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態(tài)翻譯學視域下愛國主義電影字幕英譯研究
    ——以《長津湖》為例

    2024-01-05 19:48:34應小寒
    長春大學學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長津湖字幕譯者

    劉 媛,應小寒

    (西安科技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600)

    2017年以來,愛國主義電影迅速發(fā)展,涌現(xiàn)出《建軍大業(yè)》《戰(zhàn)狼》《八佰》等多部雄渾大氣、匠心獨運的文藝作品。隨著新時代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倡導,愛國主義電影已經(jīng)成為當下中國電影市場旗幟鮮明、特征顯著的一種電影類型。與一般的電影作品不同,愛國主義電影承載著傳達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任,其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息息相關。因此,推動愛國主義電影的傳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021年9月30日,愛國主義電影《長津湖》一經(jīng)上映,就引起多方熱議,成為當日票房冠軍。此后一路高歌,拿下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并于11月19日開始在美國上映。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大奇跡,也是介紹中國軍人、樹立中國形象的良機。但因中美兩國語言、文化、地域和審美的差異,這次中國電影“走出去”顯得異常艱難。此時,作為溝通樞紐,字幕翻譯顯得尤為重要。電影觀賞過程中,字幕翻譯的整合度關乎受眾對電影的感受。而生態(tài)翻譯學能夠為整合出適應選擇度高的字幕翻譯提供方法論的指導,實現(xiàn)“翻譯群落”之間的互通,使譯文、原文、受眾等各因素間形成相對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從生態(tài)學視角來研究翻譯,擴展了兩者的共享空間[1],為譯介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中國電影的海外傳播提供了助力。因此,本文選擇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以電影《長津湖》的字幕翻譯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譯者在創(chuàng)作字幕翻譯過程中,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等不同維度作出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策略及其所呈現(xiàn)的藝術效果。

    一、愛國主義電影《長津湖》

    《長津湖》是由北京博納影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和八一電影制片廠等聯(lián)合攝制,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聯(lián)合監(jiān)制、導演,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該影片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最慘烈的長津湖戰(zhàn)役為背景,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英雄連“第七穿插連”和兄弟部隊的行動為主線,講述了志愿軍戰(zhàn)士如伍千里、伍萬里、梅生和雷公等在極為寒冷的條件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收復三八線以北大部分地區(qū),扭轉(zhuǎn)了整個朝鮮戰(zhàn)爭局勢并為長津湖戰(zhàn)役做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

    目前,該影片已在多國上映,其具體票房可參見表1。由表1可知,電影《長津湖》在國外地區(qū)的上映并不理想,絕大部分的票房都來自于國內(nèi)民眾??梢?,該部影片“走出去”的進程并不順利。筆者認為或與其字幕翻譯有些許關聯(lián)?;诖?,本文將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視角,分析愛國主義電影《長津湖》字幕翻譯中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策略,以判斷字幕翻譯是否影響《長津湖》海外傳播的原因,厘清其“走出去”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生態(tài)翻譯學的基本內(nèi)涵

    生態(tài)翻譯學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創(chuàng)立,涉及生態(tài)學和翻譯學兩個領域。這是一種以東方生態(tài)智慧為依托,從新生態(tài)主義視角研究翻譯的喻指和實指,探索、發(fā)掘翻譯活動和翻譯文本中的生態(tài)理性及生態(tài)意義的研究范式。其主要目標是用生態(tài)化的世界觀及方法論統(tǒng)領和觀照翻譯行為及翻譯研究。換言之,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種從新生態(tài)主義視角綜述翻譯的研究范式,意在為人類的生態(tài)文明進步而“譯有所為”[2]。同時,生態(tài)翻譯學也是一種革命性、建構性和闡釋性的翻譯范式[3]。其三大核心理念可歸納總結為“翻譯即文本移植”“翻譯即適應選擇”“翻譯即生態(tài)平衡”[4],基本涵蓋了翻譯研究的“譯本”“譯者”“譯境”的整體[5]。翻譯適應選擇論是生態(tài)翻譯學的基礎性理論。此項理論研究分析作為人類活動的翻譯行為與“適者生存”的自然規(guī)律間存在廣泛適用的關聯(lián)性和共通性。在進化論“適應/選擇”學說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探求“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內(nèi)譯者適應與選擇行為中存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基礎特征及潛在規(guī)律等,從“適應”和“選擇”的角度,詳細論述和構筑了一個以譯者為中心、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適應選擇理論。

    生態(tài)翻譯學的翻譯方法可簡要概述為“三維轉(zhuǎn)換”,即譯者在創(chuàng)作譯文過程中在語言、文化和交際三個維度適應翻譯生態(tài)以及翻譯環(huán)境的聯(lián)動效應[6]。生態(tài)翻譯與翻譯生態(tài)不同[7]。具體來說,翻譯生態(tài)主要指翻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生態(tài)翻譯是指基于原文的生態(tài)結構,對計劃翻譯的各類作品作出選擇,并通過在翻譯過程中遵循原作固有的生態(tài)結構這一方式在另一種語言中再現(xiàn)[8]。簡而言之,生態(tài)翻譯重視翻譯過程中譯者的主體性。但同時,其對盲目追求對原文的被動的“忠實”起著抑制的作用[9],即譯者在對原文本進行改寫和重新再造的過程中,發(fā)揮的自由度是有限的。譯者須以原語文本為基礎,從原文的閱讀和理解出發(fā),并充分考慮目的語所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譯者的主體性,整合出適應選擇度高的譯文。

    基于此,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角度分析電影《長津湖》中的字幕翻譯策略,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長津湖》的翻譯方向,進而從整體到局部分析其字幕的翻譯細節(jié),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問題。

    三、《長津湖》字幕翻譯的“三維轉(zhuǎn)換”

    字幕是電影或電視劇中人物對話的轉(zhuǎn)寫,與畫面同步呈現(xiàn)[10]。字幕翻譯指對視聽文本進行文字轉(zhuǎn)錄和翻譯[11],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著其對外傳播的進程。而譯者則是翻譯過程中一切矛盾的“總和”[12],每位譯者翻譯之初就肩負著使命。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譯者不僅需要考慮語言本身的轉(zhuǎn)化,還需要關注中外文化方面的異同,思考原語作者的交際意圖,進而創(chuàng)作出整合度更高的譯文。鑒于此,下面就《長津湖》中的三維轉(zhuǎn)換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指的是譯者在翻譯活動過程中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對語言形式作出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12]。電影敘事是開放而流動的[13]。電影中人物對話具有口語化和瞬時化兩重特點,有時字幕轉(zhuǎn)換速度極快,往往在幾秒之間。這就要求字幕翻譯語言簡潔明晰、通俗易懂,使目的語觀眾在聽不懂配音的情況下,能看懂角色對話,從而不影響劇情理解。因此在翻譯操作層面,譯者經(jīng)常對單詞、語序、句子等進行調(diào)整。

    例1:大哥說,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不讓你打。

    譯文:Baili said,“ he and I fought enough for our family. You don’ t have to join the army.”

    本句話中,譯者將“大哥”和“我們”分別翻譯為Baili和he and I。此處翻譯屬于單詞層面的調(diào)整。譯者之所以作此改動,涉及中西方道德觀念的差異。中華價值觀認為群體高于個體,強調(diào)個人對他人、社會甚至自然界所負有的責任,體現(xiàn)出強烈的責任意識。而在西方主流文化中,則十分重視個人權利的優(yōu)先性,認為人權是個人對國家和政府提出的道德以及政治要求,更多涉及政府的責任和義務。這一差異也體現(xiàn)在親屬稱謂上,中國多采用“數(shù)字+哥/姐/姨/舅/嬸/叔”的方式,如大哥、二姐、三姨等;而西方人則多直呼其名或采用“aunt/uncle+名字”的方式,如Nancy、Tom、Uncle Jack等。因此,譯者將“大哥”直接翻譯為Baili。同時,譯者采用化抽象為具體的翻譯策略,將“我們”翻譯作he and I,此舉恰如其分地體現(xiàn)了西方倡導人權、崇尚自由的理念。彰顯了“我們”中所包含的兩個個體he和I,體現(xiàn)了西方人的個體意識。

    例2: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戰(zhàn)場,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

    譯文: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ivilians’ children are going off to war on one command. Why shouldn’ t I go?

    英漢語言存在諸多差異。最突出的差異體現(xiàn)在:英語講求形合,漢語則注重意合。因此,英語多規(guī)則,講求主謂賓定狀補一詞不差;漢語多隨性,多求通暢達意。原文的漢語句子,三個短句組成了一個長句。此句前兩個短句若按英語語序,主語應是“幾十萬老百姓的孩子”,謂語和賓語分別是“上了”“戰(zhàn)場”,而“一道命令”應為狀語,按照英語語言習慣,狀語應該位于句首或者句尾,因此,譯者翻譯過程中對語序作了調(diào)換。而譯者之所以令后半句單獨成句,則是為了強調(diào)毛岸英從軍意愿的強烈。由此可知,在字幕翻譯中,英漢語句的長短及其句式并非一成不變,譯者在處理過程中可結合當下語境及具體需求,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句子進行適度處理。

    例3: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譯文:Throw out one punch now to avoid a hundred punch in the future.

    原文是毛澤東同志在軍事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點出了朝鮮戰(zhàn)爭的意義。該句子前后半句話在語義上分別體現(xiàn)現(xiàn)在和未來的概念,即中國若現(xiàn)在一鼓作氣將美帝侵略者打敗,就可以敲山震虎,震懾包括美帝在內(nèi)的覬覦中國的其他國家,防止未來他們對中國發(fā)起侵略戰(zhàn)爭。因此,在詞語層面,為準確表達這層含義,譯者在譯文中增譯了now和in the future兩個表示時間的狀語。同時,為體現(xiàn)出震懾的作用,譯者使用祈使句以增強該句話的語氣。

    總之,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只有完好的語言形式方能展現(xiàn)完整的語言信息。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兩者分屬不同的語言體系,在表現(xiàn)形式上也千差萬別。因此,在字幕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密切關注并甄別語言形式間的異同,刪繁就簡,去粗取精,以求完整地展現(xiàn)原語傳達的信息,避免因原語和譯語語言形式不同而造成觀眾信息獲取上的不對稱。

    (二)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與闡述[13]。不同的國家其地域和文化不同,認知亦有偏差。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有文化意識,理解翻譯是跨越語言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過程[14],了解并關注原語和目的語文化在性質(zhì)和內(nèi)容上存有的差異,并在翻譯活動中弱化這種差異,從而避免觀眾因腦海內(nèi)固有的文化觀點而曲解原文,造成信息交流無法順利實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譯者在進行原語與譯語間語言轉(zhuǎn)換的同時,也應當密切關注該語言所在的整個文化系統(tǒng),二者之間相輔相成。

    例4:所以你是真不應該去啊,伢子。

    譯文:That’ s why you really should’ t go,son!

    方言是各個地域獨有的語言,具有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若無深厚的文化積淀,想要準確理解頗為不易。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方言翻譯需要慎之又慎。例4是毛岸英申請做彭德懷第一個士兵時,彭元帥的回答。句中“伢子”是湖南方言,是指小孩,一般是長輩對晚輩比較親切的稱呼?!短教靽柚{》亦曾記載:“九歲伢子哈哈笑,抱住太平軍不讓走?!睆纳舷挛目矗@句方言是為了表示彭元帥與岸英關系的親密,同時突出毛岸英能作出從軍決定的不易。如果直接翻譯成yazi或者是AnYing就不大合適了,而son在英語中是“兒子”的意思,譯者在譯文中采用son這個單詞,與原文的“伢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5:(1)他不識逗,差不多就行了。

    譯文:He’s too serious. Stop teasing him.

    (2)來呀,瓜娃子。

    譯文:Come on,little brat.

    例5是炮兵營兩位士兵與伍萬里的對話,句中士兵稱呼伍萬里“瓜娃子”。“瓜娃子”一詞通常是川渝地區(qū)人們常說的一種口頭禪,貶大于褒,一般指罵人傻瓜。最早見諸1930年唐樞編纂印刷的《蜀簌》“瓜娃子有瓜?!薄肮贤拮宇^上有青天”。這里士兵如此稱呼想表達的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伍萬里年紀小,二是伍萬里本領低。而brat在牛津字典里指的就是沒有規(guī)矩的人、頑童,正好用來指代此時初入軍營的伍萬里,一語雙關,既表明伍萬里年紀小、心性未定,又突出其不敬上司、毫無軍紀的個性特點。與電影后半段經(jīng)歷戰(zhàn)火、飛速成長的伍萬里形成鮮明對比,強調(diào)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中國軍人的無私無畏。但同時,也弱化了中國軍人的光環(huán),使大眾了解到,并非每一個軍人生來都是無堅不摧、擁有鋼鐵般意志的。他們也曾是少年,也曾意氣風發(fā)、嬉笑打鬧,是罪惡的戰(zhàn)爭讓他們不得不扛起槍桿子,變成了保家衛(wèi)國、吃苦不喊累的軍人。從而進一步激起人們對戰(zhàn)爭的反感,對戍衛(wèi)邊防戰(zhàn)士的贊美。

    文化差異是翻譯過程中常見而又不容忽視的問題,無數(shù)譯者在文化差異問題前折戟而歸。奈達曾指出,“翻譯中出現(xiàn)的最嚴重的錯誤往往不是因為詞語表達不當所造成的,而是因為錯誤的文化假設所導致的”[15]。當代譯者,應對此問題尤為重視。在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養(yǎng)的前提下,進一步了解原語國家及譯語國家的文化,打破文化差異上的藩籬,才能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三)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12]。即在翻譯活動中,譯者除了需要關注語言信息的內(nèi)在轉(zhuǎn)換和文化內(nèi)涵的相互傳遞之外,還需將選擇轉(zhuǎn)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層面上,關注原語文本的交際意圖能否在譯文中體現(xiàn)。

    例6: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譯文: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Defend our country!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是朝鮮戰(zhàn)爭的核心要義,此句涉及中國、美國和朝鮮三個國家。眾所周知,字幕英譯的受眾多為英美國家的民眾,因此譯者在英譯的時候必須十分小心,重點關注句子的交際意圖,避免引起英美國人不必要的誤會,進而質(zhì)疑該史實的真實性。因此,譯文中譯者增譯了單詞aggression,一語雙關,表達了雙層交際意圖。一是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中國受到了侵略,不得不反擊,救援朝鮮,保衛(wèi)國家;二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正義的戰(zhàn)爭。由此可以看出:翻譯但凡涉及國別,就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翻譯問題,而會立刻上升為政治問題。就如我國軍歌翻譯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一個烏龍事件。軍歌歌詞中的“殺殺殺”本意是展示中國軍人神采飛揚的風貌和一往無前的氣勢,但在翻譯過程中,由于譯者只關注了語言維上的對等,忽略了文化維和交際維上的對等,所以譯成了“kill,kill,kill”。這一翻譯,使當時不了解情況的國家認為中國是個嗜殺、喜好侵略的國家,對中國形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所幸該錯誤如今已經(jīng)得到了糾正。

    例7:(1)看什么看啊。

    譯文:Why are you looking at?

    (2)大閨女啊,還怕看?

    譯文:why?Are you shy?

    例7是伍萬里初到炮兵營時,炮兵營士兵與伍萬里的對話?!按箝|女”在《新華字典》中有兩層含義,一指未出嫁的女子,二指女兒。此處士兵用“大閨女”暗指伍萬里行為舉止不夠灑脫,扭扭捏捏。為使觀眾獲知這層含義,譯者調(diào)整了整句話語序,摒棄直譯,采取意譯的方式,并且連用兩個問號加強語氣,力圖使觀眾了解初入軍營的伍萬里的青澀面貌。同時,也向觀眾傳達出一個訊息:中國軍人或是中國人之間,偶爾也會有爭吵,也會有矛盾。因此,待觀眾看到電影后半部分,伍萬里與士兵一起團結合作、共御外敵時,就會猛然意識到,無論之前有什么矛盾,在大是大非面前,中國人總能摒棄前嫌、團結協(xié)作、解決問題。

    例8:女兒問我,為什么爸爸要去打這場仗。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他們不打仗。

    譯文:My daughter asked me,“Daddy,why must you fight this war?” If we don’t fight this war,our next generation will have to fight it. We are risking our lives to win them a peaceful life.

    例8是指導員梅生回復伍千里的話,也是對那些至今還在疑惑“為什么朝鮮戰(zhàn)爭非打不可”的最好回答。原文中的“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他們不打仗”一語雙關,要表達的并非只是不打仗這一層含義,更多的是指讓下一代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能夠生活在沒有硝煙和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紤]到這層交際意圖,譯者摒棄了直譯、采取意譯的手法,將“不打仗”直接翻譯成win a peaceful life,即“贏得和平的生活”。并將兩個短句合并為一個長句,用固定句式“risk one’s life to do sth.”連接前后文,既言簡意賅又意蘊豐富。

    電影字幕翻譯,需要進行翻譯的不僅僅是表面的字幕,更是電影背后需達到的交際意圖。翻譯過程中,譯者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理解電影字幕的前提下,深入探究,了解每一個電影故事,追尋其背后的交際意圖,如此方能整合出適應選擇度更高的譯文。

    四、結語

    當前,中國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占據(jù)文化軟實力高地,對我國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十分關鍵。電影作為文化輸出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字幕翻譯作為溝通的橋梁,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從生態(tài)翻譯學的視角來看,電影《長津湖》的字幕翻譯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相對和諧統(tǒng)一的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了“譯者中心”的翻譯理念,強調(diào)了譯者的主觀能動性,遵循了多維度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的翻譯原則,踐行了原語系統(tǒng)和目標語系統(tǒng)的適應性選擇轉(zhuǎn)換,整合出了適應選擇度高的譯文。且譯文總體通暢流利、表達明晰,符合原語讀者和目標語讀者的期待??梢?,生態(tài)翻譯學為電影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徑,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故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帶來了新希望。期待未來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視角不斷深入,廣度不斷拓寬,進行諸如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態(tài)范式、關聯(lián)序列、生態(tài)理性、譯者主體性等方面的研究。希冀未來我國更多學者能夠豐富字幕翻譯研究,提高譯文的整合度,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將中國文化軟實力成功輸出[16],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助力。

    猜你喜歡
    長津湖字幕譯者
    血戰(zhàn)長津湖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學與玩(2022年8期)2022-10-31 02:42:48
    Word和Excel聯(lián)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長津湖歸來
    冰雪長津湖 初醒冬與獅——《長津湖》推介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整合適應選擇度下的動畫電影字幕翻譯——以《冰河世紀》的字幕漢譯為例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7
    論紀錄片的字幕翻譯策略
    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從翻譯的不確定性看譯者主體性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9
    赣榆县| 汤阴县| 天气| 洛南县| 万源市| 玉门市| 泽州县| 沽源县| 大关县| 来宾市| 名山县| 南开区| 木兰县| 积石山| 庄河市| 连平县| 板桥市| 白城市| 禹州市| 得荣县| 图木舒克市| 兴国县| 梅州市| 工布江达县| 睢宁县| 宁阳县| 增城市| 贵定县| 伽师县| 天长市| 宁国市| 阳信县| 仙桃市| 叙永县| 丹寨县| 同仁县| 同心县| 象州县| 昌乐县| 泗阳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