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無論在發(fā)達的歐洲,還是發(fā)展中的亞洲和非洲,只要有中國餐館,必定有一道色香誘人的中國名菜,那就是揚州炒飯。
就中國而言,無論是廣袤的本土,還是袖珍的港澳;無論是豪華的酒店,還是簡陋的飯鋪,揚州炒飯肯定在傾情領銜。
當一盤色彩斑斕,鮮香撲鼻的揚州炒飯呈現(xiàn)在面前,令人欣喜雀躍,兩眼發(fā)亮。看看米飯,顆粒分明,晶瑩透亮。端詳配料,有海參、干貝、蝦仁、冬菇、春筍、火腿、鴨肫、雞脯、精肉、雞蛋、青豆諸等。真是海里長的,河里游的、土里生的,地上跑的,山里出的鮮美精華大薈萃。一盤紅紅綠綠,黃黃白白,黑黑橙橙的炒飯,在藝術家的眼里,簡直就是珍珠、瑪瑙、琥珀、翡翠、白玉、鋯石、黃金、白銀的大燴炒。令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揚州炒飯始創(chuàng)于隋朝,系飯菜合一的佳肴。它是我國四大菜系淮揚菜中的一道名菜,并冠有中餐館第一名菜的美譽。它不僅在長城內外大展風采,更在世界各地魄力四射。許多從未來過揚州的食客,他們從唐詩中認識了揚州,從揚州炒飯了解了揚州。一道揚州炒飯,它令八方食客聞香而動,見物垂涎。一盤炒飯雖早已吃得盤底朝天,食客們仍在舉箸,仍在持勺。此情此景,怎一個香字了得,怎一個鮮字了得,怎一個美字了得。
揚州炒飯在制作上很有講究。米要優(yōu)質大米,以保證品質。待米淘洗干凈,便用開水燙透,使其易于松軟,然后上蒸籠蒸熟。蒸出的米飯,不起黏,不起團,顆粒光潔,軟硬得度。這才對得起食客編貝樣的牙齒,才對得起食客晨星樣的目光。其次雞蛋一定要揉炒成桂花狀,這活得神態(tài)沉靜,手腳利落才行。另外所有配料除青豆、蝦仁外,均要加工成豆粒大小,與米飯般配。餐飲業(yè)講究丁配丁,絲配絲,得遵循章法。如同寫詩作文,得守起承轉合規(guī)矩一樣。
在揚州,大凡有名有姓,有臉有面的餐館,都能做地道的揚州炒飯。出了揚州,除非有揚州廚師掌勺,余者或是改良,或是意會。要吃正宗的炒飯,當然到發(fā)源地的揚州最好。
前不久,我有個朋友,從北京專程來揚州看我。腳步還未進我家門,直嚷要吃揚州炒飯,其實他是沖著炒飯而來的。為滿足愿望,我領他到一家大名鼎鼎的飯店,請了一個熟悉的大師傅掌勺,要的是貨真味好,錦上添花。僅兩支煙的功夫,這位老兄早已把一盤足有一斤份量的炒飯吃得干干凈凈,顆粒不剩。吃完腆著肚皮,拍手叫好。
選自《味蕾之旅——喚醒隱匿在食物中的溫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