過改進心智、確立愿景、躬身實踐、堅持閱讀、堅持寫作、深度思考、接觸高人等諸方面自我賦能。”作為一位有一定教育成就的專家、名師,梁老師在書中展示的個人成長史很好地詮釋了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自我賦能”而成長起來的。梁老師自己不禁動情地感嘆道:“不管外面風云變幻,我自特立而不獨行,博觀而不盲從,狷介而不張狂,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真是教人可嘆且可羨??!
思想指引行動和實踐,毋庸置疑,對教師而言,自身具有的教育思想相當重要。有什么樣的教育觀、教育理念,才會有相應的教育實踐和教育行為。讀梁老師這方面的文章,起初我以為總難逃老生常談,人云亦云。孰知,梁老師有些教育思想也相當尖銳、一針見血,令我從習以為常的麻木和渾噩中警醒過來。對于當下幾乎病入膏肓的應試式教育,梁老師毫不客氣地指出:“以考代教,是一種歷史的倒退,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有清醒的意識并自覺捍衛(wèi)教學的價值?!边@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教學勇氣”,需要我們艱辛地堅守,而不是隨波逐流甚至助紂為虐。但現(xiàn)實的沉疴實在是太過積重難返了,以致梁老師也不無無奈地感慨:“可悲的是,盡管教室里終日彌漫著考試的空氣,師生時刻籠罩在應試的氛圍中,教學價值迷失、意義消解,很多人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根本就是渾然不覺!”對此,筆者身在學校教學第一線也深有感觸,特別是當下正在高三畢業(yè)班教學,更是強烈而切身地體會到這一點。大多數(shù)學校高三的教學除了日常上課,一般也多是周周測、月月測,遑論平時不計其數(shù)的練習卷了。畢業(yè)班的日常教育教學一切都是為了升學考試,“以考代教”,是那么現(xiàn)實而功利。這多么值得我們反思和警惕——都這樣就對了嗎?教師應該是獨立思考的人。
我們都知道學生是一個個獨立而有差異的完整個體,這原本也是教育的常識,不然何來“因材施教”一說?不過,梁老師看得更遠,他直接指出道:“‘允許落后,就是正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就是精心呵護每一個學生的生存權(quán)利?!被蛟S是看到目前教育有些不堪的現(xiàn)狀,他不無激動地吶喊:“扔掉那些騙人的勵志鬼話,摒棄那些沒有人性的口號標語,讓教育回歸到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吧。我們在鼓勵先進的時候,也請‘允許落后——別忘記‘落后學生一樣擁有尊嚴。”這對于我們那些總是以“為學生好”而過分地逼迫學生尤其是逼迫“落后”學生的所謂好教師不啻當頭一棒,我們這樣過度地逼迫學生究竟是真的“為學生好”還是主要是為了自己的教學業(yè)績?教育的尺度和分寸應如何把握?因為我們從事的是需要藝術(shù)和智慧的教育,面對的是人的教育,不得不慎之又慎,思索得再多都不為過。
梁老師在書中感嘆“有沒有一間教室讓孩子留戀?”據(jù)我所知,現(xiàn)實情況真的不大令人樂觀,有多少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甚至患上了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這是多么可怕又可惜。
對教師而言,教育的修行就是一直在從事的教育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和改變。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梁老師也多從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詳細的闡述,當然也不僅僅局限于語文教學實踐。他對語文教育實踐的思考和看法,即便我這樣一位非語文教師讀后仍感到受益匪淺,因為除了學科教育固有的差異性,教育存在更多的共性和普適價值。
教育閱讀的重要性,也是怎么強調(diào)都不為過。有閱讀思考,才有思想的啟蒙。梁老師強調(diào):“一個教師需要通過讀書、讀人、讀課,才能品嘗職業(yè)的志趣,呵護專業(yè)自尊,見天地,見眾生,見自我。”他進而指出:“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伴隨著讀書而度過而發(fā)展而超越的?!睂Υ耍乙彩欠浅Y澩?。梁老師說出了為師者的心聲:“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學生能以讀書為樂?!辈贿^,這樣的愿望在當下恐怕只是一種奢望。我倒是希望,首先我們教師能以讀書為樂,真正做一顆讀書種子,進而潛移默化帶動學生愛讀書、樂讀書。孔子不是早就說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讀書可是讀書的最高境界,不必人來催,不必人來提醒。我不知道別人如何,筆者作為一位教師讀者,凡是出于自愿自主的閱讀皆認為樂事,從不覺苦。即便有些書是被動地讀,或任務式的閱讀,我仍然能在閱讀的過程中慢慢讀出趣味和樂趣,讀書樂在其中,益亦在其中。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绷豪蠋煼浅Y澷p這句話,屢屢引用。我也想說,閱讀猶藥,亦補藥。既可醫(yī)愚,啟智啟蒙,又可以補給我們需要的能量和動力,促進我們精神向上的成長。對一個讀者而言,此亦可謂閱讀賦能成長。
教師的自我賦能最終都是為了在成長的困境中突圍,提升自身,向上生長。我讀梁老師這本書,還能透過他的文字和教育故事窺見了他這一個“人”。面對人生和教育的各種挫折歧路,梁老師說:“不要埋怨所在的環(huán)境如何不盡如人意,這世界根本就沒有桃花源。只要你心中有,桃花源就存在?!绷豪蠋煵粩喔嬲]自己,也是在告誡我們,不能“工作一年,然后重復三十年”,這是永遠在原地踏步,如果停止了生長,結(jié)果就是走向衰敗乃至滅亡。“從小學到中學,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蘇北到蘇南,從一般學校到熱點學校”,沒有堅韌和勤勉的品格,梁老師不可能走到今天,不可能取得一般教師達不到的教育成績,這是“一個教育人與時代和社會的糾葛,一個卑微者的宿命與抗爭”。所以,他完全可以無怨無悔地說:“所有的行動,都在詮釋:我努力過,我不后悔?!?/p>
如果我們借鑒梁增紅老師自我賦能而成長為一位名師的經(jīng)驗做法,確實如他所說的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上課、閱讀、寫作、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上課乃教師立身之本,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方能扎下根來汲取養(yǎng)分向上生長,閱讀和寫作幾乎是所有名師的成功之道。而梁老師自謙地說:“雖工作辛苦,文筆粗淺,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沖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的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教育寫作,是一種表達與存在的方式?!睘榇耍钋榈鼗仡櫟溃骸皬奶K北到蘇南,從農(nóng)村到城市,環(huán)境不斷變化,教書,讀書,寫文章,是我始終如一的精神家園。”讀得出來,這些真情實感的話語都是發(fā)自梁老師真摯的內(nèi)心,源于他深深的教育情懷,故筆者不諱大段地照抄,以饗讀者,亦供自己反反復復咀嚼品味,也算是鞭策同樣作為教師且早過了不惑之年的自己。
“總有一些書和一些人教會我們成長?!痹谖铱磥?,梁老師和他這本書正是如此。世上事,有一種屬于“知易行難”,教師的自我賦能也是如此。盡管如此,梁老師仍然語重心長地一再提醒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可以通過賦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變得有意義、有意思,以應對復雜、多變而不確定的未來?!?/p>
誠如梁老師所感嘆的“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要我們?nèi)?chuàng)造的地方?!痹诳萍几咚侔l(fā)展的現(xiàn)代,賦能成長,正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造未來,也才有未來。無論是為了自身的未來還是教育的未來,讓我們更主動地為自我成長賦能,為教育賦能,為未來賦能。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三水區(qū)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