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高中思政課程教科書中民族精神的表達

      2023-07-30 14:23:20蔣紅霞李坤
      教育文化論壇 2023年4期
      關鍵詞:民族精神思政課程一體化

      蔣紅霞 李坤

      摘 要:學校是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場所,教科書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大學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教科書陸續(xù)修訂、改編,為一線教師和在校學生提供了教學資料,也為研究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文本。大學和高中是兩個相鄰但相異的學段,通過比較大學和高中四個版本的思政教科書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行版本教科書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線更加清晰突出;在民族精神的表達方面,現(xiàn)行版本的思政教科書學理邏輯性更強,輔助文與活動設計更加規(guī)范,版面設計更加美觀,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思政課思想性與政治性的統(tǒng)一、時代性與問題性的統(tǒng)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但大學和高中的現(xiàn)行版本思政教科書輔助文偏多,編纂體例和排版布局還有待完善,對一線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思政課程;民族精神;教科書;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23)04-0064-09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3.04.007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性事業(yè),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1]。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教科書是思政課程的必備教學用書,是聯(lián)結教師和學生的直接媒介,其教育功能相較于教學大綱、課標、講義等更加強大。因此,思政課程教科書是研究思政課的關鍵文本,不同學段的思政課程教科書的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在邏輯等是否層層遞進、有機銜接,是研究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

      一、大學—高中思政課程教科書一體化建設的基本問題

      一體化是指通過某種聯(lián)系,把不同的個體組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從而使原有的個體具備其原來不具備的功能。一體化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研究中,較早時期有關于政治一體化、經(jīng)濟一體化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來又涌現(xiàn)了關于城市空間一體化、鄉(xiāng)村治理一體化、司法一體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觀這些研究,一體化實際上是系統(tǒng)哲學思維在社會各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當人們意識到把相關聯(lián)的社會局部活動或要素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社會活動系統(tǒng)能更有效運轉,便會采取系統(tǒng)化策略,建設系統(tǒng)工程。因此,在人文社科領域,一體化不是簡單地把各要素聯(lián)結起來形成一個物理整體,而是形成一種機制,促成一種效益。

      一體化同樣是新時代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關鍵詞、高頻詞。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強調(diào),要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指出,要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指出:“研究生階段重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本??齐A段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小學階段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2]該文件強調(diào)不同學段應按照學生認知規(guī)律科學設計課程內(nèi)容,既體現(xiàn)不同學段的教學重點,又有機統(tǒng)一于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

      從系統(tǒng)科學角度分析,一體化本質(zhì)上是系統(tǒng)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本質(zhì)上是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的系統(tǒng)化,包含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師選培、評價和支持體系建設等。其中,教科書編寫是教材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具體內(nèi)容和直接呈現(xiàn),其能否在保持編寫邏輯統(tǒng)一的基礎上實現(xiàn)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直接關乎思政課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關乎思政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學者指出,思政課程一體化長效機制可以從學科資源、技術平臺、協(xié)同支撐等幾個方面著手,其中,深化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是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3]。但由于頂層設計規(guī)劃缺位、課程目標設定模糊、教學內(nèi)容供給失調(diào)、師資隊伍配備不適[4]的困境仍未突破,當前我國大中小學思政課程教材一體化建設在教材的目標分層、內(nèi)容設計、組織銜接等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5],思政課教材內(nèi)容上的“語義重復”“內(nèi)容相似”“知識斷層與倒掛”[6]現(xiàn)象應引起重視。有研究表明,高中與大學雖前后相鄰,卻是在師、生、教學等各方面差異較大的兩個學段。因此,研究大學與高中階段思政課程教科書是否層層深入、有機銜接,未嘗不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的一個突破口。在實踐中,2018年以來,大學和高中的思政課程教科書相繼修訂并投入使用,為研究大學與高中思政課程教科書的銜接提供了良好契機。

      二、重組、升級、創(chuàng)新:兩版高中思政課程教科書的比較

      筆者分別選取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9年和2004年出版的思政課程教科書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兩版思政課程教科書在編寫體例、內(nèi)容布局、指導思想上均有較大不同。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編著、2004年經(jīng)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的教科書(以下簡稱“2004版高中教科書”)使用多年,給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2019年,由南京大學張異賓教授擔任總主編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科書(以下簡稱“2019版高中教科書”)經(jīng)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核通過,于同年9月在部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投入使用,2021年9月起在全國高中普及使用,取代了2004版高中教科書。

      兩版教科書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使用16開印刷頁面,但在專題課的設置上有明顯不同,且正文、輔助文、活動的類型與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每單元的“綜合探究”,在2004版高中教科書中由內(nèi)容概要、圖文材料、思考題及活動建議組成;在2019版高中教科書中則分為探究活動目標、探究活動建議、探究路徑參考和理論評析,圖文資料與思考題被安排在“探究路徑參考”中,更能體現(xiàn)教學目標與方法的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在專題分類上,2004版高中教科書共有10冊,其中高一和高二使用的必修教科書共4冊(包括《經(jīng)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7-10]),高三選修教科書共6冊(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經(jīng)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11-16]);2019版高中教科書包括4冊必修教科書(高一、高二使用)和3冊選修教科書(高二、高三使用),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7]外,其余各冊將相近專題并列,如《經(jīng)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法律與生活》[18-20]等,更加突出相近課程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

      從體例上看,2019版高中教科書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tǒng)領各個專題,相比2004版高中教科書將專題并列的體例而言是一種重組;從內(nèi)容上看,2019版高中教科書的各個專題均增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領域的發(fā)展變遷,目錄設置均有不同,是對2004版高中教科書專題的升級;從理論上看,2019版高中教科書更加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是對2004版高中教科書指導思想上的創(chuàng)新。

      三、調(diào)整、完善、創(chuàng)新:兩版大學思政課程教科書的比較

      目前,大學的思政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中國近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與法治》[21-25]等。其中,《思想道德與法治》是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6]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于2021年9月在大學投入使用。筆者以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2018版大學教科書”)和2021年版《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2021版大學教科書”)為主要文本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雖然兩版教科書投入使用的間隔時間只有3年,但除了教科書名稱調(diào)整之外,2021版大學教科書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完善。

      首先,2021版大學教科書摒棄了普及一般法律知識的思路,在當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背景下,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概述,從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到提出每個公民都應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并以《思想道德與法治》命名,實現(xiàn)了思政教科書從法律宣傳到法治思維的轉變。這與中學《道德與法治》教科書更加連貫,均體現(xiàn)了思政課程綜合性課程的特征,具備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基本特征和價值取向。

      其次,在內(nèi)容上兩版教科書章節(jié)設置有明顯不同??傮w上看,2021版大學教科書比2018版大學教科書邏輯性更強,資料更全,形式更新。如2021版大學教科書的緒論把2018版大學教科書緒論中第2部分拆分開來,增加了“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的目錄,形成3個部分,更能體現(xiàn)緒論統(tǒng)領全書的作用。又如,2018版大學教科書中的第5章題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包括“道德及其變化發(fā)展”“吸收借鑒優(yōu)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準則”和“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等4節(jié)內(nèi)容;在2021版大學教科書中,第5章標題改為“遵守道德規(guī)范錘煉道德品格”,內(nèi)容由4節(jié)改為3節(jié),分別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與原則”“吸收借鑒優(yōu)秀道德成果”“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針對性更強。改動較大的還有第6章,從6節(jié)改編為4節(jié),目次上更加簡潔,內(nèi)容層次更加清晰。

      再次,在形式上,2018版大學教科書在每章前設200字左右不等的引言;除緒論外,每章末設“本章小結”“學習思考”“閱讀文獻”,共195頁、16萬字。改版后,2021版大學教科書各章均采用12字標題,較2018版大學教科書更加統(tǒng)一、美觀;在緒論和各章中累計增加了177篇輔助文,有“圖說”“明辨”“拓展”、二維碼閱讀資料以及相關引文、圖表等形式,內(nèi)容以“習言習語”為主,總篇幅增至241頁、21萬字。另外,后者刪減了每章末的“本章小結”,改“學習思考”為“思考討論”,數(shù)量分布更加均勻;“閱讀文獻”改為“文獻閱讀”,數(shù)量從20個減至15個,但增加了文獻簡介,更便于師生直接了解文獻的背景、內(nèi)容及閱讀價值。

      四、民族精神在大學—高中四版思政課程教科書中的表達

      民族精神是我國思政課的重要內(nèi)容,在大、中、小學的思政課程教科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其在大學和高中思政教科書中的具體表達是考察教科書銜接情況的重要觀測點。

      在2004版高中教科書中,關于民族精神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高二必修《文化生活》第3單元第7章“我們的民族精神”中,分“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兩課,共13個頁面,涵蓋6節(jié)共20個自然段、1個“文化名人”、1條名人格言、3個“專家點評”、4張插圖、12個資料分析題和1項“綜合探究”,內(nèi)容比較飽滿,形式較為多樣。在2019版高中教科書中,民族精神有關內(nèi)容在高二必修《哲學與文化》中被安排在第3單元第7課。不同的是,民族精神被放在第3節(jié),篇幅被壓縮至2個半頁面,只有6個自然段、2個“閱讀與思考”、3張圖片和1條名人格言。

      在2018版大學教科書中,有關民族精神的內(nèi)容在第3章“弘揚中國精神”中的第1節(jié)第2部分“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其與“時代精神”并列,以“總—分—總”邏輯貫穿8個自然段。先介紹民族精神的概念和由來,又在“愛國主義”之后分別對“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進行闡述,最后對民族精神的當代價值進行概括,占近3個頁面。改編后的2021版大學教科書同樣把民族精神放在第3章第1節(jié),與“時代精神”共同組成“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部分的主體內(nèi)容,含4個自然段、1個“圖說”。該部分內(nèi)容仍保持“總—分—總”邏輯,實際篇幅不到2個頁面,其中的“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有關內(nèi)容被調(diào)整至本節(jié)第2部分“中國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中,這樣,關于“中國精神”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屬種關系一目了然。

      從正文來看,2019版高中教科書概述了民族精神的內(nèi)涵價值、時代表現(xiàn)與時代意義,篇幅雖短,卻簡潔明了;2021版大學教科書則在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定義后,重點闡釋了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在高中教科書介紹民族精神常識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輔助文上看,2019版高中教科書用北京奧運、井岡山會師、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射升空作為民族精神時代表現(xiàn)的插圖,雖然貼切,但仍顯抽象宏大;2021版大學教科書用王繼才夫婦守衛(wèi)黃海前哨開山島事例,體現(xiàn)普通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和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以小見大,更顯平實,但思辨性欠缺。綜合而言,現(xiàn)行教科書均注重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民族精神在高中思政教科書中的易讀性更強,較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大學思政教科書中的民族精神有關內(nèi)容學理性更強,更符合對大學生認知能力的要求。

      從銜接上看,在2004版和2019版高中教科書中,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被定義為“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7-28],延續(xù)了初中思政課教科書的表述。在2018版和2021版大學教科書中,首先對民族精神這一上位概念進行界定,然后定義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即“在5000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29-30],從概念上說明了民族精神的共性特征,演繹出中華民族精神是什么、怎么做,比僅表述其表現(xiàn)形式更具理論深度。

      從編寫上看,現(xiàn)行版教科書也有待完善之處。如2019版高中教科書自身前后關照顯得不足,“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篇幅僅1個多頁面,而“閱讀與思考”和“相關鏈接”占了大部分篇幅;相比前一節(jié)“正確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言,正文的2個自然段給人頭重腳輕之感,即使與同一節(jié)中的“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部分的2.5個頁面相比,篇幅比例也不協(xié)調(diào)。另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部分雖布局緊湊,但結尾處尚余超半個頁面的空白頁,略顯內(nèi)容表達不充分和頁面把控不到位。2021版大學教科書的一大特點是在緒論和各章中累計增加了177篇輔助文,但大部分“圖說”“明辨”“拓展”取自2018版輔導用書,其中6個二維碼鏈接的是文字資料,而非視聽資料,生動性缺失。因此,思政教師就承擔起了使教科書“活起來”的使命。

      五、學生從高中到大學在思政課程中的學習體驗

      思政課程建設效果是師生雙向互動的結果,從受教育者——學生的視角觀察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特別是思政課堂教學,有利于教師反思,促進教學改革和教科書升級。通過對部分大學生的訪談調(diào)查,重點了解這部分學生從高中階段進入大學階段后,對大學思政課教科書與高中思政課教科書的興趣點、難點等方面的認識,以及對思政課程教學的建議,發(fā)現(xiàn)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大學的思政教科書比高中的思政教科書知識面更廣、更深。多數(shù)學生表示,進入大學后使用的是2021年版《思想道德與法治》,該教科書更加注重學科邏輯。從內(nèi)容上看,高中的思政教科書以模塊的形式集中講解了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哲學等相關知識,但有些內(nèi)容簡單帶過;而大學的思政課程涵蓋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治理論、近代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創(chuàng)新理論、形勢政策及相關內(nèi)容解讀,教科書對各個知識點的講解更為詳細和具體,使學生更為全面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有助于教育引導學生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這啟示我們,高中和大學的思政教科書在內(nèi)容上遞進發(fā)展,必然要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yōu)化設計,幫助學生更好把握知識脈絡,理清課程邏輯。

      第二,學生普遍比較適應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有學生表示,進入大學階段后,思政課更加注重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大學的思政教科書在高中思政教科書的基礎上有所延伸和拓展,表述更加抽象,學習難度增大,趣味性降低,但總體上比較適應這種變化。主要原因是大學生對高中和大學在教學目標上的遞進差異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認為大學應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世界、反思時政的能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教科書內(nèi)容有利于向大學生呈現(xiàn)知識點,推動大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為從校園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這說明,學生對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有一定了解;對于教師而言,能夠在課前與學生達成較為一致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目前使用的大學思政教科書中多個知識點均有較強的學習興趣,但多集中在前3章:第1章“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第2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第3章“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弘揚中國精神”。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認為前3章與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具有更為直接的關系,能夠較好地幫助自己明確人生方向,樹立文化自信,確定價值追求;另一方面,可能還與教科書內(nèi)容編寫順序有關。前3章的學習時段基本在前半個學期,教師講授比較詳細,內(nèi)容難度不大,學生印象比較深刻。這啟示我們,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應對每一單元每一堂課設計較為完整的授課目標、任務,學習任務的設計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而應該具有目標的承載力[31],學生選擇性地進行學習,不利于思政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第四,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中的法治建設部分感覺難度偏大。在訪談中,有的學生表示對第6章“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yǎng)”有關內(nèi)容理解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法治思想嚴謹細密,法律知識廣博龐雜,概念、術語較多,在缺乏系統(tǒng)的邏輯訓練、沒有堅實的邏輯基礎的情況下,短時間內(nèi)無法理解法治思想和法律知識,甚至混淆相關概念。這個現(xiàn)象應該引起專家們和教師們的重視,即思政課程并非空洞、抽象的知識傳授,也不是簡單地移植社會生活進行理論演繹,還需要在中小學階段進行一定的思維訓練、邏輯訓練,奠定一定的邏輯思維基礎,這在目前是比較缺乏的。這啟示我們,在大學階段的思政課教學中,更應注重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要加強邏輯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教學團隊建設上來看,要認識到開展“教學評一體化”[32]建設的重要性,推動教師團隊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改進策略。

      第五,學生對思政課程教學的建議有明顯的實用傾向。多數(shù)被調(diào)查的大學生表示,思政課與生活的直接關聯(lián)有所欠缺,希望通過小課堂貫通大社會、引入大世界,更重要的是要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有直接指導作用。有學生提出,課堂上互動比較少,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互聯(lián)網(wǎng)用于教學的頻次很少;還有學生提出,要把教科書內(nèi)容與時政熱點相聯(lián)系,增加圖片、列表等較為直觀的內(nèi)容。插圖是教科書的重要內(nèi)容,承載著“圖以啟智、圖以載道、圖以育徳、圖以尚美”[33]的育人功能。從前文的有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目前使用的大學階段思政教科書輔助文總量較多,且類型多樣,有“圖說”、“明辨”、“拓展”、二維碼閱讀資料以及相關引文、圖表等形式,總體上教科書內(nèi)容是飽滿的,形式是豐富的。但從另一種視角來看,作為大學階段的教科書,隨處可見的圖片和引文,弱化了大學生主動檢索相關資料的行為引導,失去了思政課程“求知”的韻味。

      六、思政教師在大學—高中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中的使命

      質(zhì)量的提升與保障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核心[34],加強思政課程的內(nèi)涵建設是一體化建設、走高質(zhì)量發(fā)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途徑。在高中階段,思政課程重在開展常識性學習,教科書生活化特點比較鮮明,教師可以通講全部思政必修課和選修課;在大學階段,思政課程重在開展理論性學習,各冊教科書的學科特點比較突出,一名教師往往只能專講其中一冊,且不像高中教師那樣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因此,兩個學段思政教科書的編寫群體、教師群體、學生群體均存在較大差異,除學生群體自身在成長和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之外,編寫群體和教師群體并不必然存在連續(xù)性和重合性,這是制約大學和高中思政課程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因素。

      價值導向本來就是教育的一項重要屬性和任務[35],教科書能否彰顯價值,關鍵在教師。思政教師在使用教科書的過程中要深刻把握守正創(chuàng)新的要義:“正”即思政課程的教育規(guī)律性,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這是思政課程的內(nèi)在要求;“新”即與時俱進,就是要根據(j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fā)展新境界,不斷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知古鑒今,這是思政課程的外在要求。例如,教科書中沒有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nèi)容,但大學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第3章“做新時代的忠誠愛國者”部分內(nèi)容進行講授。因此,要鼓勵思政教師積極構建講科學、有情感、接地氣的思政課堂,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思政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6]。

      講科學,是對思政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要求。高中和大學思政課堂上引用的案例具有高度重合性,如抗疫、航天、革命英雄、道德模范等,已有研究提出組織不同學段思政教師集體備課、建立聯(lián)系機制等建議,應進一步明確其具體教學技術和方法不是“求同”而是“存異”,一體化不是趨同化,更不是同質(zhì)化[37]。高中思政教師應在道德常識上下功夫,引導高中生進行道德構建;要在道德理論上求真知,有意識地在同一知識點、同一案例的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避免“炒剩飯”[38],這就需要思政教師具有科學的思維,引導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進而舉一反三、投身實踐。又如,針對當前大學生在“學習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建議組建包含具有法學學科背景教師在內(nèi)的教學團隊,從“一名教師上一門課”變成“多名教師上一門課”,進行知識互補,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

      有情感,是對思政教師情感素養(yǎng)的要求。知識與道德的關系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是很重要的理論基點,但更離不開情感的激發(fā)與誘導[39]。情感是道德教育中的驅(qū)動器,是將道德知識通過情感體驗上升為道德意志的關鍵要素。沒有情感的道德課堂,是冰冷甚至虛偽的課堂。要用情感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潛能,教師必須要有情感,要做到對思政教科書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基于教學內(nèi)容的差別,高中思政教師偏重用情感敘事,進而培養(yǎng)高中生的情感素養(yǎng);大學思政教師更側重用情感說理,進而向大學生傳遞道德價值,但二者都要重視讓學生在不斷啟發(fā)下得出結論[40]。

      接地氣,是對思政教師語言素養(yǎng)的要求。思政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它既以多門學科知識為基礎,又以綜合素質(zhì)為指向。思政課教科書歷來被評價為宏大敘事色彩過濃,教師教學不得法,學生學習無章法。近年來,“大思政課”的時代性、實踐性、整體性意義凸顯,課程維度已經(jīng)變?yōu)閲揖S度、民族維度、社會維度[41],加之在“回歸生活”理念的指引下,思政課教科書的編寫和教學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案例分析、辯題討論等活動的加入,為思政課堂增添了不少生氣。但在不同學段,思政課堂教學的活動要求是不同的,課堂語言也是不同的:在高中,受“選科考試”的影響,思政課理論性不宜過深,適當增加活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在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是必修課,思政教師要把握理論教授與活動設計的比例,用規(guī)范而平實的課堂語言引導學生形成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在“大思政課”中上好“小思政課”。但也要謹防把接地氣當作生活案例滿堂飛,用案例填充課堂的方法看似生動活潑,卻失去了沉思,正如有學者指出的“超越性的缺失導致德育課程中價值的缺席”[42],這對大學生道德意志的形成并非有益。

      參考文獻:

      [1] 萬明鋼,王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學校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建設[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8(3):26-3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2021-10-0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劉峰.新時代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長效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9):46-49.

      [4]趙浚,白如.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現(xiàn)實困境與實踐策略[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1(5):16-19.

      [5]李超民,李想,吳芳.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教材一體化建設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4):9-14.

      [6]許家燁.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一體化建設:邏輯、問題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13-118.

      [7]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經(jīng)濟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8]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政治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9]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0]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生活與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選修1:科學社會主義常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選修2:經(jīng)濟學常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選修3: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選修4:科學思維常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思想政治: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16]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高中思想政治:選修6: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7]教育部.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8]教育部.思想政治:必修2:經(jīng)濟與社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19]教育部.思想政治:必修2:經(jīng)濟與社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0]教育部.思想政治:必修2:法律與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1]教育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2]教育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3]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4]教育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5]教育部.思想道德與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6]教育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7]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組.文化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2.

      [28]教育部.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98.

      [29]教育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48.

      [30]教育部.思想道德與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74.

      [31]楊小斌,趙藤子.高中思政課程的一體化構建、實施與反思——以北京十一學校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3(10):5-9.

      [32]王恒富.思政課“教學評一體化”的價值定位與應然選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9):19-22.

      [33]靳玉樂,王瀟晨.教科書插圖的審美特征及其育人功能[J].當代教師教育,2023,16(1):1-7.

      [34]辛越優(yōu),林成華,蔣紅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內(nèi)涵及特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9(1):9-12.

      [35]牛堯.試論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誤區(qū)與方法[J].教育文化論壇,2022,14(6):74-78.

      [36]馮建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實踐與經(jīng)驗[J].教育文化論壇,2022,14(6):1-7.

      [37]譚紅巖,孟鐘捷,戴立益.大中小學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的路徑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22,34(2):92-95.

      [38]王素云.高校思政課與中學政治課課程銜接問題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33-35.

      [39]朱小蔓,王平.德育漫談:理論與實踐的新拓展與新生長:下[J].中國德育,2015(11):10-16.

      [40]路順.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基本維度與重要對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11):71-73.

      [41]王國兵,雷龍乾.習近平“大思政課”實踐價值的三重方位[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44-46.

      [42]程偉.德育課程實施中的深層矛盾及其破解[J].教育科學研究,2018(5):48-52+78.

      The Expression of National Spirit in the Textbooks of University-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Vision of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JIANG Hongxia, LI Ku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Ethnic 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China, 550025)

      Abstract:School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arry out national unity education, with textbook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is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as textboo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in China have been revised and adapted one after another, they becom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front-line teachers and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exts for studying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high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By comparing the four versions of textboo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and high school, the linking but different stages of education, we find that the main line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s more clearly highlighted in the current-version textbooks; in terms of expression of national spirit, the current-version textbooks are more logical in academic theory, more standardized in the design of supporting texts and activities, and more beautiful in layout, reflect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unit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unity of the times and issues, and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owever, the current versions in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have too many auxiliary texts, and the compilation style and layout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front-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national spirit; textbook; integration

      (責任編輯:郭 蕓 梁昱坤)

      收稿日期:2022-08-24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大學—高中思政課程教科書銜接問題研究”(2019C009);貴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黔東特區(qū)民族團結教育資料挖掘、整理研究”(GDYB2021028)。

      作者簡介:蔣紅霞,女,河北威縣人,博士,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 坤,男,侗族,貴州石阡人,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民族精神思政課程一體化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chuàng)新的探索
      商情(2017年3期)2017-03-20 19:38:43
      傳統(tǒng)節(jié)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論“尚中貴和”思想對建構和諧社會的指導意義
      淺析古詩文中蘊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時代呼喚寫意中國畫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財稅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09:51:57
      職業(yè)中專思政課程增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策略探討
      平和县| 措美县| 静安区| 乌鲁木齐市| 吐鲁番市| 博客| 天祝| 祁阳县| 延川县| 汉川市| 乐清市| 榆中县| 宝山区| 西丰县| 万年县| 彭州市| 乳山市| 应用必备| 兖州市| 石河子市| 大余县| 中阳县| 齐河县| 清苑县| 房产| 莎车县| 大洼县| 富顺县| 中阳县| 乐至县| 衡东县| 鹰潭市| 分宜县| 陈巴尔虎旗| 象州县| 遂昌县| 山西省| 绥阳县| 吉首市| 曲沃县|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