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心流理論的“非遺”手工藝APP設計研究

      2023-06-22 15:45:49李敏鐘曉婷
      藝術科技 2023年1期
      關鍵詞:用戶體驗非遺手工藝

      李敏 鐘曉婷

      摘要:文章基于認知心理學中的心流理論,以PAT模型為基礎,通過分析心流引發(fā)要素及“非遺”手工藝文化在APP中的轉譯需要,結合事前階段三要素,聚合構建出激發(fā)用戶心流體驗的“非遺”手工藝APP設計模型,由此總結能激發(fā)心流體驗的設計策略,以期為具有精良用戶體驗的“非遺”手工藝APP的設計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增強用戶對“非遺”手工藝的文化認同,促進“非遺”手工藝活態(tài)傳承。

      關鍵詞:心流理論;“非遺”手工藝;APP;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TP3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1-0-04

      0 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互聯網+‘非遺”模式成為政府部門、“非遺”文化機構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其中,移動數字化APP以其良好的便捷性、時效性、互動性成為熱門首選。許多“非遺”手工藝APP隨著熱潮涌入市場,大部分APP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非遺”手工藝文化的傳播問題,并致力于開拓更加豐富的體驗形式,但存在脫離文化內涵、用戶活躍度低等問題。

      本文基于“非遺”手工藝傳播路徑和用戶體驗層次,將心流理論引入“非遺”手工藝APP設計中,探索能讓用戶在使用“非遺”手工藝APP的過程中達到最佳體驗的策略,從而設計出更加符合文化傳承和用戶體驗需求的“非遺”手工藝APP。

      1 心流理論及其對“非遺”手工藝APP的意義

      1975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首先提出并理論化探討了“心流”現象,即當人們全神貫注于自己喜歡的活動時,常常忘記時間,并且會忽略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1]。心流體驗是超越物質層面(主觀情緒愉悅感),到達精神層面(自我實現價值感)的體驗[2],是人們期待再次投入某種活動的心理因素。同時,契克森米哈賴歸納總結了產生心流體驗需要滿足的九個特征[3]。相關學者將心流的九個特征分為三個階段,即事前階段、經驗階段和效果階段[4]。心流體驗的經驗和效果階段皆依賴事前階段的準備,是心流發(fā)生的重要前提,也是設計中的可控變量[5]。

      “非遺”手工藝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其相關活動也能帶來這種愉悅的體驗。隨著移動APP的蓬勃發(fā)展,手工藝體驗者通過與“非遺”手工藝APP的直接對話產生移情現象,即用戶將APP使用過程中的變化向內投射形成的自我感受,移情作用塑造出身心合一、心手相應的創(chuàng)造情境,為用戶帶來渾然忘我、全神貫注的極致體驗。對應心流理論可以發(fā)現,“非遺”手工藝APP中的移情現象正是一種特殊的心流體驗,而這種體驗正是快節(jié)奏生活中的當代人所缺失的。同時,從保護和傳承“非遺”手工藝的角度來看,“非遺”手工藝APP用戶的心流體驗具有一定的研究和開發(fā)價值。

      2 心流體驗下“非遺”手工藝APP的設計模型

      關于心流產生的前因模型,張平提出了PAT模型。PAT模型將人(P-Person)、工具(A-Artifact)、任務(T-Task)三者及其之間的相互作用視為影響心流體驗發(fā)生的重要因素[6]。而心流體驗事前階段的三要素(清楚明確的目標、準確及時的反饋、技能與挑戰(zhàn)的平衡)也是用戶在目標活動中產生心流的可控與必要條件。因此,對“非遺”手工藝APP的設計研究應該將PAT模型與事前階段的三要素相結合。

      以PAT模型為基礎框架展開,人(P-Person)指“非遺”手工藝APP用戶,工具(A-Artifact)指“非遺”手工藝APP,任務(T-Task)指體驗、學習“非遺”手工藝的行為。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當用戶產生與APP任務相同的目標時,才會誘發(fā)使用動機,形成心流條件。從“非遺”手工藝APP的角度出發(fā),一方面,為了充分展現其文化內涵,應在設計中借助文化轉譯的三個層次,即物質層、行為層和精神層,將“非遺”手工藝背后蘊含的文化自然地轉譯到移動APP的視覺體驗、交互體驗和情感體驗的構建中[7];另一方面,為了達到心流體驗,需要在與APP三個層次體驗的交互活動中獲得積極反饋。從任務的角度出發(fā),維持任務挑戰(zhàn)與用戶能力動態(tài)平衡,有助于維系用戶的積極情緒和情感體驗,從而保證心流體驗長期穩(wěn)定存在。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加入事前階段的三要素“目標”“反饋”“技能與挑戰(zhàn)的平衡”進行聚合分析得出:清晰的技藝體驗目標、符合文化主題的界面表現、自然流暢的交互反饋以及激勵沉浸的情感體驗是“非遺”手工藝APP用戶產生心流體驗的基礎條件,也是增強“非遺”手工藝APP核心用戶黏性的關鍵要素。由此,構建心流體驗下“非遺”手工藝APP設計模型,如圖1所示。通過此模型能夠探究用戶目標與能力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用戶在活動中獲得心流體驗。

      3 激發(fā)心流體驗的“非遺”手工藝APP設計策略

      3.1 明確的技藝體驗目標

      設置清晰明確的體驗目標是產生心流的第一步。當用戶全身心集中在目標任務及操作反饋中而達到心流狀態(tài)時,會對周圍無關的信息“視而不見”[8]。設計中應當以用戶預期進行產品的預設,保證用戶無論有無體驗計劃都能快速掌握產品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在設計中,要構建邏輯條理清晰的信息架構,根據目標用戶模型制訂體驗計劃,并將體驗目標合理分解,降低難度。清晰明確、循序漸進的體驗目標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習興趣、維持心流狀態(tài)的作用。

      3.1.1 構建科學有邏輯的信息架構

      科學有邏輯的信息架構能幫助用戶快速上手產品,避免非主要信息增加用戶的認知負荷。信息架構設計一方面要符合科學的知識框架,把龐雜的手工藝知識分解成一系列能力目標,根據用戶所需漸進呈現,防止大量信息的涌入干擾用戶情緒,促使其產生挫敗感而中斷心流;另一方面,信息架構應結合用戶的行為邏輯,在設計中應盡量扁平化,弱化非主線干擾,引導用戶專注于既定目標,減少操作中時間和精力的消耗,提升使用體驗。

      3.1.2 精準定位目標用戶模型

      “非遺”手工藝APP作為重要的文化傳播、技藝體驗渠道,用戶群體背景復雜,根據對“非遺”手工藝了解的程度可劃分為初級用戶,即從未接觸過或僅有一點了解,主要是娛樂性的參與體驗;中級用戶,即對“非遺”手工藝有一定的興趣,期望進一步探索手工藝;高級用戶,即預備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通過傳承手工技藝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因此,APP設計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根據用戶的年齡、背景和動機等一系列影響用戶體驗目標的因素,構建目標用戶模型,總結體驗需求,因人而異地設定技藝體驗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體驗模式供用戶選擇,由此設計的APP能符合絕大多數用戶的預期。

      3.1.3 體驗目標步驟化

      “非遺”手工藝的體驗內容非常豐富,沒有人能在短時間內了解透徹,只盯著最終目標會打擊用戶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對“非遺”手工藝體驗目標的實現過程進行分解。一是目標任務的拆分,復雜且長期的目標應由一系列簡單且短期的目標組成,所有目標無論大小,都是可衡量、可實時監(jiān)控的,方便用戶隨時看到自己的目標完成情況;二是技藝動作的拆解,需要手工藝人對技藝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同時細致地進行動作的分類和拆解,劃分單元,用戶可以按階段、按步驟完成體驗,減少體驗過程中因難度過大帶來的阻滯感。

      3.2 符合文化主題的界面

      界面是用戶通過APP接觸到的第一媒介,界面的視覺效果會直接影響用戶使用“非遺”手工藝APP的視覺體驗,界面風格符合文化品牌能展現“非遺”的獨特魅力,促進用戶對“非遺”手工藝的理解和消化。簡潔統(tǒng)一的界面設計能夠有效突出APP的主體內容,避免次要信息喧賓奪主,讓操作變得簡單易行、清晰易懂。信息的可視化能將信息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用戶,優(yōu)化用戶的視覺體驗,如此才能進一步影響用戶的認知、行為和情感體驗。

      3.2.1 界面風格品牌化

      視覺是人類獲得外部信息的主要感覺通道,“非遺”手工藝APP界面風格品牌化可以提高其識別度,進而展現出手工藝內在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內涵。通過對“非遺”手工藝作品中的紋樣、圖案、造型和色彩等進行研究,提煉出該手工藝特有的視覺元素,將這些元素運用在背景、圖形、圖標和界面布局之中,能從視覺上帶給用戶有別于其他“非遺”手工藝的感官沖擊。如黃梅挑花與望江挑花雖然同為“非遺”挑花技藝,但在裝飾色彩上,黃梅挑花不同于望江挑花的單色挑繡,多以藏青打底,以絢麗多彩的絲線挑繡。因此,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視覺風格才能增強用戶對品牌的心理認同。

      3.2.2 簡約的界面設計

      冗雜的信息將帶給用戶一定的認知負擔,干擾用戶對目標信息的獲取,從一開始就可能讓用戶難以進入沉浸體驗的狀態(tài)。因此,需要達到界面簡單、風格統(tǒng)一的標準。簡單的界面能大大提升APP的易用程度,優(yōu)良的易用性能幫助用戶以極少的時間成本了解APP的使用方法,以極快的速度和較高的準確度進行交互。因此,“非遺”元素、字體、顏色和圖形等視覺元素應盡量統(tǒng)一,界面區(qū)域要主次分明,在符合用戶審美習慣的同時,要能幫助用戶專注于重要信息的理解交流,提升用戶的視覺舒適度,確保用戶的交互體驗更輕松。

      3.2.3 信息可視化運用

      以前“非遺”手工藝傳播主要依靠語言、文字,內容繁復且形式較為單一?!胺沁z”手工藝APP的出現,雖然提供了更貼近現代生活且行之有效的傳播形式,但也給用戶帶來了海量的信息。繁雜的信息若不能被用戶及時捕捉,就會阻礙心流體驗的發(fā)生。在APP中運用信息可視化設計,舍棄對內容的簡單堆砌,能有效地將大量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像、視頻等信息資源,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傳達那些晦澀難懂的手工藝知識,減少用戶在信息檢索和內容獲取等方面的負擔,提高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排除干擾,獲得心流。

      3.3 自然流暢的交互反饋

      心流體驗下的反饋是指在交互過程中APP根據用戶的行為而產生的某種特定反映[9]。用戶在使用全程需要不斷獲得交互反饋,如果失去反饋或感受到停滯,就會陷入困惑并感到無助。自然流暢的反饋,包括多感官通道反饋、人性化的交互細節(jié)、多元的社交互動,并增設有效的觸達機制。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用戶體驗,有效避免繁雜的交互語言增加用戶的操作負擔,幫助用戶保持專注和積極情緒,提供學習動力,引導用戶將注意力集中于任務本身。

      3.3.1 運用多感官反饋

      單感官體驗不如多感官帶來的體驗強烈,雖然人體每天接收的信息80%來自視覺,但其他感官對用戶體驗的補充作用是難以忽視的。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通道入手,多感官疊加可增強用戶感知,如通過界面操作工具時,同時配以擬真聲效,這既能使用戶高效獲取有用信息,又能豐富交互傳播路徑,實現多層次用戶感官體驗,幫助用戶沉浸于“非遺”手工藝的體驗中。

      3.3.2 增添人性化的交互細節(jié)

      增添交互細節(jié),讓用戶在操作中有潛在的控制感,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方式。具體包括及時的操作反饋、免錯提示和個性化的交互設置等。清晰準確的反饋不僅能讓用戶感知自己的操作是否行之有效,還能使其獲得下一步的操作提示。適當提供反饋幫助,能有效避免心流狀態(tài)被打斷,當用戶執(zhí)行正確操作的時候給予積極肯定,幫助用戶建立自信;當用戶產生困惑和執(zhí)行錯誤操作時,要給予及時的免錯提示或再次操作的機會,幫助用戶擺脫不安。符合用戶個性的交互設置,如自定義體驗的角度、速度和距離,有助于讓用戶擺脫傳統(tǒng)手工藝體驗的不便之處,更易獲得心流。

      3.3.3 提供社交互動反饋

      “非遺”手工藝的傳播離不開文化交流,由此帶來的社交互動更是不可或缺。設定專門的社區(qū)互動功能板塊能夠拉近用戶之間的距離,方便用戶交流學習,而正向、積極的社交反饋能夠增強用戶的主觀幸福感[10]。例如,點贊、評論、分享等互聯網主流的信息反饋方式,讓用戶知道自己的操作已經完成,還得到了他人的關注,有利于用戶獲得參與感和歸屬感,增強其對產品的黏性。此外,在激勵用戶持續(xù)體驗的同時,還可以激發(fā)挑戰(zhàn)心理,形成良性競爭,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非遺”手工藝APP。

      3.3.4 增設觸達機制

      用戶在完成一個階段的體驗后就會離開APP,為了促使用戶再次回到APP進行體驗和學習,可以增設多樣的觸達機制。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產品觸達渠道主要分為站內觸達,如應用通知、彈窗等,以及站外觸達,如短信通知、公眾號推送等?!胺沁z”手工藝APP要以目標為導向,利用站內觸達提升用戶召回率,利用站外觸達提高宣傳度。只有合理利用觸達機制,才能更好地吸引用戶,提升用戶召回率。

      3.4 激勵沉浸的情感體驗

      心流理論是用戶體驗好壞的重要參考標準,主要用于調動用戶的積極情緒和增強其心理的滿足感[11]。優(yōu)秀的APP設計,不僅要在視覺、功能上滿足用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與用戶產生情感紐帶。換言之,應在用戶體驗中不斷調整技能與挑戰(zhàn)的平衡,幫助用戶擺脫無聊、焦慮等消極情緒,獲得愉悅體驗。沉浸式的場景構建和游戲化理念的加入,能營造積極的情緒氛圍,增加用戶使用時長,提升體驗樂趣。此外,合理的獎勵機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用戶的成就感,激發(fā)用戶產生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3.4.1 動態(tài)調整技能與挑戰(zhàn)的平衡

      用戶層次的分級是個體技能差異的表現,在體驗的過程中,若用戶自身技能水平高于參與挑戰(zhàn)的難度,就會產生無聊的情緒;若活動挑戰(zhàn)的難度高于用戶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則會使其感到挫敗,甚至放棄參與。因此,太簡單或太困難的挑戰(zhàn)都不利于提升用戶體驗,只有為用戶設置匹配其技能的挑戰(zhàn)活動,兩者達到平衡,才能激發(fā)心流。在不斷的體驗過程中,用戶所掌握的技能持續(xù)提升,原先的挑戰(zhàn)已經不能滿足其體驗,此時心流就會下降。為了再次獲得心流,用戶將會自主學習足夠的技能以匹配更高層次的挑戰(zhàn)。給予用戶更多的控制權,讓用戶自行選擇,能極大地增強用戶的自我效能感,實現心流狀態(tài)的良性循環(huán)。

      3.4.2 打造沉浸式的體驗情景

      “非遺”手工藝作為特定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的產物,打造沉浸式的體驗情景不僅能增強用戶的體驗感和場景感,促進其對手工藝的理解具體化,還有助于“非遺”在大眾生活中的滲透。沉浸式的體驗可以借助擬真內容和場景的映射,借助圖像、文字、聲音等再現情景氛圍。在交互中,運用符合用戶習慣的符號和動作,引導用戶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3.4.3 游戲化設計的融入

      一款交互體驗良好的“非遺”手工藝APP應當增強自身內容的吸引力。在APP中融入游戲化的設計理念,站在用戶的角度對了解和體驗手工藝這一交互過程進行趣味化設計。同時,適當的娛樂元素能夠降低用戶體驗過程中的枯燥感,提升體驗樂趣,增強產品的可玩性和用戶的參與性。用戶在游戲化的體驗交互中,能不斷了解“非遺”手工藝文化,強化手工藝技能,激發(fā)心流,沉浸其中,從而真正引導用戶自主、持續(xù)地體驗和學習“非遺”手工藝。

      3.4.4 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

      為了維持心流體驗的發(fā)生,要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以激發(fā)用戶的行為,主要可分為榮譽獎勵、情感獎勵和利益獎勵。榮譽獎勵即用戶在完成某一階段的目標后,給予用戶得分、等級或勛章等獎勵,讓用戶得到系統(tǒng)認可,渴望再次嘗試;情感鼓勵即用戶通過“非遺”手工藝APP的社交功能,獲得他人關注,激勵用戶為獲得情感支持持續(xù)使用;利益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非物質獎勵,物質獎勵如積分、點贊數兌換“非遺手工藝商品、課程,非物質獎勵如給予其作品更多的推送量和曝光度,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作動力,滿足其成就感,激勵用戶高頻率地使用“非遺”手工藝APP。

      4 結語

      “非遺”手工藝APP的興起帶來了新的文化傳播渠道和多元的體驗模式。本文提出了激發(fā)用戶心流的“非遺”手工藝APP設計模型,并從目標設定、界面設計、交互反饋、情感體驗四個方面提出設計策略。目前,“非遺”手工藝APP應用心流理論還處在探索階段,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非遺”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賀薔錕,何人可.基于心流理論的移動學習應用交互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4):188-192.

      [2] 徐曉波,孫超,汪鳳炎.精神幸福感:概念、測量、相關變量及干預[J].心理科學進展,2017,25(2):275-289.

      [3] 金雯婧.基于心流理論的互聯網購物平臺用戶體驗設計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6.

      [4] 許曉云,李風彥,楊培.基于心流理論的產品交互設計研究綜述[J].包裝工程,2020,41(24):14-21.

      [5] 劉鍵,彭莉.基于心流理論的沉浸式VR旅游產品設計[J].設計,2018(19):136-138.

      [6] 楊澤航,朱文濤.心流體驗為主導的知識型APP體驗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5):41-43.

      [7] 劉旭.基于文化轉譯理念的傳統(tǒng)文化APP設計[J].包裝工程,2020,41(2):237-242.

      [8] 龍娟娟.心流體驗視角下的運動健身類App交互設計研究[J].裝飾,2016(8):138-139.

      [9] 王秀麗,張華.心流視角下的移動短視頻應用交互設計研究[J].設計,2020,33(11):29-31.

      [10] 衡書鵬,趙換方,牛更楓,等.朋友圈點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一個有中介的調節(jié)模型[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20,36(3):341-349.

      [11] 陳金亮,趙鋒,張倩.基于心流理論的健身APP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8,39(18):146-153.

      作者簡介:李敏(1971—),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社會與文化創(chuàng)新。

      鐘曉婷(1998—),女,福建福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

      向:社會與文化創(chuàng)新。

      猜你喜歡
      用戶體驗非遺手工藝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手工藝·溫州發(fā)繡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52
      走近手工藝人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47
      手機閱讀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子分析
      出版科學(2016年5期)2016-11-10 06:47:04
      淺談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zhèn)“非遺”聯展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戶體驗的電商平臺界面管理影響因素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7:22
      傳統(tǒng)手工藝融注到燈上,會發(fā)生什么化學反應?
      图片| 百色市| 白沙| 湟中县| 永和县| 建平县| 武乡县| 沿河| 富宁县| 南平市| 长泰县| 阿图什市| 开化县| 丽水市| 泗阳县| 潞城市| 凯里市| 昌乐县| 原平市| 榆林市| 东源县| 香格里拉县| 巴青县| 宁河县| 自治县| 安吉县| 南郑县| 上饶县| 河西区| 绥宁县| 长兴县| 江津市| 上饶市| 昌宁县| 博客| 洛阳市| 福安市| 南昌市| 云南省| 元阳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