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審美教育通過其豐富的內(nèi)涵、多樣的形態(tài)、鮮明的特性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益于增強大學生的信仰信念信心,強化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促進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發(fā)大學生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要深入挖掘紅色文藝的獨特育人因素,通過紅色審美教育進入第一課堂、深入第二課堂、融入第三課堂,有效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引導大學生自覺承擔歷史所賦予的使命,爭做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紅色審美教育;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3851 (2024) 04-0180-08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d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ONG Yangjing, WU Xuebing
(College of Marxism,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Red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its rich connotations, diverse forms,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t is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ir faith and confidence, strengthen their Marxist beliefs and the lofty ideals of communism, boost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pire them to firmly believe i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deeply explore the unique educational factors of red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o integrate red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first classroom,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the third classroom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guide them to consciously undertake the mission entrusted by history, and strive to become a new generation with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Key words:red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了“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1]42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是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精神密碼?!靶挠兴?,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sup>[2]新時代大學生恰逢其時,須與時代同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紅色審美教育通過其豐富的內(nèi)涵、多樣的形態(tài)、鮮明的特性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能滿足新時代新征程對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殷切期望,又能推動高校文化育人,打造良好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新環(huán)境。
當前,國內(nèi)學者對于審美教育的內(nèi)涵、價值意義均進行了豐富的探討,但對紅色審美教育的研究相對較少。馬思其[3]從紅色文化內(nèi)涵的美育教育資源和美學價值出發(fā),認為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在高校審美教育工作中的時代價值和實踐路徑具有重大意義。饒勇等[4]注重從審美的角度來論述紅色教育,強調(diào)要從受教育者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并在轉化中進行審美滲透。張英[5]認為紅色經(jīng)典作品中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對于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主流價值觀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應的實踐對策。鄧歡等[6]從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化的發(fā)展要求及其與審美教育深度融合的具體思路,論述了審美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端正審美認知、提升精神涵養(yǎng)、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潛能??傮w而言,學界對于紅色文化資源以及審美教育已有較為豐富的研究,但其中缺少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審美功能展開教育教學研究,并且相關研究成果側重于從紅色文化資源和審美教育兩個層面論述,鮮有學者將二者結合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從紅色審美教育的內(nèi)涵、形態(tài)、特性出發(fā),深入挖掘紅色文藝的審美育人功能,探究其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意蘊,并提出相應的實踐途徑,以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探索紅色審美教育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新時代培養(yǎng)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紅色審美教育的內(nèi)涵、形態(tài)及特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寫到:“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sup>[7]他充分肯定了美育對塑造美好心靈的重要作用。審美教育自古以來就是育人的主要方法之一,紅色審美教育以紅色文藝和其中所蘊含的革命理想為教育內(nèi)容,強調(diào)通過學習和欣賞紅色文藝作品,提升人們的審美素養(yǎng)和文化品位,旨在加強人們的理想信念,強化其責任擔當、吃苦耐勞、不懈奮斗的精神品質(zhì)。紅色審美教育正是運用紅色文藝經(jīng)典作品對人們進行品德、意志、情操上的培育,提升其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增強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從而使大學生更加堅定理想信念。
(一)紅色審美教育的內(nèi)涵
紅色審美教育強調(diào)紅色文藝中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傳承,旨在“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 [8],其內(nèi)涵涵蓋了人格教育、情感教育和藝術教育三個方面。
首先,紅色審美教育內(nèi)在包含著人格教育。蔡元培曾提到:“一個完整強健人格的養(yǎng)成,并不源于知識的灌輸,而在于感情的陶養(yǎng)。這種陶養(yǎng)就在于美育?!?sup>[9]169由此可見,紅色審美教育對于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其目的不僅在于培養(yǎng)人們形成良好的審美品味和審美觀念,更注重提高人們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水平,增強其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其成為新時代的優(yōu)秀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
其次,紅色審美教育內(nèi)在包含著情感教育。蔡元培認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sup>[9]195在紅色審美教育中,通過紅色文藝作品,人們不僅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和先進人物的事跡,更可以通過血性、豪邁、英勇、信念等情感元素的滲透,改變和提升自我的認知,提高自己的情感品質(zhì)。通過紅色審美教育,新時代大學生能夠從情感上建立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培養(yǎng)愛國愛民、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等良好的情感品質(zhì),不斷強化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
最后,紅色審美教育內(nèi)在包含著藝術教育?!八囆g教育——對藝術需要的教育、對藝術感召和理解的發(fā)展、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組成整個審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0]可見,藝術教育是紅色審美教育的重心,也是實施紅色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紅色審美教育以多種藝術形式,如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形式,借由紅色革命、民族團結、理想信念等主題向人們傳遞革命信仰,弘揚革命精神。具體來說,紅色審美教育通過對革命時期藝術作品中人物形象、歷史事件的介紹和講解,促使人們更好地理解與感受其中蘊含的精神品質(zhì),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
(二)紅色審美教育的形態(tài)
紅色審美教育通過弘揚紅色文藝經(jīng)典作品中承載的革命理想,培養(yǎng)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堅定理想信念。紅色審美教育具有多種形態(tài),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紅色審美教育具有教學形態(tài)。紅色審美教育在我國學校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教學上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如舉辦講座、班會、演講等,向學生介紹紅色文藝作品背后的革命歷史、革命文化、革命英雄,由此促進其理想信念的形成。通過不同的教學形態(tài),紅色審美教育能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全面和科學的學習途徑。這種教學使得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勇于擔當?shù)木窈蛨詮姷囊庵酒焚|(zhì),并且為實現(xiàn)個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而努力奮斗。
其次,紅色審美教育具有觀賞形態(tài)。“美育教學只在課室里進行是不夠的,還必須看,眼見為實,要到美術博物館看作品、珍品?!?sup>[11]紅色審美教育的觀賞形態(tài)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方式,比如對紅色建筑、紅色歌曲、紅色電影的欣賞。例如,一幅關于革命先烈的畫像或者一部激動人心的革命電影,其觀賞形態(tài)傳達出強烈的紅色情感和思想內(nèi)涵,能夠引導人們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堅定信仰和理想信念。但觀賞不僅僅是簡單的觀看或聽取,還需要觀眾對其內(nèi)在意義和歷史背景進行深入理解,真正領會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和價值意蘊。
最后,紅色審美教育具有實踐形態(tài)。紅色審美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理論的宣傳教育,更是一種生動的實踐。紅色審美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實踐形式來開展,例如通過紅色書畫創(chuàng)作、紅色音樂創(chuàng)作等個人或集體活動,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修養(yǎng)和創(chuàng)作水平。通過這些實踐形式,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體驗紅色文藝作品背后的內(nèi)涵和精神,加深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識和感悟,進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由此達到堅定理想信念的成效。
(三)紅色審美教育的特性
紅色審美教育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審美教育,其特性主要包括情感性、形象性、感染性、創(chuàng)造性。首先,紅色審美教育具有情感性。情感性是紅色審美教育的首要特性。這里所說的情感性不僅僅指以情感為媒介來進行教育,更重要的是紅色審美教育能夠激發(fā)情感、動人心弦、陶冶情操。其通過紅色文藝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等情感因素,引導人們正確地感受和理解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意義,從而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愛國情感、集體榮譽感以及優(yōu)良品質(zhì)。
其次,紅色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性。形象性是紅色審美教育的主要特性。在紅色審美教育中,通過豐富多彩的形象藝術表現(xiàn)形式,如繪畫、雕塑、影視作品等,將抽象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等轉化為具體意義的藝術形象,并通過這些形象來傳遞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體驗。這種形象性的表現(xiàn)方式,可以讓人們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感受到紅色藝術和文化的內(nèi)涵和價值,有利于增強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再次,紅色審美教育具有感染性。感染性是紅色審美教育的重要特性。紅色審美教育能夠使人產(chǎn)生共鳴,在紅色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人們能夠感受到紅色文藝作品所蘊含的價值,這些價值往往與人類共同的追求息息相關,能夠激發(fā)出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共鳴。此外,在紅色審美教育中,人們還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文化藝術形式,這些文藝形式不僅能夠給人們帶來審美享受,更能夠從感性上影響和塑造人們的情感素質(zhì),培養(yǎng)人們崇高的品德和優(yōu)秀的人格特質(zhì)。紅色審美教育的感染性能夠激發(fā)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熱情和動力,培養(yǎng)其高尚的情感素質(zhì),提升其審美修養(yǎng)和價值觀念。
最后,紅色審美教育具有創(chuàng)造性。受教育者在接受紅色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可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創(chuàng)造才能。紅色審美教育注重對紅色文藝經(jīng)典作品背后的革命英雄和先進事跡的講解和挖掘,同時呈現(xiàn)出具有時代特點的形式和審美風格,如紅歌、紅舞、紅戲等,這些形式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性和表現(xiàn)力,可以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紅色審美教育將紅色文藝作品作為源頭,融入到現(xiàn)代教育中,既能傳承紅色文化的精髓,又能激發(fā)受教育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
信念教育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中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為一生的奮斗奠定基石?!?sup>[12]紅色審美教育運用紅色文藝經(jīng)典作品,向大學生展現(xiàn)了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烈士的不懈奮斗,彰顯了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詮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內(nèi)涵,蘊含著理想信念教育最深刻的內(nèi)容。將紅色審美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信念的應有之義。
(一)大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精神引擎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sup>[1]65大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學習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注重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培養(yǎng)與塑造。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最高理想,而這個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斗的?!?sup>[13]將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激發(fā)愛國熱情,提升奮斗精神。
首先,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加深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偉大歷史的了解。通過學習紅色文藝背后的革命歷史,了解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大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重要意義。紅色審美教育強調(diào)傳承紅色基因,發(fā)揚紅色文化,弘揚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nèi)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從而引導其堅定信念、追求真理、奮發(fā)有為。其次,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革命歷史中,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通過紅色審美教育,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應當肩負起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責任和使命,使自身具備追求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并積極為之努力奮斗。最后,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在心靈深處建立對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認同,進而以此為指引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價值追求。例如,以紅色題材小說《保衛(wèi)延安》《林海雪原》、紅色繪畫《革命理想高于天》《黃河頌》等為教育內(nèi)容,將其中塑造的革命英雄形象,及其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呈現(xiàn)給大學生,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對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熱愛和信仰,激發(fā)其為實現(xiàn)這一偉大目標而奮斗的動力,使其成為擁有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
概言之,紅色審美教育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趨勢,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使大學生自覺爭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將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僅可以夯實大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這一目標,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能夠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在未來的發(fā)展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堅定。
(二)大學生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深厚基石
“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sup>[1]42新時代的大學生需要始終關注自身的成長與實踐,同時肩負起社會責任,承擔起歷史使命。紅色審美教育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作為教育內(nèi)容,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內(nèi)涵,將其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首先,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大學生通過欣賞和學習紅色繪畫、紅色音樂、紅色電影等多種形式的紅色文藝作品,以愉悅、感動的方式接受宣傳教育,深入地了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重要經(jīng)驗,潛移默化地接受其中的思想和理念[14]。例如,黃自譜寫的抗戰(zhàn)歌曲《熱血歌》,運用鏗鏘有力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詞,記錄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有志人士鼓舞群眾同仇敵愾、共保河山的場景,這種深刻的歷史感受更加強化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通過紅色審美教育的學習和實踐,大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負國家建設的重大責任,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其次,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其始終保持對祖國的熱愛,為祖國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力量;同時大學生能夠在紅色文藝作品中感受到對社會主義的美好追求和對人類文明進步的無限希望,進而堅定自己追求共同理想的意志和信心。最后,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推動大學生一代成為有信仰、有擔當、有作為的時代新人的必經(jīng)之路。通過紅色審美教育,大學生能夠堅定信念、凝聚力量,成為新時代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的生力軍,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努力奮斗。
(三)大學生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信念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diào):“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sup>[15]這為新時代大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zhì)、錘煉意志、堅定理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進入新時代,奮進的人物和事跡不斷涌現(xiàn),為紅色審美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樣本,注入了創(chuàng)新的內(nèi)涵。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理想信念的時代要求,既在于其新穎且生動的藝術教育形式,又在于通過藝術中珍藏的革命精神,激發(fā)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首先,紅色審美教育可以讓大學生在不同的紅色藝術文化體驗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對紅色藝術及文化的需求。這種藝術和文化體驗的多樣化,不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更能夠塑造獨立思考的個性和價值觀,促使他們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沿,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其次,紅色審美教育注重引導大學生思考傳統(tǒng)觀念下藝術和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趨勢,以及國際上藝術和文化的交流,旨在提高大學生藝術和文化水平,培養(yǎng)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在紅色審美教育的激發(fā)下,新時代大學生能夠深刻而前瞻地思考中華民族復興發(fā)展道路的前景和方向。例如,遼寧省舉辦的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大賽、上海市舉辦的上海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等,融理想信念教育、紅色文化、創(chuàng)新應用為一體,既注重藝術性,又注重實用性和市場轉化因素,旨在用現(xiàn)代技術為紅色文藝創(chuàng)新賦能,為紅色事業(yè)添加翅膀。因此,大學生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敏銳的思辨與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以更大的激情和動力投身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才能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最后,將紅色審美教育有機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推動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深入挖掘紅色文藝作品和傳承紅色文化,讓其在接受現(xiàn)代化教育的同時,不忘民族之根本,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保持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獨特性和吸引力,使大學生能夠主動接受、參與其中,這是一個難點問題。傳統(tǒng)的紅色審美教育主要以文字和影像資料為主要手段,但這種單一的教育方式可能無法吸引和激發(fā)大學生的興趣?,F(xiàn)代大學生更加喜歡多樣化、互動性強的教育形式,如影視劇、游戲、動漫等。因此,有必要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使紅色審美教育與現(xiàn)代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和文化背景相結合,激發(fā)大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共鳴。
三、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
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過紅色審美教育進入第一課堂,打造紅色審美精品課程;深入第二課堂,開展紅色審美專題活動;融入第三課堂,打造紅色審美數(shù)字平臺來實現(xiàn)。深入研究紅色文化之美、社會主義建設之美、改革創(chuàng)新之美、民族偉大復興之美,使大學生深刻領悟紅色審美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將理想信念深刻融入大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判斷力和政治責任感,使其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chǎn)主義信念,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引導大學生沿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前進。
(一)進入第一課堂:打造紅色審美精品課程,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吸引力
第一課堂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場所,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而紅色審美教育作為一種集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的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地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高校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導向,并充分挖掘其他可行性課程資源,使其蘊含更為深刻的內(nèi)容,貫徹學校教育中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方針[16]。深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借助紅色藝術及文化的效力,豐富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因此,紅色審美教育進入第一課堂,構建紅色審美精品課程,對于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至關重要。
一是紅色審美精品課程應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選題,選取與理想信念緊密相關的主題,打造《紅色經(jīng)典導讀》《紅色文藝鑒賞》《紅色藝術創(chuàng)作》等核心課程,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大學生在提升審美能力的同時,感受到紅色精神的力量。二是紅色審美精品課程應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展示紅色文化和藝術的魅力與內(nèi)涵,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在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上,可以通過深入研究紅色文藝的歷史背景、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引導大學生對紅色文藝進行批判性思考,探討其與當代社會的聯(lián)系和意義,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內(nèi)容的廣度上,可以涵蓋不同領域的紅色文化和藝術,如紅色音樂、紅色電影、紅色文學等,以豐富大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提高文化素養(yǎng)。同時引入國內(nèi)外政治文化的比較研究,以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通過邀請黨史專家、紅色文化研究者等權威人士作為課程嘉賓,為大學生搭建一個與紅色文化專家學者交流互動的平臺。此外,紅色審美精品課程可以融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虛擬實景展示等,使課程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三是紅色審美精品課程應細化和完善對課程的評估、反饋機制。設置相關考核指標,對紅色審美精品課程進行評估和改進,除了傳統(tǒng)的考試和論文,還可以引入演講比賽、創(chuàng)作展示等形式,以全面評價大學生對紅色審美精品課程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同時,建立大學生對紅色審美精品課程的反饋機制,收集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和建議,使課程更加符合大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不斷提高紅色審美精品課程的質(zhì)量。
總之,紅色審美教育進入第一課堂,需要構建紅色審美精品課程、創(chuàng)建適合的教育載體和加強評估反饋機制等多個層面的努力,形成一個系統(tǒng)而完善的紅色審美教育實施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將他們培養(yǎng)為有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年。
(二)深入第二課堂:開展紅色審美專題活動,增進理想信念教育體驗感
第二課堂是指學生在課外時間參與的各種課外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包括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藝術體驗等,是與正式課程相對應的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案咝5诙n堂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時空延伸,是高校落實以美育人工作任務的重要陣地和平臺,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7]因此,紅色審美教育深入第二課堂,通過開展紅色審美專題活動,能夠更好地增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驗感,使大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革命時期的精神以及理想信念的崇高。紅色審美教育深入第二課堂,開展紅色審美專題活動,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依托社團活動。鼓勵學生成立以紅色文藝為主題的社團組織,并打造一股專業(yè)的師資力量。例如,成立紅色歷史研究社、紅色藝術表演社、紅色攝影社、紅色讀書社等,這類社團可以組織開展有關紅色審美主題的講座、座談會、演講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通過社團活動,提高大學生對紅色審美教育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以增進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深刻理解。二是借助社會實踐。組織大學生參與紅色歷史遺址的考察、紅色文物的保護修復等實踐項目,通過實際體驗,大學生可以更加深入感受紅色歷史的精神底蘊和文化價值。例如,參觀烈士革命舊址,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參與紅色文物保護,感受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三是利用志愿服務。開展紅色審美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包括舉辦紅色文藝講座、展覽和演出,為社區(qū)居民普及紅色文藝知識,進行紅色文藝入鄉(xiāng)等志愿項目,以此激勵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形成勇于擔當?shù)钠焚|(zhì)。四是借助藝術體驗。通過欣賞紅色題材的舞臺劇、音樂劇作品,參觀紅色藝術展覽等藝術體驗,大學生能夠深度感受紅色審美的情感力量和美學魅力,更加直觀地體會紅色歷史的榮光與偉大,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紅色文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活動,利用所學知識和理念進行創(chuàng)作,以激發(fā)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動力,逐步養(yǎng)成弘揚真善美、抵制假惡丑的價值觀,增強自身的信念信心。
總而言之,將紅色審美教育深入第二課堂,開展紅色審美專題活動,由此增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體驗。紅色審美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以及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紅色審美教育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培養(yǎng)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質(zhì)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融入第三課堂:建設紅色審美數(shù)字平臺,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時代性
數(shù)字化背景下,網(wǎng)絡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已經(jīng)成為對學生思想意識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第三課堂”[18]。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載體需要根據(jù)新時代的發(fā)展背景與大學生成長的特點及時更新,將紅色審美教育與時代相融合。因此,將紅色審美教育融入第三課堂,在數(shù)字賦能場域中建設紅色審美數(shù)字平臺,是順發(fā)展之“勢”、應現(xiàn)實之“需”、達育人之“要”,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性。通過多元化的紅色審美資源,使大學生深入了解和感受黨的光輝歷程,極大地調(diào)動其審美興趣,帶來新的審美體驗。
運用前沿媒體技術建設紅色審美數(shù)字平臺,一是資源整合數(shù)字化。近年來,多地政府及高校陸續(xù)依托本地紅色資源搭建起了紅色資源庫,通過數(shù)字資源庫,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和學習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提高他們對紅色藝術、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資源庫還可以提供搜索和篩選功能,便于大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求找到相關的紅色審美資源,提升學習、體驗的效果。例如,由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開發(fā)制作的“杭州紅色資源”微信小程序,著力打造紅色資源一站式體驗服務平臺。該平臺將杭州市109處革命遺址遺跡和紅色紀念場館匯聚于此,并且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豐富的瀏覽形式,為大眾尋訪紅色印記提供指引,實現(xiàn)了“線上打卡+線下參觀”相結合。二是展覽空間數(shù)字化。利用數(shù)字技術創(chuàng)建虛擬展覽空間,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大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或手機參觀紅色審美展覽。通過在線展覽平臺,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和節(jié)奏安排參觀展覽,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高學習的自由度和靈活性,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歷史文化的莊嚴,體驗紅色審美的獨特魅力。三是實景演繹數(shù)字化。利用高度還原真實場景的技術,通過現(xiàn)實場景與虛擬技術的結合,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出情景式、沉浸式、互動式的紅色場景體驗,幫助大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紅色歷史文化、體會紅色審美。如2018年推出的紅色VR游戲《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是一款以紅色革命為主題的虛擬實景游戲。體驗者可以通過扮演紅軍或敵軍,身臨其境地體驗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由此更加深入地體悟紅色歷史文化與紅色精神。使理想信念教育從“理論說教”變?yōu)椤扒榫掣姓佟?,從“大水漫灌”變?yōu)椤熬珳实喂唷?,從“有限時空”變?yōu)椤盁o限時空”,使其更加具有時代特點,能夠直抵人心、鑄魂育人。
概言之,紅色審美數(shù)字化平臺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大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資源和更豐富的教學手段,使得紅色審美教育更好地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提升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性。數(shù)字化平臺因具有互動性和個性化特點,能夠激發(fā)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提升其對紅色審美的認同和情感共鳴,進而夯實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根基。同時,通過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和載體,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為紅色審美教育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將紅色審美教育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積極貢獻[19]。
四、結 語
紅色審美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又是傳承紅色文化、賡續(xù)紅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紅色審美教育的內(nèi)涵、形態(tài)及特性,從推動大學生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促進大學生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發(fā)大學生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等三個層次分析了紅色審美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意蘊;從紅色審美教育進入第一課堂、深入第二課堂、融入第三課堂等方面探索了紅色審美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為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供了有益借鑒。今后還需要結合時代特點,結合紅色審美教育特性,根據(jù)新時代大學生的審美需求,不斷總結實踐經(jīng)驗,推進紅色審美教育的深入發(fā)展,不斷豐富并完善紅色審美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此外,還要深入挖掘紅色審美教育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意蘊,優(yōu)化二者融合的實踐路徑,以此增強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yǎng)大學生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使其能夠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fā)、勇毅前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報,2020-07-01(001).
[3]馬思其.紅色文化與高校美育工作融合發(fā)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51):149-152.
[4]饒勇,鄒小華.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中的審美滲透[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4):62-63.
[5]張英.紅色經(jīng)典審美教育與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培養(yǎng)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2):76-78.
[6]鄧歡,王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育深度融合的理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6):71-73.
[7]新華社.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回信強調(diào) 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J].美術,2018(10):6.
[8]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01).
[9]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
[10]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zhì)[M].凌繼堯,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200.
[11]吳冠中.審美力[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20:209.
[12]習近平.切實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黨賦予的使命任務 充分激發(fā)廣大青年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N].人民日報,2023-06-27(001).
[13]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5.
[14]姚圓圓,郭玉宇,裴瀚云,等.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之內(nèi)容與路徑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3(2):173-177.
[15]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1-07-02(001).
[16]王建東,王焱林,閆沛興.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遵循[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1):17-21.
[17]王冠英,周炯焱.高校第二課堂美育現(xiàn)狀審視與優(yōu)化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1):50-52.
[18]沈崴.“第三課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7):112-115.
[19]王漢卿,曹海燕.新時代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學內(nèi)涵與實踐路徑探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23(增刊2):137-139.
(責任編輯:陳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