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明可以影響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的相關因素,并分析質控措施實施的有效性。經回顧性分析和內部資料查詢發(fā)現,于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統(tǒng)一接受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的患者信息中遴選出100份,總結出檢測結果,討論常見影響因素,并闡述具體質控措施。結果顯示,共6項影響因素納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影響占比和例數由高到低排序為檢材(39.00%)、時效性(25.00%)、藥物作用(16.00%)、儲存容器(9.00%)、標本采集處理(8.00%)、其他(3.00%)。從而得出結論,通過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的影響因素能夠有效掌握質控要點,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質控措施,對于檢測準確率的提升有一定作用,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技術支持和參考依據。
關鍵詞:血液;乙醇含量;影響因素;質控要點酒駕指酒后駕駛機動車輛的行為,屬于嚴重危害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基于對駕駛者自身生命安全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我國已對酒駕采取了嚴厲的打擊措施[1]。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頒布和實施,我國關于酒駕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更加完善,規(guī)定駕駛員血液酒精質量濃度達到或超過80 mg/100 mL即認定為酒駕[2],公安機關可對酒駕駕駛員進行嚴懲,包括罰款、吊銷駕駛證、行政拘留或刑事處罰等。為全面提高對酒駕的監(jiān)測力度,多種技術已被運用,其中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較為常見,能夠準確獲取人體內的酒精質量濃度。研究指出,乙醇是酒精的主要成分,是導致醉酒的物質,通過獲取血液樣本,進行實驗室分析來測定乙醇含量[3],生成報告后可判斷患者是否飲酒,該措施在維護道路交通安全和防治酒后駕駛方面起著關鍵作用。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2年2月—2023年7月經回顧性分析和內部資料查詢,以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為基本納入要求,共100例患者參與研究。年齡統(tǒng)計區(qū)間:21~65歲,性別統(tǒng)計占比:男(83例,83.00%)、女(17例,17.00%)。
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均已成年;②患者一般資料均完整;③認知功能正常,且可按照要求完成各項檢測;④研究方案及流程已告知患者,并獲取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慢性代謝性疾病;②合并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等疾?。虎刍颊邽槿焉锲诩安溉槠谂?;④未完成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患者在指導下接受血液中乙醇檢測,3 m×3 mm不銹鋼柱為色譜柱,填充405有機擔體,溫度上限、柱溫、進樣口溫度、檢測器溫度分為260 ℃、160 ℃、200 ℃、220 ℃,氮氣流速30 mL/min,取配好的標準液、血樣各進1 μL,結合保留時間定性定量峰面積,從而測定血液中乙醇質量濃度。
1.3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20.0為研究數據評估的計算標準,組內涉及的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發(fā)生率(%)與(x±s)表示,若結果為P<0.05,則組間數據差異明顯。
2結果
2.1分析影響因素
共6項影響因素納入本次研究中,按照影響占比和例數由高到低排序為檢材(39.00%)、時效性(25.00%)、藥物作用(16.00%)、儲存容器(9.00%)、標本采集處理(8.00%)、其他(3.00%),見表1。
3討論
3.1因素分析
3.1.1檢材對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影響
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檢測可以通過采集血清或全血樣本來進行。血清是在血液凝固后,去除凝塊和紅細胞后得到的液體部分,而全血則是未經處理的完整血液。在實際檢測中,血清和全血中的乙醇含量可能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血清中的乙醇質量濃度會比全血中的要高,這是因為在血液凝固后,紅細胞被去除,乙醇等溶解于血漿中的物質的質量濃度相對增加。除了血清和全血之外,尿液和唾液等生物樣本也可以用于乙醇含量的檢測,然而,這些樣本與血液的關聯性和準確性可能會有所不同。尿液樣本中的乙醇含量通常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因為乙醇在體內被代謝后才會在尿液中排出。唾液樣本則可能受到口腔內其他物質的影響,需要更多的標準化和控制措施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采集血液樣本時的采集技術、保存條件等也可能影響乙醇含量的檢測結果,不適當的采集或保存條件可能導致乙醇的揮發(fā)、降解或污染,從而影響最終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3.1.2檢測方式對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影響
乙醇含量的檢測主要通過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譜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等方法進行。不同的檢測方式可能會在靈敏度、準確性、檢測范圍、操作復雜性等方面產生影響,氣相色譜法是一種常用的乙醇含量檢測方法,通過氣相色譜儀將血液樣品中的乙醇分離并檢測。這種方法通常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精確度,可以檢測到很低質量濃度的乙醇,并且結果比較可靠。然而,氣相色譜法需要專業(yè)的設備和操作人員,成本較高。液相色譜法也常用于乙醇含量檢測,與氣相色譜法相比,液相色譜法可能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比如對于一些揮發(fā)性物質的檢測。液相色譜法在操作上相對簡單,適用范圍廣泛,但可能在靈敏度和分辨率方面略遜于氣相色譜法。除了色譜法,還有一些其他的檢測方法,如酶法、光學法等,可以用于乙醇含量的檢測,這些方法通常在特定場合下有其優(yōu)勢,如速度快、操作簡便等。另外,檢測方式的選擇也可能受到實驗室設備、技術水平、經濟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實驗室可能會有自己常用的檢測方法,而這些方法的選擇可能會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3.1.3儲存容器對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影響
儲存容器可能會對乙醇含量的準確性產生影響的一個因素是吸附作用。某些容器材料可能與乙醇發(fā)生吸附作用,導致乙醇分子在容器壁上沉積,而不是完全保留在液體中。這種吸附作用可能導致實際檢測時乙醇含量被低估。因此,在選擇儲存容器時,應優(yōu)先選擇不會與乙醇發(fā)生吸附作用的材料,如玻璃或特殊塑料;儲存容器的密封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容器密封性不佳,乙醇分子可能會揮發(fā)到空氣中,導致乙醇含量逐漸降低。因此,在儲存血液樣本時,應確保容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乙醇揮發(fā);儲存容器的清潔和消毒也至關重要,如果容器不干凈或受到污染,可能會引入外部物質,影響乙醇含量的檢測結果。因此,在使用儲存容器之前,應確保其經過適當的清潔和消毒處理,以避免可能的干擾因素。
3.1.4保存溫度、保存時間對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影響保存溫度對乙醇含量的影響:乙醇是一種揮發(fā)性溶劑,其揮發(fā)性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血液樣本在較高溫度下存放,乙醇分子可能會揮發(fā)到空氣中,導致乙醇含量逐漸降低。因此,應該盡量將血液樣本存放在適當的低溫環(huán)境中,避免溫度過高造成乙醇揮發(fā),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保存時間對乙醇含量的影響:乙醇在血液中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化合物,但長時間的存放可能會導致乙醇的降解或揮發(fā)。特別是如果血液樣本未經適當的冷凍保存,乙醇含量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
因此,在進行乙醇含量檢測時,應盡快將樣本存放在適當的溫度下,并在合適的時間范圍內進行檢測,以避免保存時間過長對結果產生影響。
3.2質控措施
(1) 質控樣本:質控樣本的選擇應涵蓋乙醇濃度范圍內的不同水平,以確保實驗室可以全面評估其檢測方法的準確性。質控樣本應在適當的溫度下存儲,并定期檢查其穩(wěn)定性,以確保在使用時仍保持預期的濃度。質控樣本應定期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驗室的需求和標準要求,確保實驗室的檢測方法始終處于準確狀態(tài)。
(2) 校準:選擇具有已知準確乙醇濃度的標準品,以確保校準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確保校準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包括準確配制標準溶液、正確調整儀器參數等步驟。保存校準記錄和結果,以便日后審計和驗證,確保校準的可追溯性和持續(xù)性。
(3) 質量控制圖:繪制Xbar控制圖或R控制圖,跟蹤質控樣本分析結果的變化趨勢,以識別任何系統(tǒng)性偏差或異常情況。當控制圖顯示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進行調查并采取糾正措施,以確保實驗室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
(4) 實驗室標準操作程序(SOP):編制詳細的SOP,包括樣本處理、儀器操作、數據記錄和分析等步驟,以確保每個實驗室成員都能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程序執(zhí)行實驗。定期審查和更新SOP,以反映新技術、法規(guī)變化或實驗室內部流程改進,確保SOP始終與最佳實踐保持一致。
(5) 實驗室人員培訓:培訓內容應涵蓋乙醇檢測方法、質控程序、標本處理、儀器操作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確保實驗室人員具備必要的技能和知識。記錄每位實驗室人員接受的培訓內容、日期和結果,以便跟蹤培訓進度和證明培訓的有效性。
4結語
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結果可受多種因素影響,需了解各類因素性質,結合現狀制定質控措施,通過質控樣本、完成校準、質量控制圖、實驗室標準操作程序及人員培訓等多種方式全面提高檢測質量和結果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孫瑩.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的影響因素與質控分析[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2,20(13):184186,190.
[2]吳麗萍,曾坤宏.涉嫌酒駕人員乙醇含量呼氣值與血液中乙醇含量檢測值的差異原因分析[J].健康之友,2019,(4):8384.
[3]周娜.生物等效性試驗血液乙醇濃度檢測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