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銘欣
2022年11月中旬,浙江省寧波市教育局官網發(fā)布《寧波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退出機制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擬對未能聘任上崗、考核不合格、違反師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勝任(堅持)教學崗位工作的教師,予以退出。此事持續(xù)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支持,同時表示必須明確退出機制標準;也有網友表達不滿,稱如何給教師提供一個純粹的教育環(huán)境才是教育局更應該關注的問題;更有網友認為,既然教師中不合格者要“退出”,學校領導也應該參與考核。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師退出機制?為什么引起爭議?又會帶來哪些問題?
什么是教師退出機制?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隊伍數量龐大,來源渠道不一,其中不乏優(yōu)秀者,也有一些不合格人員長期占據教師崗位,學校由于教師“鐵飯碗”制度難以將其辭退,無法騰出編制補充新教師。有數據顯示,全國約有10%的縣,連續(xù)3年無法補充新教師,給學校管理帶來很大難度。
早在寧波市之前,寧夏在2011年就建立了教師退出機制。據201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教育廳的消息顯示,建立教師退出機制以來,寧夏符合條件、自愿申請的6155名教師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xù),騰出的編制全部用于補充年輕教師。截至2019年,寧夏累計補充教師2.5萬余名,占中小學專任教師總數的37%,教師隊伍平均年齡比十年前年輕了4歲多。
因此,在我國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退出機制目的在于有效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而不是為了給教師增加更多壓力。教師退出機制也并不是簡單粗暴地使教師退出教師隊伍,而是退出和補充機制相結合。
根據寧波市征求意見稿,教師退出渠道包括待崗、轉崗、離崗退養(yǎng)、解聘。
什么情況下待崗?包括聘期滿后,未能繼續(xù)聘任上崗的;經考核認定不適合教學工作的;新教師規(guī)范化培訓考核不合格的;學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等。
什么情況下轉崗?包括教師提出轉崗申請,經學校研究同意的;聘期滿后,未能繼續(xù)聘任上崗,且不同意待崗培訓的;待崗培訓后,經考核認定仍不適合教學工作的等。
什么情況下離崗退養(yǎng)?學校與教師訂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教師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因身體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經本人申請,學校同意,報主管部門核準后,可在學校內部實行離崗退養(yǎng)。教師離崗退養(yǎng)期內,參照退休人員享受待遇。
什么情況下可以解聘?包括學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待崗、轉崗,或連續(xù)兩年學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試用期考核不合格的;連續(xù)曠工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曠工超過30個工作日的;違反工作規(guī)定或者操作規(guī)程,發(fā)生責任事故,或者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嚴重擾亂工作秩序,致使學校或其他單位工作不能正常進行的;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緩刑以上刑罰的等。
從寧波市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教師退出機制根據不同的情形作出了不同的安排,也給不合格的教師多提供了一次機會??梢源龒?,暫停教學工作,由學校安排進修培訓、跟崗學習,也可以轉崗。
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稿中還提出,“學校應健全完善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也就是說,學校對教師是否待崗、轉崗、離崗退養(yǎng)或者解聘擁有較大的權力。因此,想要實施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
爭議焦點在哪-
教師退出機制引起爭議的焦點在于,如果僅由學校來制定考核標準,決定教師的去留,那么學校是否會擁有過大的權力,教師會不會成為弱勢方?
很多家長擔憂,這是否會讓老師將工作重點轉移為和校領導搞好關系,而不是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
也有很多教師表示,這樣的考核是否會給教師增添更多負擔,更難以專注于教學工作。
而對于學校來講,如何制定這個考核標準,也是一大難題。如果用考試來判定,誰也無法保證考試能力強的教師,教學能力就一定強。如果用學生的成績來判定,那豈不更是促使教師唯分數論,抹殺學生個性,違背了教育的意義。而根據教師的出勤率、備課筆記、學生成績、教學能力、公共課評分、學生家長滿意度等方面綜合評定,又難免流于表面,或者主觀性過強,不僅工作流程繁瑣,而且也難以對真正不合格者造成約束。
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韓民也表示:“教師的工作是育人,而不是生產某樣產品,所以該如何評價一個教師合格與否需要深入探討?!笨梢?,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并非易事。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便學校對決定教師是否退出擁有較大話語權,教師也并非完全處于弱勢。根據寧波市征求意見稿,教師對待崗、轉崗、解聘有異議的,除了可以向學校提起申辯,組織聽證,還“可以按照有關規(guī)定向當地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施行教師退出機制,任重道遠
教師退出機制的施行,已然是時代發(fā)展下的必然選擇。令廣大民眾、教師擔憂的不是教師退出機制本身,而是實施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的備類問題。目前需要的是,要建立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案,厘清誰來決定、考核標準、退出流程等問題,讓學校有規(guī)可循,讓老師、家長放心。
在這個過程中,各方要堅持公平.公正、科學、透明的原則,一切為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服務。同時,不能變相給教師增負,使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教學工作,不要違背制定教師退出機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