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雅麗
【摘? 要】各地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本地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課教學,既有助于本地優(yōu)秀文化的宣傳,又有助于提高高中思政課堂的情感性。因此,教師要迎合大思政背景,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按照高中思政課程的教育要求,為學生整理豐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全方位地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路,使學生各項學習活動能夠具備較強的邏輯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大思政;文化資源;本地文化資源;高中思政課教學
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師在高中思政課中融合本地文化時要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在高中思政課中的關鍵點融合豐富的本地文化,逐漸地豐富學生的學習感想,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快速地把握本地文化和思政課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思政知識的了解和認識,以此來優(yōu)化思政教育體系。
一、本地文化資源的作用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僅是地方特色的代表,更是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地文化資源是一種珍貴的財富,能夠為當?shù)厣鐣徒洕l(fā)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支撐和動力。
首先,本地文化資源能夠為當?shù)芈糜螛I(yè)的繁榮帶來頗多好處。比如,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跡、名勝古跡、傳統(tǒng)民俗、文化藝術等,都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從而增加旅游收入,為當?shù)亟洕⑷胄碌幕盍?。同時,本地文化資源也促進了當?shù)匚幕涣?,提高了當?shù)氐奈幕群陀绊懥?,為城市品牌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本地文化資源能夠增強當?shù)鼐用竦奈幕孕?,提升民族和地域認同感。每個地方的文化資源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特色和精神內涵,這些獨特的文化符號能夠幫助當?shù)鼐用窀玫亓私夂驼J識自己的文化底蘊,增強對家鄉(xiāng)的親近感和歸屬感,形成文化共識和文化認同,從而提高社會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最后,本地文化資源也能夠為教育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每個地方的文化資源都承載著深邃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這些文化遺產、文獻資料等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通過對這些資源的學習和研究,能夠使更多的人深刻理解和認識本地文化的獨特性和精髓,促進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承。本地文化資源在當?shù)厣鐣徒洕l(fā)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仔細深入地挖掘、保護和傳承好本地文化資源,對于建設和諧、美好、富有活力的城市,提升一個地方的軟實力和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當下高中思政課融入本地文化資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當?shù)匚幕Y源收集不夠
在當今信息時代,文化資源已經成為了人們認識世界、拓展思維的重要途徑。但是,高中思政課中存在的本地文化資源收集不夠的問題卻讓人深感惋惜。究其原因,無非是對文化資源的認知不夠,對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不夠重視。文化資源,包括了各個方面的內容,從古代歷史、傳統(tǒng)文化,到現(xiàn)代科技、先進文化,都是文化資源的一部分。但是,教師在思政課中僅僅被傳達了一些常規(guī)觀念,比如“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對于本地文化資源的了解卻非常有限。這就導致了教師在思政課上缺乏更多本地文化資源的背景知識,更難有所創(chuàng)新和更深刻的思考。
(二)整合難度
在當今社會中,文化資源的整合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在某些地方,由于歷史地位、地理位置和文化眾多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地方所擁有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且多樣化。然而,對于像高中思政課這樣的教學場景來說,全面整合這些文化資源并吸收文化精髓卻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高中思政課的教學重點主要在于具體的道德價值觀和思想政治理論。而這其中,與本地文化資源息息相關的歷史、人文和民俗等特色也應該納入考慮范圍之內。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要完美地整合這些文化元素實屬不易。
首先,這些文化資源可能來自不同的時代和文化領域,因此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將文化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其次,各區(qū)域之間的差異也會對整合造成一定難度。比如,不同地域所受到的文化影響和傳承方式都有所不同,導致在整合時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適應和理解這些差異。此外,文化資源還可能存在與教學主題不符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這些文化元素對相應的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也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思考。文化資源整合難度的增加不僅僅是對于教學的挑戰(zhàn),同時也反映了在傳承文化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人類文化的傳承已經歷了數(shù)千年的漫長歷史,每個時代都留下了它獨特的文化印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文化元素的傳承卻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所處的時空已經完全不同于它們的發(fā)源地。因此,保護文化資源和進行有效整合已經成為教師面臨的共同責任。
三、高中思政課與本地文化資源結合的必要性
(一)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求真向善
文化是一種偉大的精神財富,它蘊含著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多種元素。而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已經成為了高中思政教育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高中思政課中,本地文化資源教學中的價值引領策略,也被越來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所重視。本地文化資源教學,是指利用當?shù)氐奈幕Y源,以教育為目的,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本地文化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并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此外,本地文化資源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地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促進學生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在實踐中,文化價值引領教學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價值引領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將本地文化資源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發(fā)揮出更好的教育作用。具體來說,文化價值引領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
首先,注重文化意義的挖掘。在本地文化資源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價值的挖掘和分析。學生需要經過深入的探究,才能真正了解文化背后的含義和意義。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注重價值觀的引領。在本地文化資源教學中,要注重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引領。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通過引導學生從文化中尋找價值,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在文化中不斷地汲取智慧和力量。
最后,注重文化實踐的引導。在本地文化資源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文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價值,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感。
(二)深度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思政課中,本地文化資源的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本地文化資源涵蓋了地域特色、習俗傳統(tǒng)、歷史沿革等方面的知識,在傳授這些知識的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深度思考。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性認識進入理性思考。由于本地文化資源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學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實踐經驗和感性認識來感受其中的獨特魅力和意義。然而,感性認識只是一種初步認知,必須通過理性思考來深入探究本地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設置一些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實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從而更好地探究本地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
其次,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思考,通過探究問題來促進深度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鼓勵學生通過深入探究問題來不斷擴展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提出各自感興趣的問題,然后進行針對性研究,并通過調查、閱讀相關文獻等方式來尋找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從而促進思考深度的提升。
最后,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批判精神。本地文化資源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文化自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本地文化資源中尋找并認識自己的文化身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認同感。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讓學生能夠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從而更好地探究本地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文化資源教學是促進學生深度思考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進入理性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思考,通過探究問題來促進深度思考,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批判精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探究本地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化價值和獨特魅力,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三)震撼靈魂,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師們經常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真情實感,從而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而在本地文化資源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真情實感更是重中之重。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策略。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和展示當?shù)氐臍v史文化,引導學生感受到這些文化背后的深刻含義和人文精神。例如,在教授某個歷史事件或民間傳說時,教師可以詳細介紹事件背后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并用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圖片帶領學生進入那個時代,感受那個時代的人們所面臨的困境和抉擇。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加生動地理解歷史文化、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價值。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本地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例如,在進行某個傳統(tǒng)手工藝品制作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將傳統(tǒng)手工藝品與現(xiàn)代生活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有新意的藝術品或實用品。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魅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
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從而激發(fā)其真情實感。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社區(qū)文化調研,讓學生了解當?shù)氐臍v史、文化、人文風情,或者帶領學生參觀當?shù)氐牟┪镳^、文化古跡等,讓學生親身感受當?shù)氐奈幕攘?。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本地文化,深入感受其精髓和特色,從而產生真情實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為學生融入本地文化資源所發(fā)揮的價值較為突出,教師要明確主要的教育重點,通過講述、參與和課外活動等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本地文化的魅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產生持久的興趣和動力,不斷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杜尚澤.“‘大思政課教師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xiàn)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
[2]曾令輝.科學把握“大思政課”的本質[N].中國教育報,2022-03-17.
[3]鐘啟泉.課程的邏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4.
[4]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