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球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革命精神既包括廣義上而言的反壓迫精神,又包括狹義范圍中所有具體形態(tài)的革命精神。根據(jù)中央黨史文獻研究所的梳理,不同革命時期、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中國共產黨人所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就有91 種之多。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抒發(fā)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xiàn)在發(fā)揚出諸多精神,紅色船艦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卓越精神影響深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
羅榮桓(1902—1963),湖南衡山縣土字第十四區(qū)南灣新大屋(今衡東縣榮桓鎮(zhèn)南灣村)人,1902 年11月26 日出生,羅榮桓同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羅榮桓同志的人生,就是戰(zhàn)斗的人生,也是光榮的人生。他創(chuàng)建并發(fā)展了人民軍隊,為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保衛(wèi)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立下了卓著的功勛,深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革命精神是理想信念、意志品質、思想道德、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概括性表達,革命精神的形成來源于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以及黨員展現(xiàn)出來的精神[1]。中國革命精神產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并且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當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在不斷發(fā)展和獲得新的形態(tài)和內涵的中國革命精神。羅榮桓革命精神是指羅榮桓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跟隨中國共產黨,為完成在革命、建設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歷史任務和使命而形成的革命精神。
1.忠誠于黨,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堅定
在革命時期,羅榮桓毅然投入黨組織的懷抱[2]。入黨之后,中共湖北省委派羅榮桓前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1927 年9 月,軍隊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了改編,特務連黨代表將由羅榮桓擔任,同時也成為我軍歷史上最早的七個紅軍連隊黨代表之一。羅榮桓元帥之女羅北捷在紀念八路軍第115 師入魯抗戰(zhàn)勝利80 周年座談會上,深情回顧了八路軍115 師入魯作戰(zhàn)勝利的光輝歷史,宣傳、弘揚了人民軍隊面對強敵英勇作戰(zhàn)、有我無敵、勇于犧牲的民族血性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3]。
2.矢志不渝,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羅榮桓臨終前依然記掛著黨的工作,他臨終前對子女們說:“我什么也沒有給你們留下,只希望你們堅信共產主義,奮斗到底!”1963 年12 月16 日,羅榮桓同志逝世。正是因為他原則性強,對黨忠誠,在黨的團結中也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羅榮桓在政工領域具備良好的理論素養(yǎng),實踐經驗豐富,被譽為政治工作巨匠。將政治教育思想運用到軍事斗爭上,在思想上瓦解敵人的攻勢。羅榮桓認為,要貫徹“政治攻勢為主、游擊戰(zhàn)為輔”的方針,將政治攻勢與軍事斗爭相結合。用點“紅黑點”、記“善惡錄”爭取偽軍的方式在山東各地普遍采用。1943 年,7000 多名偽軍被瓦解,與此同時有一千多個內部秘密關系被建立起來,以此為基礎的政治攻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
羅榮桓始終將“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這一意識貫穿在政治工作之中。羅榮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羅榮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很強的獨創(chuàng)性,在很多方面有著鮮明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群眾利益;注重宣傳,營造強大輿論氛圍;多種途徑,確保工作正常進行;堅持原則,保持實事求是作風;突出重點,保證最優(yōu)的教育效果[5]。
1.工作上公正嚴明,以身作則做表率
羅榮桓在工作當中堅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監(jiān)委書記,認真抓好黨的紀律建設。他曾說黨的紀律是嚴肅的,但也不能將以偏概全,用一點錯誤否定一個人所作的所有事情。作風上,他努力培養(yǎng)高尚情操,從不要求什么特殊的照顧,四張?zhí)梢蔚墓适卤闶亲钌鷦拥捏w現(xiàn)。不僅如此,他親自寫信婉言謝絕將衡陽的衡山中學改名為“榮桓中學”,反對當?shù)貙λ麄€人的宣傳和頌揚。
2.生活上不徇私情,甘做黨和人民的“老實人”
在生活中,他是一個熱愛家鄉(xiāng)、關愛親友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辦事講原則、從不徇私情的人。面對想要以他親戚名義免費坐火車上北京的鄉(xiāng)鄰,他告誡時任衡陽鐵路局局長郭維城不可讓他們免費坐火車,不能搞特殊化。面對女兒,他既力所能及地寄送布料、毛衣,又堅持原則不予特殊照顧,特別是在子女找工作需要照顧的時候。羅榮桓自投身革命以來,始終將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工作當中兢兢業(yè)業(yè),甘愿為黨和人民服務,任勞任怨。羅榮桓在黨內擔任總政治部主任等職務,因工作較大,自身疾病經常發(fā)作。
羅榮桓元帥生平業(yè)績陳列館內并排擺放著兩雙舊皮鞋,左邊這雙鞋子是羅榮桓1955 年授勛時穿的,叫做將校靴,右邊這雙鞋子是他日常所穿的三接頭皮鞋。這兩雙鞋不只是羅榮桓穿過,他的兒子羅東進以及侄兒羅勇進在羅榮桓逝世后也穿過。鞋子雖然很普通,但是卻歷經了兩代三人。羅榮桓一生簡樸,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子女的教育也十分嚴格,衣服鞋子破了,經過簡單的修補之后又繼續(xù)穿。1963 年病重時,他對妻子和孩子交代,在他過世后不要再住在分給他的房子里了,搬到普通房子居住,不要搞特殊化。同時還交代沒有遺產留給妻子和孩子,就留給他們一句話,堅信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跟共產黨走。羅榮桓去世后,妻子林月琴獨自撫養(yǎng)家里五個孩子,連給兒女買新衣、新鞋的錢都拿不出來。兒子羅勇進穿的是三連襟皮鞋。羅榮桓的這兩雙舊皮鞋又給兩位晚輩穿了十多年。這兩雙皮鞋看出了羅榮桓廉潔、嚴謹家風;也正是這兩雙皮鞋,見證了他一生清廉的崇高品質。
作為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紅色基因鋪就的一條通往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人民英雄、愛國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一種能穿越時空、始終如一、永不褪色的中華民族脊梁托起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忘我的追求,是勇敢的奮斗,是自強不息的奮斗。羅榮桓革命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文化的瑰寶。對羅榮桓革命精神做系統(tǒng)的梳理,闡釋羅榮桓革命精神的當代價值,為堅定文化自信奠定了理論根基。引導新時代的青年學習羅榮桓革命精神,汲取革命精神的營養(yǎng),不斷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養(yǎng),在新時代取得新作為。新時期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對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革命精神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不僅要將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當中,也能進一步彰顯思政課的實踐性,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6]。此外,羅榮桓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他在戰(zhàn)爭時期和和平時期開展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僅對人民軍隊的建設和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在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能進一步拓展與應用。正確的價值導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優(yōu)質資源和優(yōu)良的文化內容。積極研究和發(fā)展革命精神,運用其研究成果,促使革命精神走進校園、課堂、教材等諸多環(huán)境中,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促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革命精神,將革命精神與當前的學習生活相互結合,為今后的生活與學習帶來更多的發(fā)展思路。走近羅榮桓元帥,傳承紅色基因,將思政課程的效果不斷放大,不斷夯實信仰基石。進一步強化思政教師能力,提升教師隊伍綜合能力,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作為大學生,要積極學習弘揚羅榮桓革命精神,切實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續(xù)擰緊思想“總開關”,堅定“主心骨”,筑牢“壓艙石”,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充分利用故居紅色資源,學習黨史、羅帥精神,銘記初心使命與責任擔當。高校方面通過主題教育、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內容,促使學生將紅色基因根植于自身。要以先進模范人物為標桿,培養(yǎng)有信仰、有責任、有擔當、有節(jié)氣的新時代大學生。
衡陽市衡東縣榮桓鎮(zhèn)南灣村的羅榮桓故居,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鮮明的紅色歷史基因,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故居陳列的一幅幅珍貴照片和重要的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將羅榮桓元帥輝煌的一生,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羅榮桓故居不僅蘊含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而且對人們學習羅榮桓革命精神供良好素材。故居紀念地、紀念物、標志物等都是承載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的事物,在當前對廣大黨員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促使其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積極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羅榮桓故居作為革命文物與紅色教育資源,在歷史文化遺產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除此之外,羅帥的崇高理想與新年也成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資源與素材,教育其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繼承,使其思想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與升華。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的意見》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xiāng)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進一步加快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步伐,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羅榮恒的家鄉(xiāng)在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榮桓鎮(zhèn),對羅榮桓革命精神的研究,可以促進當?shù)丶t色旅游的發(fā)展。不斷挖掘紅色旅游線路,借助當?shù)貎?yōu)勢打造紅色旅游品牌,以此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為群眾增收、提高群眾幸福注入動力。羅榮桓故居管理處與企事業(yè)單位簽訂共建協(xié)議,將教育與旅游相互整合,為當?shù)亟洕l(fā)展提供新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