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更強調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因此,文章從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體驗式教學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積極影響出發(fā),探尋法治教育一體化背景下優(yōu)化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學習的有效方法,旨在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一體化;體驗學習
基金項目: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第一批立項課題“法治教育一體化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學習的研究”(CJK-L2022108)。
作者簡介:符涵斐(1997—),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星河實驗小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容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重視通過體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加深學生對法治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學生日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具體而言,教師應該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計劃、教學活動,以此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fā)展。
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意識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容與社會發(fā)展以及國家戰(zhàn)略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積極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法治教育,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由此,小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日常生活中不同行為的利弊,提高判斷能力,自覺約束自身行為。這能為學生日后的成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fā)展。
(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三觀
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初始階段,各學科的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載體。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更注重對知識內容的傳授,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有所忽視,削弱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學生的教育效果。而法治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滲透,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行為準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正確的三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fā)展帶來更大助力。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加強學生德育建設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包含許多有關道德觀念的內容,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積極影響,是加強學生德育建設的支點。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知識點的傳授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對知識內容的學習浮于表面,影響學生德育建設的最終效果。而法治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有效滲透,能夠為學生展示正確的道德觀念,讓學生認識到不同行為的正確與否,有利于學生正確道德觀念的樹立,從而推進學生德育工作的落實。
二、體驗式教學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有助于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更注重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有所忽略,導致課堂中大部分的時間由教師為學生講解知識內容,而不是學生對知識內容展開自主思考以及深入分析。這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效果,也影響學生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fā)展。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強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其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內容的思考和理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成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通常是簡單的語言講解以及重復性的習題練習,整個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創(chuàng)新性都比較低,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自主性與積極性都比較弱,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最后的學習效果。而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會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感受,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專注于課堂的學習,有效增強學生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沉浸感。在學生沉浸課堂的情況下,教師能夠更加高效地講解知識內容,提高課堂質量。
三、法治教育一體化背景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學習的方法探索
(一)合理應用信息科技,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沉浸感
當今社會不斷發(fā)展,信息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為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信息科技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幫助教師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使學生得到沉浸式的學習體驗[1]。因此,在法治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合理應用信息科技,利用直觀、清晰的畫面展現(xiàn)為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強化法治意識的滲透[2]。
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科技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規(guī)則,不同規(guī)則對生活的影響,不遵守規(guī)則的后果,以及生活沒有規(guī)則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比如用信息科技展示菜市場的畫面,在頁面左右兩邊分別展示人們遵守規(guī)則排隊結賬的有序畫面和人們不遵守規(guī)則爭先結賬的混亂畫面,以此引導學生認識到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展示在人們缺乏法治意識的情況下,社會中會出現(xiàn)哪些不好的事。以此通過信息科技對不同情況的直觀展現(xiàn)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畫面中思考所學內容,體會法治的重要意義。
(二)積極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為學生講述更多的知識內容,會選擇口頭講解的教學方式。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非常熟悉,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缺乏學習興趣的情況下,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便會逐漸減弱,進而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3]。因此,在法治教育一體化背景下強化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課堂活動,利用課堂活動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同時也讓學生在活動中從多方面了解知識內容,提高學習質量。
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你演我猜的課堂活動,隨機選擇幾名學生輪流上講臺對有關吸煙喝酒、吸食毒品的行為進行演繹。在學生展示完畢后,其他同學要對其后續(xù)行為進行猜測,并判斷此行為的對錯,如果判定此行為是錯,就再判定此行為是否屬于違法行為。之后,教師為學生揭示正確答案,如果此行為屬于違法行為,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此行為的危害。這樣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課堂沉浸感,同時也讓學生了解煙酒、毒品對健康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
(三)有效應用項目式教學法,增加學生探究時間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增加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自主探究知識內容的時間,讓學生先對知識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以在教師講解知識內容時能夠更加快速理解教師所講內容。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并且在自主探究知識內容后,學生會對教師的講解抱有一定的好奇心,提高課堂專注度。所以,在法治教育一體化背景下開展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應用項目式教學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間與時間[4]。
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我們神圣的國土》的教學為例,在講解知識內容前,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節(jié)課知識內容展開自主探究,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qū)劃,明確祖國的領土神圣不可侵犯,分析正確使用中國地圖、行政區(qū)劃地圖的方法。在各小組自主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收集各小組的探究成果,再根據(jù)各小組的探究成果對知識內容進行講解分析,從中滲透有關國土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開展項目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四)搭建展示平臺,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展示平臺的搭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主動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而且,學生在展示平臺中的匯報展示,能夠讓教師更加清楚學生真實的想法以及學習情況,以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5]。因此,在法治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積極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保證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效果,助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6]。
以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預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初步了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公民享有廣泛的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權利以及權利的界限等內容,對相關知識進行自主分析解讀。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名學生,利用信息科技的雙屏功能將學生的預習成果投放在教室大屏上,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深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法治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明白法治之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學生良好法治意識的養(yǎng)成,也有助于學生的德育建設。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靈活應用信息科技、課堂活動、項目式教學等方式,提高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體驗感,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孫吉軒.沉浸體驗 真情實感: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合刊2):91-92.
張小榮.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5):111-113.
彭蕾.創(chuàng)設生活體驗,促進知行合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教學探究[J].天津教育,2021(29):35-36.
王愛媛.再談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應把握的三個基點[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合刊1):18-20.
白莉莉,尚靜.法治視閾下農村小學法制教育的困境及路徑:以兩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為例[J].法制博覽,2020(34):145-146.
謝志英.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更好地落實法制教育[J].考試與評價,202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