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學科教學是近年來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課程組織與實施形式。教師將之運用到
小學語文課堂上,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規(guī)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促進教
師專業(yè)發(fā)展。然而,當前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存在部分教師不重視、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能力不足
、學校缺少支持跨學科教學的環(huán)境等問題。對此,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提高教師對跨學科教學的重視
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營造跨學科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
關鍵詞 語文教師;跨學科教學;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4)08-0036-03
跨學科教學是近年來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課程組織與實施形式。不少研究者認為,通過開展跨學科教學,使教學呈現整體性和跨學科特征,引導學生進行交織性思維,有利于知識建構和知識遷移,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通過剖析語文教師在跨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一、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的意義
跨學科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思路,將之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跨學科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規(guī)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內部心理結構的過程,它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還包括大量的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鐚W科教學注重學科教學要延展到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中,建立各學科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1]這有助于豐富學生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提升學生綜合性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就語文談語文,沒有對語文現象和知識本質進行深入挖掘,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會使語文學習變得枯燥無味。
其次,跨學科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天賦、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fā)揮??鐚W科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它打破學科間的界限,實現相關學科間的互動與融合。這種融合可以提供給學生新的學科視角與思路,從而有助于學生構建出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
最后,跨學科教學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開展跨學科教學對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師需要強化對跨學科教學法的學習研究??鐚W科教學有其固有的教學流程、組織方式和實施要求等,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跨學科教學,需要教師全面掌握跨學科教學的實施方法。二是教師需要強化對相關學科的學習了解??鐚W科教學要求教師熟知并掌握本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知識,并能將這些知識與語文知識建立實質上的關聯,這有助于語文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提升學科教學能力。
二、當前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不重視跨學科教學
雖然跨學科教學在促進師生成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并未給予跨學科教學足夠的重視。[2]
第一,在教學設計方面,部分教師過分依靠課本,缺少對歷史、科學、藝術等學科知識的整合。例如,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很多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詩歌的語言欣賞、意境構造上,忽視了詩歌中包含的歷史背景、科學知識,以及其中的文化底蘊。這種教學模式既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又使他們無法獲得全面和深刻的認識[3]。
第二,在教學方法上,部分教師習慣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不能很好地運用項目式學習、主題式探究等體現跨學科教學的方法,造成了跨學科教學的僵化與牽強附會。這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能力的發(fā)展。
第三,在教學評價方面,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多學科素質與能力的考核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與發(fā)展?jié)撃?,還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阻。
(二)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能力不足
跨學科學習是一種融綜合性與探究性為一體的深度學習方式。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跨學科教學中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便是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能力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思維方式固化以及缺乏跨學科學習的動力和方法等方面。
首先,受現行分科教學方式的影響,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分科學習的習慣,這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知識學習割裂的問題。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很多學生只從一個學科的視角來考慮問題,如在分析諸葛亮的人物特征時,會認為他是一位有著大智慧的人,但卻不能聯想到諸葛亮的智慧來源于其能有效利用地理、天文等知識。
其次,由于習慣于按照教材設定的邏輯順序開展語文學習,學生容易產生固化的思維方式,將語文學習活動局限在某一種方式上。實際上,跨學科學習是對多種學習方法的整合和靈活運用,包括合作學習、發(fā)現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調查式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等。而學生習慣于進行單一的學習活動,將不利于教師深度開展跨學科教學。
最后,學生缺乏開展跨學科學習的動力和方法??鐚W科學習要求學生主動去尋找和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學意識和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往往較弱,導致跨學科學習效果不佳。
(三)學校缺少支持跨學科教學的環(huán)境
跨學科教學是一種體現新教育理念的教學實踐,其開展不僅需要師生的深度參與,還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一些學校缺少支持跨學科教學的環(huán)境,導致語文教師較少在課堂中嘗試開展跨學科教學,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學校缺乏變革現行教育教學模式的動力和勇氣。在以考試成績?yōu)橹饕罁饬繉W校辦學質量沒有徹底改變的情況下,面對教育教學變革,不少學校不敢“冒險”行動,而是固守所謂“經過時間檢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就導致跨學科教學等新形態(tài)教學方式難以在課堂中得到實踐,從而導致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嘗試受阻。
第二,功利性的教育改革導向,使得教師不愿承擔風險開展教學實驗。一些學校認為,既然新技術的運用會在短期帶來極大的收益,那么跨學科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必然也能夠產生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實際上,這種認識忽視了跨學科教學的復雜度和難度,也沒有看到教育影響的長期性特征。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價值觀,容易導致語文教師因為擔心短期看不到效果而受到“懲罰”,不敢將跨學科教學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
第三,跨學科教學理念的出現時間晚,且在教育領域尚未出現典型的教學改革案例,通常較少獲得學校關注。在集體性的培訓學習中,學校更愿意組織開展一般性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方法與技能方面的學習培訓,較少關注教師跨學科教學知識的獲得。此外,跨學科教學需要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資源,但因跨學科教學集體教研或學習培訓的缺失,很少有教師能夠有效獲得語文以外的其他學科相關資源。這使得語文教師無法給學生展示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不能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
三、小學語文教師跨學科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提高教師對跨學科教學的重視程度
實施跨學科教學,語文教師是行為主體,因此必須要從提高語文教師的思想認識方面入手。
一是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強對跨學科教學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使教師充分認識跨學科教學的重要性。例如,教育部門和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跨學科教學研討會、專題培訓等多種方式,加深語文教師對跨學科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也可以把跨學科教學技能引入教師的考核之中,并把它和教師的晉升、獎勵結合起來。例如,學校可以設置“跨學科教學優(yōu)秀教師”獎,獎勵那些在跨學科中成績優(yōu)異的教師,以此來激勵其他教師的工作熱情與創(chuàng)新[4]。
二是語文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加強多學科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參加各類培訓,加深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把握。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多看一些歷史、地理和藝術方面的書,理解它們和語文課程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跨學科教育[5]。
三是語文教師在開展跨學科教學中要深刻感受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益處。例如,在教學古代詩詞《靜夜思》時,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和地理等有關內容,使學生知道唐代的歷史和作者的生活經歷,加深學生對詩詞內容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跨學科的學習,如繪畫、音樂等,使學生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體會到詩歌的美。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是語文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關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
首先,語文教師可以組織跨學科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將“草船借箭”這一概念與相關的史實聯系起來,讓他們了解到“草船借箭”的時代含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物理學科的知識,讓學生探討草船借箭背后的力學原理。這樣的學習任務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跨學科思維。
其次,語文教師在跨學科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對各學科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跨學科知識競賽、評價學生的跨學科作品等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跨學科學習。
最后,語文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鐚W科學習并非單純地把各領域的知識進行堆積,而應該把它們進行整合,使之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學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方式,讓跨學科學習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
(三)營造跨學科教學的良好環(huán)境
跨學科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落實,需要學校營造良好的支持教師進行教育改革的環(huán)境。
第一,學校應該積極轉變辦學觀念,為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提供制度支持。學校應出臺相關制度支持和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針對跨學科教學開展專題培訓、集體教研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教改氛圍。同時,學校也應采取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教師教學改革的成效,讓教師無后顧之憂。
其次,學校應提供豐富的跨學科學習資源。通過提供豐富的跨學科教學資源,幫助教師加深對各學科關聯性知識的認識,從而降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難度,提升跨學科教學的有效性[6]。例如,在教學《涼州詞二首》這一古詩時,當講解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地理博物館資源,讓學生了解黃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點等,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最后,學校還應鼓勵教師之間進行跨學科合作。這種合作不僅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學習,還可以共同開發(fā)跨學科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跨學科學習體驗。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和歷史教師一起,共同開發(fā)一門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跨學科課程。在這門課程中,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到語文和歷史的知識,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發(fā)展脈絡。
(張淑平,閩清縣東橋鎮(zhèn)中心小學,福州 350818)
參考文獻:
[1] 羅雪梅.跨學科視角下的說明文閱讀教學設計策略——以部編八年級說明文單元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 2024(2):36-39.
[2] 崔亞貝,韓晗.小學語文教師跨學科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進對策[J].教學與管理,2024(3):55-60.
[3] 張小燕. 基于項目式學習探索初中語文跨學科教學——以《醉翁亭記》為例[J].中學語文,2023(29):109-110.
[4] 夏娟.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探討[J].安徽教育科研,2023(1):32-34.
[5] 張勇.跨學科語境下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與專業(yè)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2(35):27-29.
[6] 黃雅蕓.同課異構,美美與共——由《新生命》美術、語文跨學科教學談開去[J].東方娃娃·繪本與教育,2021(12):46-47.
責任編輯:謝先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