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倩
看圖寫話是小學生寫作的重要起步訓練,是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低年級學生觀察力弱、詞匯積累較少、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在進行看圖寫話訓練時,他們往往難以用連貫的話語將圖片中的內(nèi)容描述清楚。筆者通過反復實踐,總結(jié)了“看圖—想圖—說圖—寫圖”的看圖寫話四步法,以期更好地開展看圖寫話教學,為學生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一、“看圖”是前提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沒有看圖寫話的相關(guān)教學內(nèi)容,大多是“看圖說一說”這一類型的練習,這顯然是為接下來的看圖寫話教學作鋪墊。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插畫,如何利用好這些插畫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圖畫感興趣,并看懂圖畫想要傳達的含義,這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有的學生在看圖寫話時會偏離主題,特別是在面對多幅圖的看圖寫話題型時,無從下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還處于探索、探知、發(fā)現(xiàn)的階段,他們的語言駕馭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還不強,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現(xiàn)象,觀察不到圖片中各種事物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例如,在小學看圖寫話專項練習中有這么一道題,大致內(nèi)容是:題目給出了三幅圖,第一幅圖是兩只羊站在獨木橋上,白羊在左,黑羊在右;第二幅圖是兩只羊站在獨木橋中間對話,都表示讓對方先過;第三幅圖是白羊在右,黑羊在左,兩只羊都順利過橋了。對于一些理解能力弱的學生而言,這三幅圖會讓他們思維混亂。有的學生沒有仔細看圖,甚至沒看到第二幅圖中的對話——“你先走”“不,還是你先走”;還有的學生沒有把三幅圖連起來看就粗略得出了結(jié)論,認為是兩只羊在橋上打架,整段話都在描寫兩只羊打架的過程,完全偏離了主題。
顯然,學會看圖、看懂圖畫,才是寫話最重要的前提。在看圖寫話的過程中,筆者一直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觀察圖片。在上述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觀察圖片:首先,從整體到局部,學生需要認真觀察這三幅圖片,每幅圖里都有黑羊和白羊,從而得出主人公是兩只羊;其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這三幅圖最明顯的區(qū)別是兩只羊位置的變化,學生需要觀察到兩只羊的對話和它們位置的變化,兩只羊的謙讓表明這座獨木橋每次只能過一只羊。最后,教師再讓學生仔細分析這三幅圖所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總之,看圖寫話的前提是學會看圖,學生只有看懂了圖片想要傳達的意思、明白了圖片所要表達的主題,才能做好看圖寫話。
二、“想圖”是關(guān)鍵
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教師讓他們將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時,他們寫出的內(nèi)容往往平淡乏味、毫無生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鼓勵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引導他們結(jié)合圖片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從看圖到想圖,是學生思維的跨越,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教學效果質(zhì)的飛躍。
例如,有一道看圖寫話練習題,其大致內(nèi)容是:許多小動物在一起玩耍,它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這幅圖非常簡單,意思清晰明了,學生一看就能輕松動筆,所寫內(nèi)容也不大會偏離題意。但部分學生寫出的是“小動物們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還有的在彈鋼琴”或者“鳥兒在唱歌,狗熊在跳舞,兔子在彈鋼琴”這樣的句子,比較乏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森林王國在開音樂會”這一場景,并添加各種有趣的小細節(jié):如可以將畫面中的鳥兒想象成百靈鳥,它剛剛獲得了“最佳演唱家”的稱號,在空中盡情展現(xiàn)歌喉;可以想象兔子穿了一件燕尾服,而它為了這次的鋼琴表演,特地去找啄木鳥裁縫定制了這件燕尾服;等等。各種巧妙的聯(lián)想能讓畫面從單調(diào)的黑白色演變成靈動的彩色,讓內(nèi)容變得更加鮮活。
很多看圖寫話所呈現(xiàn)的是一個具體的場景,或在河邊,或在山上。當碰到這樣的圖畫時,筆者通常會讓學生用一兩句話來描寫周圍環(huán)境的景色,這需要學生在腦海中展開聯(lián)想。比如,如果是在河邊,小河是否像一條緞帶?河岸邊是綠草紅花還是垂柳依依?可愛的桃花是否在向人們微笑?山上的空氣是否清新?聞到的是草木的香氣還是雨水的氣息?放眼望去是崇山峻嶺還是丘陵溝壑?這些想象都是基于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的,能夠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豐富作文的內(nèi)容。
在看懂圖畫的前提下,學生大膽展開聯(lián)想,不僅能讓看圖寫話的內(nèi)容更出彩,還能發(fā)展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更豐富。更重要的是,當學生有了這種深入聯(lián)想的意識時,他們在生活中就能更好地觀察周圍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說圖”是準備
學習課文的時候,筆者常常會在課堂上詢問學生:“課文中的插圖描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就是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說圖的能力。有了前面看圖和想圖的鋪墊和訓練,說圖的難度會有所降低,但對于少部分學生來說還是略有困難的,因為說圖也講究把話說完整,前后語意要連貫,還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知識時,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課文是《天地人》,課文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天地人,你我他”,與之搭配的插圖卻有兩頁。有一張插圖是畫家傅抱石的水墨畫作品:畫面大部分是留白的,展現(xiàn)了天之廣闊,只在右下方畫了一片土地,地上站著兩個人。筆者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圖上畫了什么?”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他們最先發(fā)現(xiàn)的是圖中有兩個人,因為“人”在這幅水墨畫里最形象,學生一眼就能認出。而“地”也是作者畫出來的,學生也能說出一二。至于作者留白的“天”,大部分學生都忽略了。筆者利用“人”引發(fā)他們思考:“圖中兩個人的頭上是什么?”一些學生反應(yīng)過來后回答道:“人的頭上是天?!惫P者繼續(xù)提問:“為什么不把天畫出來?”學生開始迸發(fā)奇思妙想:“因為天是透明的?!薄耙驗樘烀坏??!薄耙驗樘焯罅?。”筆者適時進行總結(jié):“天非常大,大到?jīng)]有邊際,所以畫家沒法畫出天的邊界,留下了一大片空白?!惫P者鼓勵學生再次把話說完整,這是語文課堂口語表達的重點。在筆者的激勵和引導下,學生將整幅圖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完整地描述了一遍:“圖上畫了大大的天、小小的人和平平的地。”雖然這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但它代表著學生口語表達的開始。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第一次出現(xiàn)“看圖說話”這類題目,是在“語文園地七”中的“字詞句運用”板塊。題目旨在讓學生看圖寫詞語,再簡單說幾句話。與學習《天地人》一文時一樣,學生看圖說話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他們的表達內(nèi)容卻比較零散,有的說“小鳥在天上飛”,有的說“小牛在地上吃草”。筆者仍舊引導學生先看圖,再想圖,最后才說圖,循序漸進,以增強教學效果。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兩個小朋友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奔跑歡呼”。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shè)場景——“兩個小朋友去綠油油的草地上春游”。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結(jié)合圖片中的石頭、小牛、鳥兒和山等進行描述,“草地上的小牛在吃著青青的草,天上的小鳥在自由地飛翔,近處有大大小小的石頭,遠處有高高的山……”這樣的觀察方式十分有條理,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難能可貴。
四、“寫圖”是成果
看圖寫話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寫話”,之前的看圖、想圖、說圖是為寫圖作鋪墊??磮D——仔細觀察圖畫上的內(nèi)容;想圖——展開聯(lián)想,使得內(nèi)容生動活潑;說圖——組織好語言,為寫圖做準備??磮D、想圖、說圖這三步屬于前期工作,最后寫出來的才是判定學生看圖寫話完成情況的依據(jù)。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一段話有點難,因為寫對字不容易,寫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也不容易,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更不容易。在一年級學生剛接觸看圖寫話時,筆者對學生的要求就是把字寫對,把話說清楚,正確使用逗號和句號。要求雖然很簡單,但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卻是難于上青天,尤其是部分學生無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對此,筆者會在課堂上加強課文的朗讀,讓學生注意逗號和句號的正確用法。在學生理解逗號和句號所表達的停頓含義的基礎(chǔ)上,筆者再讓學生運用固定格式進行整段話的寫作,在練習中鞏固標點符號的用法。
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也越來越強,教師對他們看圖寫話的要求也可以慢慢增多,要求他們要將話寫得有條理、多增加一些修飾語、適當運用修辭、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等。其中,學生進步最快的是對于修飾語的使用,如“一望無際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等,這些細微的改變能讓學生的看圖寫話內(nèi)容變得更生動形象。運用修辭是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一種體現(xiàn),學生在看圖寫話中加入各種修辭手法,讓每一個漢字跳起靈動的舞蹈,這樣寫出來的內(nèi)容頗具吸引力。
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中有一道看圖寫話題:一只小老鼠在玩電腦,電腦屏幕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貓頭,小老鼠被嚇到了。題目要求學生回答“小老鼠在干什么”“電腦屏幕中誰突然出現(xiàn)了”“接下來會怎樣”等問題。在想圖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加入了有趣的設(shè)定;在說圖環(huán)節(jié),學生爭先恐后地講述這幅圖的大致內(nèi)容,并提出自己覺得該重點描寫的地方。有的學生想象小老鼠想偷玩主人的電腦,沒想到主人將心愛的貓咪作為屏保,嚇壞了小老鼠,在這個故事中,學生用“躡手躡腳、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等詞語生動刻畫了小老鼠的形象,用“眼睛瞪得像大大的銅鈴”“一口獠牙閃著鋒利的銀光”等修辭手法寫出了小老鼠在看到貓時的神態(tài),難怪最后小老鼠嚇得“屁滾尿流、一溜煙跑沒了影”。還有的學生想象小老鼠在網(wǎng)上交友,對方表現(xiàn)得“宛如一塊蜂蜜般甜美誘人”,讓小老鼠“心心念念、垂涎三尺”,終于有一天小老鼠“心癢難耐”,“好說歹說”地與對方接通了視頻,“一瞬間,一道晴天霹靂劈碎了小老鼠的香甜美夢”,對方竟然是一只貓,這不是“糖衣炮彈”,簡直就是“蜂蜜糖漿核武器”。
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品讀學生的作品,發(fā)掘其中的閃光點,讓學生體會到看圖寫話的成就感和喜悅之情,從而喜歡上看圖寫話,這能為學生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chǔ)。
結(jié)語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彼辉購娬{(diào),寫作是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因此,在看圖寫話的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做到會看圖、會想圖、會說圖、會寫圖,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慢慢融入看圖寫話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使學生體會到語言表達的樂趣。
(作者單位:昆山市玉山鎮(zhèn)新城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