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文
新課改提出的學習任務群在語文教學中掀起一陣熱潮,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備課程,語文教學工作的地位尤為關鍵,對學生日后學習發(fā)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教師聯(lián)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學習情境,研讀教材內容,明確學習任務群教學目標,在分析整合教學資源的同時加強教學運用,發(fā)揮學習任務群的基本導向作用。本文以深度學習為核心探究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以此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一、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的探究運用
1.情境式教學,浸潤中華漢字文化
情境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并不陌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知識內容,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以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為例,首先教師為學生呈現(xiàn)《三十六個字》動畫片,這部老版動畫片以動畫形式介紹漢字的發(fā)展,能夠直觀地讓學生理解漢字的生成,提升漢字學習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提高對漢字構字組詞的認識,能夠對常用字也有所把握,初步體會漢字結構。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漢字并非需要死記硬背,可以通過形象感知理解漢字內容,相信這對于每個初識漢字的小朋友來說都是一種新奇的學習體驗。利用情境式教學開辟識字學習新途徑,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中華漢字文化中收獲新知識,獲得新成長。
2.知識性積累,建立多樣化語言庫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對閱讀起到鋪墊作用,閱讀為寫作提供積累,因此,學生要學會知識性積累,以此建立多樣化語言庫,讓自己的知識寶庫更加豐富多彩。在知識性積累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月為單位制定學習目標,每月底教師都會將學生所積累的內容匯集成冊粘貼在教室墻壁上,搭建良好的學習載體。知識性積累是對學生語文知識的豐富,考察學生各項語文能力,關注其對語文識字閱讀的興趣,促成語言庫的建立。
二、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探究運用
1.創(chuàng)意性表達,提升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
小學生要學會傾聽、閱讀和表達個人想法,這一內容要在日常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教師要適時地進行引導,引導學生要學會看圖,才能夠將每一幅圖的內容解讀并進行分析,再將圖畫內容連接起來講解整個故事流程。從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表達中感受圖意,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并嘗試創(chuàng)作。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表達情況作出評價,促進學生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的提升,為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助力。
2.思辨性閱讀,培養(yǎng)理性思維精神
閱讀并非囫圇吞棗,它的可貴之處在于思考。思辨性閱讀是學習任務群的重要內容,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精神。思辨性閱讀,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在思辨性閱讀中讓學生思考文中呈現(xiàn)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從中理性看待故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探究運用
1.整本書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整本書閱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統(tǒng)籌安排閱讀時間,每周最少有一節(jié)閱讀課,除了課上閱讀,還要從課下閱讀入手,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整本書,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同時,在自主閱讀中還要以精讀和略讀為基礎積攢閱讀經(jīng)驗,再由師生一起交流閱讀體會。教師在整本書閱讀規(guī)劃中合理布置閱讀任務,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積極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學習水平。通過整本書閱讀帶動班級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2.跨學科學習,拓展語文教學內容
語文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同時也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將語文和科學銜接,在跨學科學習中拓展語文教學內容,培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同時,在實驗觀察、實驗交流、實驗反思下提升學習能力,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