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金怡
摘要: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是推動學科教育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文章結合教師實踐工作經驗,分析了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價值,并對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要點予以闡述,最后從探究性導入、探究性學習、探究性訓練及探究性作業(yè)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課堂中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予以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學習方式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突出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特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和情境性。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探究性學習并沒有廣泛應用,這說明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的了解不夠深入。為了有效落實探究性學習,教師需要對探究性學習的應用進行研究,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語言實踐活動,突出語文學科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 ?探究性學習的價值分析
探究性學習是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獲得思維發(fā)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為構建優(yōu)質教學環(huán)境助力,同時能落實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激發(fā),增強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體驗。為了落實探究性學習模式,對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予以分析很有必要。
1.1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探究性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思考如何創(chuàng)設真實且富有意義的教學情境。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當教師在課堂中采取探究性學習模式時,應找到符合學生認知興趣的要素,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視頻資料、通過互動游戲調動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等。這些要素在課堂上的呈現(xiàn)會讓教學更具引導性和趣味性,進而營造優(yōu)質的課堂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能獲得課堂主動權,這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學習知識。當學生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互動交流,或者為了某個問題展開討論時,班級必然會呈現(xiàn)出熱烈的討論氛圍,而這種氛圍正是課堂上所需要的。
1.2提升師生交流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效果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因為知識就是在師生的相互交流中進行傳遞的。然而,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學生往往都比較沉默,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表達,而是他們沒有機會表達。如果教師選擇在課堂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那么學生會擁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權,這會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機會,讓他們將自己的觀點、疑問表達出來,尋求教師、同學的幫助,和諧且高效的師生交流模式由此得以構建,這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了助力。
1.3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探究性學習模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中,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性學習行為是核心內容。當學生處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他們的思維狀態(tài)一定是與學習行為相匹配的。所以,相較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探究性學習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思維能力的提升,并將其應用到語文課堂中,可以讓語文教學變得更為科學、高效。
2? ?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要點
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狀態(tài)來看,教師想要保證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效果,需要先明確探究性學習的要點。
2.1把控探究學習的難度
在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中,控制探究學習內容的難度是教師所要把控的基礎性要點。探究性學習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依靠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學習任務的探究,并在這一過程中積累語文知識。所以,保證學生順利完成探究學習任務是關鍵所在。然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是存在差異的,如果教師采取“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得不到有效鍛煉的問題。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要把控好探究學習內容的難度,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保證他們可以獨立、自主地完成語文知識的探究性學習。
2.2控制探究學習的時間
控制探究性學習的時間也是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把握的要點之一。課堂教學時間不足是學校教育的典型問題,45分鐘的時間稍縱即逝,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為了不浪費教學時間,教師會嚴格控制自己的教學行為,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xiàn)知識的最大化輸出。然而,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他們的學習效率會在時間上予以體現(xiàn)。如果教師不對探究性學習的時間加以控制,那么很有可能出現(xiàn)學生整節(jié)課都停留在第一探究環(huán)節(jié)的情況。除此之外,教師要在探究性學習中對學生的行為予以評價,進行教學效果的評估。如果學生在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用時太長,教師的指導時間就會縮短甚至直接取消,這會讓探究性學習流程不完整,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會因此受到影響。所以,為了保證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時間加以控制,爭取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探究學習任務。
3? ?探究性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與其他教學模式不同,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所設計的學習模式,只有當學生產生主觀能動性,探究性學習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借助多元化教學素材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激發(fā)出他們的探究性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在探究性學習中有所收獲。
3.1進行探究性導入,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探究性導入是探究性學習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其價值體現(xiàn)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動力等方面。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需求,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導入模式的設計,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并將興趣轉換成探究知識的動力。
以課文《貓》的學習為例,貓是課文的核心,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將其突出呈現(xiàn),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fā)。基于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了解,教師可以在課前嘗試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各種形態(tài)的小貓的圖片,讓學生獲得感官上的積極體驗,幫助他們保持興奮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你喜歡小貓嗎?”的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對他們的思維予以激活。之后,教師可詢問班級中誰家正在養(yǎng)貓或者養(yǎng)過貓,并邀請他們與同學分享自己與貓的趣事,讓班級氛圍在故事的烘托下更為熱烈。最后,教師引出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情緒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做好氛圍鋪墊。
3.2實施探究性學習,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
探究性學習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在課堂中擁有足夠的學習自主權。所以,嘗試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進行知識探究是關鍵。
以《將相和》的課文學習為例,教師在綜合分析學生閱讀能力、評估課文閱讀難度的基礎上,選擇讓學生自主進行課文內容的閱讀,并為他們布置學習任務。任務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任務2:嘗試用自己的話將課文內容講給大家聽;任務3:課文中你最喜歡哪位人物,為什么?
在三個學習任務中,任務1和任務2屬于基礎性任務,學生呈現(xiàn)出的結果不會有太大差異。但任務3屬于思維拓展類任務,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任務。三個探究學習任務看上去沒有什么關聯(lián),但涵蓋了本課中所有的關鍵內容,這可以讓學生在進行課文分析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將互動重點放在任務3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可能會出現(xiàn)有感悟但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例如,班級中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藺相如,因為他非常聰明,而且膽識過人。有的學生表示自己更喜歡廉頗,但說不出原因。于是,教師嘗試在該學生發(fā)言時,引導他說出廉頗擁有知錯能改、家國大義的品質??紤]到探究性學習的特殊性,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盡量弱化自己的地位,避免干擾他們的思維狀態(tài)。等到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作為切入點與其互動討論,從而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完成課堂探究學習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予以積極性評價。因為,積極性評價不僅是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認可,而且能夠培養(yǎng)其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在之后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這對于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
3.3組織探究性訓練,提升知識記憶效果
組織探究性課堂訓練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常規(guī)課堂中,課堂訓練的內容是在教師備課階段就設計好的。然而,因為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性,所以探究性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學習成果是不可控的。為了保證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課堂訓練難度的調整,保證訓練內容與學生學習能力相匹配,讓他們在探究性課堂訓練中有所收獲。
3.4布置探究性作業(yè),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布置探究性作業(yè)是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收尾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該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究性作業(yè)的布置需要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作業(yè)在內容難度及作業(yè)形式上的恰當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總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可以為學生營造探究性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激活語文思維??紤]到不同學生的語文水平差異,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學習活動時應當體現(xiàn)出針對性,爭取做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幫助他們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熱愛之情,從而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助力。
參考文獻:
[1]翟佳莉.問題化學習:小學語文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2(21):107-108.
[2]馬彩虹.基于探究式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讀與寫,2022(23):82-84.
[3]江婷虹.通過開展探究學習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8):33-34.
[4]胡德印.合作學習下農村小學語文自主探究課堂構建[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