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文
摘要:目的 分析橈骨遠端骨折采用石膏固定和夾板外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實驗組采用夾板外固定,對照組采用石膏固定,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骨折愈合時間、疼痛程度、生活質(zhì)量、腕關節(jié)活動及腕關節(jié)功能。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骨折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Cooney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Gartland-Weley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夾板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縮短骨折愈合時間,緩解疼痛感,提高生活質(zhì)量,且腕關節(jié)恢復程度更高。
關鍵詞:橈骨遠端骨折;夾板;石膏固定
日常生活中,外界暴力往往是誘發(fā)骨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老年人,骨骼強度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在受到外界暴力時往往難以支撐,十分容易造成骨折[1]。臨床上主要采用骨折斷端復位的方式進行治療,效果較好,有助于幫助患者恢復骨骼完整性。經(jīng)過復位治療后,臨床上通常會采用石膏與夾板等方式對骨折部位進行外固定,從而確保骨骼的有效愈合[2]。本研究旨在分析橈骨遠端骨折采用石膏固定和夾板外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27~70歲,平均(50.20±2.37)歲。實驗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25~71歲,平均(50.12±2.28)歲?;颊呒凹覍倬鶎Ρ敬窝芯績?nèi)容表示知情同意。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石膏固定:采用手法復位方法對患者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處理;隨后,使用較長的石膏超腕固定患者骨折部位;使用X線片進行復查,分析骨折固定情況?;颊呤喙潭?周后應進行門診復診,以便觀察骨折復位情況,避免出現(xiàn)移位問題。石膏固定3周后,更換功能位石膏托。固定4周后,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選擇是否去掉石膏托。去除石膏托后,引導患者利用相應的康復器具進行腕關節(jié)功能練習。
實驗組采用夾板外固定:利用正骨手法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觀察患者骨折部位情況,并靈活放置棉墊;隨后,選用“克雷斯”小夾板對患者掌、背、尺、橈等部位進行外固定。固定期間應注意合理控制加壓穩(wěn)定性,以免出現(xiàn)骨折移位。對于腕關節(jié),應通過超腕進行固定,同時有效控制夾板扎帶的松緊度。在復位完成后,結合X線檢查觀察患者復位情況。在康復階段,應關注患者康復要點。若患者出現(xiàn)肢體麻木,應及時入院尋求醫(yī)生幫助??祻碗A段,第1周是關鍵時間段,患者每2 d應入院進行1次復診,密切觀察夾板松緊情況及患者五指血運、感覺和活動功能;復查Ⅹ線觀察骨折端移位情況,以便于醫(yī)生根據(jù)康復情況及時調(diào)整小夾板。1周后,患者每4 d返院復診1次,4周后復查X線判斷骨折愈合情況,依據(jù)實際情況去除小夾板,并引導其進行腕關節(jié)活動功能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
(2)比較兩組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
(3)比較兩組生活質(zhì)量:使用問卷調(diào)查,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4)比較兩組腕關節(jié)活動性:采用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量表(Cooney)評估,得分越高表示腕關節(jié)功能越好。
(5)比較兩組腕關節(jié)功能:使用Gartland-Weley功能評分評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腕關節(jié)情況越好。
(6)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表示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表示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表示未滿足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實驗組骨折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實驗組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zhì)量比較
實驗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腕關節(jié)活動性比較
實驗組Cooney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5 兩組腕關節(jié)功能比較
實驗組Gartland-Weley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2.6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3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可導致患者手腕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對日常生活與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該疾病與外界直接或間接暴力因素有關,且暴力的方向、強度及患者受創(chuàng)時的姿勢都會對傷情有極大影響。通常情況下,發(fā)生骨折后,患者骨折部位可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腫痛。在臨床治療期間,主要采用石膏固定的方式進行外固定治療[3]。
然而,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患者骨折的同時相關部位會出現(xiàn)腫痛問題,而在石膏固定后的康復階段,待腫脹組織減輕后,石膏托的固定效果會顯著下降,不利于保障患者肢體固定的穩(wěn)定性,所以臨床上主要使用夾板治療改善這一不足。夾板外固定是我國中醫(yī)骨科疾病治療過程中的一種特色治療方法,可以根據(jù)患者骨折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夾板外固定,有助于促進骨折部位固定的穩(wěn)定性。同時,該療法可以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及時調(diào)整夾板的位置和固定強度,達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此外,在接受夾板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患肢血液循環(huán)的改善效果相對較好,有利于加快腫脹消退,促進患肢功能改善。在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夾板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韌帶、肌腱以及肌肉等組織功能,對骨折復位效果的提升和預后健康水平的優(yōu)化至關重要[4]。
因骨折治療期間,夾板可以通過結合扎帶和杠桿力等因素的約束,幫助患者平衡骨折部位肌肉張力和肢體重力,對于提高康復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治療模式并不會對患者其他組織功能造成影響,有利于降低肌腱粘連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腕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從治療安全性的角度來看,該療法不需要對石膏進行二次更換,降低了更換過程中對骨折部位造成創(chuàng)傷的可能性。此外,夾板治療價格低廉,可以充分減輕患者治療期間的經(jīng)濟負擔。從臨床應用的角度來看,大量研究資料顯示,與石膏治療相比,夾板治療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充分改善預后[5]。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骨折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VAS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Cooney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Gartland-Weley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夾板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水平相對更高,且骨折愈合用時更短,可以更好地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夾板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zhì)量,且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快。
參考文獻
[1] 于訓意.中醫(yī)手法整復閉合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尺橈骨遠端骨折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C].2019楚天骨科高峰論壇暨第二十六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年會論文集,2019:48-49.
[2] 王瑞龍.中藥外敷聯(lián)合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8,25(4):564-565.
[3] 李躍,萬春友,徐衛(wèi)國,等.指套懸吊牽引結合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新鮮閉合性橈骨遠端骨折[J].中醫(yī)正骨,2018,30(5):50-52.
[4] 任太全,劉勇,孫鋒,等.石膏、夾板分期交替固定在橈骨遠端骨折保守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0,17(8):86-91.
[5] 魏明,楊鳳云.手法整復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療效[J].醫(yī)療裝備,2020,33(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