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內容摘要:眾所周知,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在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立足于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語文教學研究,提出核心素養(yǎng)理論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包括:加強語言表達訓練、注重思維能力提升、關注審美情趣培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高中語文 寫作教學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公認的教學難點。主要原因是由于寫作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同時還能不斷提升學生思維能力。這些能力正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能力。因此,寫作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寫作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弊病,這些問題日益明顯,嚴重影響了寫作教學的效率,影響語文核心素養(yǎng)育人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落實,因而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研究寫作教學尤為重要。因此,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該從語言表達、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以期達到良好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效果。
一.加強語言表達訓練
(一)教授寫作基礎知識,提升寫作基本能力
1、講解寫作文體知識
知識是實踐的條件和根本,學生需要學習、了解寫作知識,才能夠靈活運用,進行正確的寫作,多加練習提升寫作水平。但是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最基本的知識都缺乏了解,無法真正的掌握寫作方面的理論,有些同學在面對一些不同的文體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切入進行寫作,這種情況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造成了一定的不好的影響。故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的處理寫作教學時間與內容的關系,依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需要,將文體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將不同文體分模塊進行系統(tǒng)解析是有必要的,能夠讓學生們全面的了解不同寫作文體,提升寫作技巧。
2、專題訓練審題立意
審題,是寫作之前十分重要的步驟,清晰的審視題目不僅是了解寫作意圖,也是在腦海中劃分結構、組織語言的過程,同樣也是積累思維方式的時刻。故此,學生自身具備和累積的文筆以及寫作知識很重要。大部分學生因為忽視審題的重要性,每每在寫作時出現(xiàn)跑題的現(xiàn)象,所以在教學中加入審題訓練時十分有必要的。審題的意義就是要知悉寫作的目的,對給出的信息、材料和細節(jié)準確分析,以此為基石進行立意。立意就是在理解題目后確定寫作角度,根據這個角度展開,進行接下來的寫作。教師要在課堂上適量的加入審題立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減少跑題、偏題的現(xiàn)象。學生會在訓練中學習到審題立意的相關方法,更加有效的進行寫作。在開展該專題訓練時,要先將基礎知識向學生們講授,講一個知識點,再對其進行訓練,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要引領學生習慣在題目中抓住關鍵詞、抓題眼,以此來分析,從而確定立意??梢赃m當?shù)倪\用提問的方法,讓學生們自己抓關鍵詞,提高主動性,進行層層分析。可以進行小組討論,讓同學們互相分析,使他們能夠從多方面提出觀點,確定立意,適當?shù)母深A和引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審題立意的重要性。
(二)積累語言整合素材,增強語言建構意識
1、培養(yǎng)學生素材積累興趣,拓寬學生素材積累渠道
在進行高中語文這門科目的學習時,積累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在積累的同時學生要產生一定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的積極性才能夠更好的修習。寫作,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占比很大,想要寫好作文,也要以積累為基礎,學生在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寫作時必定下筆如有神、言之有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語文時不注重素材的積累,很少有人會系統(tǒng)的整理自己得到的素材和材料,只是潦草的看一遍、讀一遍,等到下一次使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還有一些同學有這樣的意識,但是積累素材的方面太單一,面對變化多端的題目、文體,就會應付不過來。這些問題都需要執(zhí)教老師的注意和正確的引導。所以,老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將高中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好,還要適當?shù)呐囵B(yǎng)學生們積累素材的習慣,端正學生對于寫作的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帶領學生們解決在學習寫作時碰見的難題。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的習慣和方法,教師可以適當?shù)牟贾梅e累素材的作業(yè),明確積累的類型和數(shù)量,施行獎勵和懲罰機制,正確激發(fā)學生的興致;還可以在課堂上,舉辦素材分享會,讓同學們互相交流,既可以豐富學生自己的素材,還能讓學生們談談自己積累的素材可以用在什么地方,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運用素材的精確度。
2、以讀促寫,促使學生積累寫作語言與素材
聽、說和讀、寫是學習語言類科目的重要程序,讀和寫的結合是提高寫作最有效的方式,學生們在閱讀課外書目時,不單能積累相關的知識和素材、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還能夠感受不同作者的不同寫作風格,對于自己喜歡的風格可以適當?shù)哪7拢M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文筆和文風。除了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同樣至關重要。這需要高中語文老師在課本有限的內容中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和程度,高中語文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品,有十分重要的學習意義和價值,這些都應通過教學傳達給同學們。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學生們高考知識點和應試技巧,還要分析每篇文章的語言結構、思想感情以及寫作風格、傳達的價值等,每篇文章都可以成為學生們寫作的素材,學生們在課堂上也可以積累素材。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結合是語文教學十分有用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讓課外閱讀占據主導地位,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老師要給以準確的導向,可以讓同學們接觸一些篇幅短小精煉的文摘,還可以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關注作品的同時,也要挖掘學生們搜集有效素材的能力。
二.注重思維能力提升
(一)寫作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
1、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培養(yǎng)學生寫作觀察力
以客觀世界里的事物為參照進行思維,并進行主觀構思再創(chuàng)造的實踐活動即為形象思維。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針對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一般情況下,先對客觀事物進行觀察取其表象,再深入聯(lián)系和想象。教師則需要發(fā)揮引領作用,通過引導學會多角度觀察,從而提高寫作觀察力。[1]教師可以用象征性的事物進行舉例并讓學生觀察,例如通過圖片展示這種方式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進行聯(lián)系和想象,再讓學生口頭敘述所觀察的內容,最后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通過這一系列過程學生不但能言之有物且能增強觀察力,對于寫作的自信也能得到提高。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時,要注意對引導學生學會把握事物重點和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性,以此而能夠深化對事物的理解和體會,有助于學生把握寫作的核心,開發(fā)創(chuàng)作上的新思路。
2、引導學生讀思寫相結合,豐富學生表象儲存
積累足夠多的“表象”才能進行充足的聯(lián)系和想象。部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不足或有障礙,大多是由于缺少表象材料的儲存。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表象材料的儲存。除通過觀察的方法進行儲存外,另一種方法則是通過大量的閱讀。教師要倡導學生多閱讀,從而儲存表象材料,運用到寫作實踐上,做到讀思寫相結合。教師要充分提取課內閱讀材料對學生寫作的重要價值,也不能忽視課外閱讀的拓展提升作用,齊頭并進提升學生在寫作上的思維力。寫作教學不是孤立進行的,因而進行寫作教學時要融入語文教學的其余內容來互補以達到教學成果最大化的目的。在課外閱讀方面可以在班級建立圖書角,讓學生互相交換書籍閱讀。在閱讀量有一定提升后,通過舉辦班級讀書會,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閱讀感想和收獲,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且能充分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儲存豐富的表象材料,提升思維能力。[2]
(二)寫作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
1、引導學生擬寫寫作框架,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
寫作中邏輯思維運作包括對寫作材料的完整把握從而明晰寫作要求,再進行審題立意并統(tǒng)籌構思,在對整體的把握中對文章進行結構設計。學生在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前先要建立完整的邏輯框架。之所以出現(xiàn)了解寫作方向但無從下手的情況主要是由于未能構建基本的邏輯框架。因為教師在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教師要教導學生在寫作前要有擬提綱和列框架的習慣。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教師應教導學生用整體的思維把握邏輯層次,提倡學生寫作前先擬提綱,不論面對何種類型的文章,擬提綱都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寫作上邏輯思維培養(yǎng)和提升的過程也就是逐漸能熟練地擬提綱的過程。且教師進行引導時要相宜地為學生指出可能出現(xiàn)的核心問題。
2、開展仿寫優(yōu)秀作品活動,引導學生加強語言邏輯能力
寫作是使用筆頭書寫符號以反映客觀事物傳達情感和知識的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得作者有明晰的邏輯表達能力。在寫作中邏輯思維的運用是不可缺少的,因而要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就必須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許多學生只認識到事物的表面,未能認識到事物內部的客觀邏輯,在寫作時難免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并且部分學生在文章的結構處理、內容安排上經常出現(xiàn)邏輯顛倒錯亂的問題。因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教師要有計劃的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要寫出好文章都是先從模仿開始,好文章在語言的運用上豐富準確,主旨上深刻鮮明,布局安排也獨到適宜,十分考驗作者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寫作邏輯思維能力的途徑之一就是閱讀并模仿好文章,理解學習作者的邏輯安排。例如教師可舉辦好文共賞活動,為學生提煉好文章的的精華,讓學生理解文章優(yōu)秀的行文邏輯,培養(yǎng)邏輯思維方式,并布置仿寫作業(yè)進行仿寫作業(yè)交流學習。
(三)寫作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
1、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提供動力
喪失語文寫作興趣,難免會對寫作產生拖延和恐慌。因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的樂趣所在,激發(fā)學生對于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學生才能主動探索寫作的魅力,不斷練習并創(chuàng)作出好文章。教師要注重倡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尋找寫作靈感,用興趣驅動寫作。教師可以豐富課堂設計,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分享感興趣的寫作題材的機會,并以學生分享的感興趣的的寫作題材來布置微型寫作訓練。不能限制于語文教材要求的寫作練習上,也不能限制于高考類型作文模擬練習上。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生活體驗,拓寬寫作維度和寫作視角。教師要有針對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創(chuàng)作,增強寫作帶來的獨特體驗感,從而激發(fā)寫作靈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2、適當運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發(fā)散思維
思維導圖即腦圖,運用圖解的方式將圖像、關鍵詞、顏色等因素進行聯(lián)結,是一種高效性和實用性的放射性思維工具。教師可以教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來厘清文章的邏輯思路,整理文章框架,以幫助學生增強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分析審題立意時,借助思維導圖來進行案例的拆解分析,鼓勵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表達自身的想法和觀點,最后由教師完成思維導圖制作以此讓學生學會如何制作思維導圖。確定寫作方向后,學生要確定文章的結構和主題。要教導學生緊扣主題進行思維,不脫離主題寫作,發(fā)散思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積極展開聯(lián)系和想象。注意教導學生多方位尋找出與作文主題相聯(lián)系的內容支持,并且將關鍵詞寫在思維導圖的分支上。
三.關注審美情趣培養(yǎng)
(一)探索學生在寫作上的審美,培養(yǎng)學生表達美的意愿
1、利用開發(fā)生活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
生活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各種事情,這些事情也構成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重要靈感來源與素材。寫作雖然要依靠一定的想象力,但同時也要以生活實際為依據,因此,老師在教學時要把生活實際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善于利用日常生活實際,把作文引向生活,從而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的主動性。生活資源有很多的種類,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等。教師在把生活引入課堂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生活中能夠;利用的素材,再幫助學生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自然環(huán)境帶給人們的美是各種各樣的,帶給人們的美的感受也是無限的,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夠感知自然的魅力。大自然美的表現(xiàn)有很多種,可以是充滿朝氣的春天,可以是活力滿滿的夏天,可以是秋高氣爽的秋天,也可以是冰凍三尺的冬天。而這些大自然美的景象,都能夠激發(fā)人們的審美情趣,都有利于刺激人表達美的欲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并充分的利用這些自然環(huán)境,進行有特點的寫作教學。
2、挖掘課文中的美育資源,促進學生進一步感受美
在學生平時接觸最多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古文和現(xiàn)代文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非常高的審美價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育人意識,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美。教師還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重視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和分析教材文本知識的同時,將教材里學到的和生活實際相結合。
(二)營造氛圍,開展活動,提高學生寫作審美水平
1.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通過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一是借助音樂和圖畫營造氛圍。音樂和圖畫能夠在視覺和聽覺上相結合,不同于單一感官帶給學生的感受,視聽結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表達美的欲望。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描寫落葉的寫作任務,可以為學生播放舒緩的輕音樂,同時呈現(xiàn)各種落葉的圖片,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感受落葉之美。在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時,學生對于美的感知意識更加強烈,帶領學生在意境中進行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是教師借助手工藝以及圖片營造氛圍。三是借助微話劇和微視頻。微話劇和微視頻表現(xiàn)得畫面是一種美的享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微話劇和微視頻激發(fā)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增強學生的審美理解和體驗。以上三個途徑可以幫助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寫作審美情趣。
2、組織作文互評活動,提高學生寫作審美鑒賞力
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教學評價即是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一般情況下,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二是對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而在本文中,教學評價僅從單方面指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在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中,有很多方式,例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在影響寫作審美能力的因素中,寫作審美鑒賞力極為重要,因為學生只有在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理解美之后,才能對美做出足夠準確的描寫與表達。因此,教師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合適的作為評價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但是,在目前作文評價方式主要以教師為主,學生的參與度微乎其微,這在根本上說,不但不利于學生之間文章的互評,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進行不同形式的作文評價方式,開展學生互評文章活動。
參考文獻
[1]陳肅宏.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路徑[J].天津教育.2022(10)
[2]楊佩.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下).2019(0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究蒲袠I(yè)務費科研項目《大學生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451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