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瑩
(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教育學家將“閱讀”推崇為一種習得知識經驗的有效方式,古今中外的學者對書籍價值的形容更是數不勝數。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將全民閱讀列為“十三五”時期國家文化重大工程,此后,各地區(qū)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熱情持續(xù)高漲[1]。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時間靜心讀書、靜心思考。”有學者在研究后也表明,對全民閱讀的著力方向逐漸成為我國早日建成文化強國的首要課題[2]。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影響著我國“全民閱讀”的發(fā)展進程,也對我國早日建成“書香社會”起著奠基作用?!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教育者應該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其能夠感受到語言的豐富優(yōu)美[3]。幼兒園作為幼兒受教育期間眾多習慣養(yǎng)成的起始階段,家、園雙方應該密切溝通,讓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當前,幼兒園將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看作是一項重要工作,教育者應從多方面來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發(fā)育程度有限,導致幼兒閱讀習慣養(yǎng)成面臨以下挑戰(zhàn):
從目前情況來看,幼兒的閱讀表現多為專注力不夠。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fā)育有限,導致幼兒難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對其加以監(jiān)督才可以達到預期目標。例如,部分幼兒喜歡邊玩邊看書,有的幼兒則將書籍作為一種游戲“道具”等。由于幼兒的識字能力有限,在閱讀過程中常常難以同成人一樣“認真”閱讀,只能通過圖畫猜測詞語的意思,因此,圖片較少的書籍內容難以“吸引”幼兒的注意。此外,大多數幼兒園很少會專門開展有關閱讀的教學活動,這不利于幼兒養(yǎng)成或鞏固良好的閱讀習慣。部分幼兒園的師生配比難以支持教師完全參與到每一位幼兒的閱讀過程中,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幼兒對閱讀內容理解的難度,給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帶來了阻礙。
當前,雖然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推行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點,但是在大多數集體教學活動中,部分幼兒園依然是以“教師讀,幼兒聽”的方式來進行閱讀,如果教師的講述無法持續(xù)吸引幼兒注意,就會導致閱讀效果大打折扣,這種閱讀方式也忽略了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性。游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之一,大多數幼兒更愿意選擇參與性、自主性、挑戰(zhàn)性較強的游戲,但是,部分教師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或是在主題的制定與設計中很少加入閱讀元素,導致參與閱讀游戲的幼兒往往較少,即便是參與,也會因為缺乏教師的引導和干預轉而選擇其他類型游戲。
此外,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多依靠“榜樣”的力量,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師只是將閱讀當作一項普通的教學任務,這就導致教師無法科學有效地引導幼兒進行閱讀,難以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環(huán)境對于個體習慣的養(yǎng)成與后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人們常常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等名言或故事來表達環(huán)境對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性。幼兒極易被環(huán)境或是事物的變化所吸引,不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無法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比如,閱讀時幼兒在游戲時發(fā)出的歡笑聲會給閱讀區(qū)的幼兒產生較大影響,這對幼兒園活動區(qū)域的布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時代的發(fā)展為幼兒帶來了電子圖書、有聲圖書等“新興”書籍,幼兒的閱讀介質也逐漸發(fā)生了轉變,使得他們有了更多選擇?!靶屡d”書籍甜美靈動的聲音、豐富多彩的顏色以及栩栩如生的動畫頁面容易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此類閱讀介質抓住了幼兒的發(fā)展特點,充分利用了科技手段,運用“新”方式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但是,這也使幼兒的成長發(fā)育產生了新的問題。例如,越來越多的兒童開始出現視力下降、脊柱彎曲等問題。此外,電子閱讀減少了教師、家長與幼兒培養(yǎng)感情的機會,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yǎng)。家長與幼兒通過紙質圖書進行閱讀時會增加親子互動機會,過程中產生的眼神、身體、聲音等諸多方面的接觸與交流,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幼兒與家長愉悅且溫馨的體驗,但是,電子閱讀的出現讓家長在幼兒閱讀中的作用逐漸被忽視。新興介質具備優(yōu)勢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育者如何抉擇與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幼兒對大多事物都存在比較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對于“閱讀”他們同樣展現出了這一特點。例如,當班級或是家中出現幼兒從未見過的書籍時,幼兒就會對這些書籍產生濃烈的興趣。研究表明,幼兒在自主閱讀時往往都會選擇新出現的書籍,并且在短時間內會呈現出注意力集中的現象,這一現象甚至會持續(xù)一周左右。在集體閱讀活動中,當教師講述新的閱讀內容時,幼兒往往會被故事的情節(jié)所吸引,甚至部分幼兒還會與教師進行互動。所以說,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幼兒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閱讀”進行探索,一些幼兒甚至會主動尋求大人幫助其理解閱讀內容的含義。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但在實踐過程中,受各類主客觀因素影響,實踐效果往往不是很好,例如,部分教師會因為時間、教學任務等原因忽略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教師很少會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進行閱讀,甚至部分教師會直接將圖書發(fā)放給幼兒,由于不識字、書中圖片較少、圖畫顏色不夠豐富等多種原因,幼兒對圖書難以產生閱讀興趣,一些幼兒會將圖書隨意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圖書當作“玩具”。值得注意的是,班級內閱讀角的活動規(guī)則大多是由教師提前制定,其中最明確的要求就是閱讀時要安靜,看完圖書后需要將圖書“送回家”,而對于幼兒是否認真讀書、是否對圖書內容感興趣基本不作要求。此外,親子閱讀也是幼兒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部分家長并不能掌握科學的閱讀方式,幼兒園與社區(qū)也少有專業(yè)人士主動進行科普,這使得幼兒無法在閱讀時獲得較為科學的引導,從而導致閱讀興趣被削弱。
針對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閱讀習慣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幼兒園要增加教師的職前、職后培訓,讓教師在理論層面意識到自己需要在教學與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在實踐方面能夠將所學理論可操作化。對此,幼兒園應該為教師多舉辦一些有關閱讀的活動,讓教師能夠通過閱讀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此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當教師擁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時,作為幼兒心中的“權威”人物,其樹立的“榜樣”會對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首先,幼兒園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在園內開展相關閱讀教學活動,通過集體教學活動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從而讓幼兒產生源源不斷的求知欲。其次,幼兒園可以提前將閱讀活動規(guī)劃在教學任務中,定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有意識地讓教師將閱讀當作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促進幼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最后,幼兒園還可以邀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繪本插圖師或是家長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來,以此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在引導幼兒閱讀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靈活地把握適宜本班幼兒發(fā)展階段的教學策略。其次,教師要靈活運用相關教具,充分發(fā)揮圖書育人的價值作用,讓幼兒在活動中愛上閱讀。再次,教師要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幼兒閱讀行為的觀察與記錄,并及時對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做好改進計劃。最后,教師可以與幼兒分別充當不同角色,共同演繹書中的故事;當幼兒無法充分理解圖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其理解內容,并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提問,提高幼兒自身的探索與思考能力,從而達到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目的。
幼兒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進入閱讀狀態(tài),教師與家長應打造合理科學的閱讀區(qū)域,讓幼兒能夠沉浸于閱讀的氛圍之中。例如,安靜的空間,恰當的顏色,書架、書桌、小椅子的高度等都會對幼兒的閱讀產生影響。閱讀時的內在環(huán)境與外在環(huán)境同樣重要,家長和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閱讀時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感受到自己處于一種安全環(huán)境中,不會因為某些外界因素而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例如,在幼兒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應該盡量避免突然的響動或是其它事件“驚擾”到幼兒。為此,教師在活動中可以讓其它活動區(qū)域的幼兒遠離閱讀區(qū),家長則可以將手機或其它電子設備調至靜音模式。
合適的圖書能從不同層面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合適的內容、得當的文字才能有效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合適的圖書內容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情節(jié),富有兒童趣味、想象與思考空間以及蘊含人性的關懷,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從中獲得閱讀的價值,從而“愛”上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圖書的投放不能僅僅是紙質圖書,一些有聲圖書、電子圖書或是幼兒參與制作的圖書等都可以投放在閱讀角。
為幼兒渲染良好的閱讀氛圍,促進幼兒盡早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園社須共同努力搭建合作平臺,構建家園社合作體系,助力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首先,在親子閱讀方面,家園社三方都要深刻意識到提高親子閱讀質量不僅僅是家長一方的事情,幼兒園這一專業(yè)群體更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由于部分家長擁有的專業(yè)知識有限,無法科學地對幼兒閱讀進行專業(yè)指導,這就要求幼兒園主動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對家長進行專業(yè)的閱讀指導,為家長制定一套可供參考的親子閱讀活動方案,從而為家長進行親子閱讀提供有效參考。其次,幼兒園要提供家長反饋渠道,讓家長在親子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關注并有效解決,社區(qū)在這方面也可以提供一些必要支持;家長也要主動與園方溝通,通過園方專業(yè)的解答及時調整自己的培養(yǎng)方式。最后,幼兒園作為家園社合作中的主體單位,應擔當起“橋梁”作用,為社區(qū)搭建閱讀平臺提供可溝通的途徑。社區(qū)應該積極與幼兒園和家庭交流溝通,通過了解當前幼兒園與家庭培養(yǎng)幼兒閱讀習慣的需求,力所能及地提供可用資源;還可以通過大力宣傳早期培養(yǎng)幼兒閱讀的好處與方法,定期舉辦與閱讀相關的活動來加強各方參與。
筆者結合幼兒閱讀習慣養(yǎng)成面臨的困境,提出了家園社三方要從幼兒的興趣入手,以習慣為抓手,利用多種多樣的教育引導形式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為了高質量推進全民閱讀偉大目標,實現“書香社會”的構建,家園社應該積極溝通交流,幼兒園更是要發(fā)揮起橋梁作用,與家社形成合力,讓幼兒早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