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相關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之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各種有意義的實踐。但就目前而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文章分析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要點以及具體特征,并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具有可行性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創(chuàng)新策略;素養(yǎng)培育
作者簡介:朱才燕(1998—),女,江蘇省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
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已不能滿足小學生的需求。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基本的實踐能力,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而開展切合學生當前實際情況的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各項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需要找準綜合實踐活動的切入點,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此拉近學生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距離,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從理論化的知識學習狀態(tài)中掙脫出來。從上述幾個方面來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合理化開展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要點分析
(一)堅持綜合實踐活動安全性原則不動搖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存在地點不確定、時間不確定等特征,因此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觸發(fā)各類風險因素的概率要高一些。而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較弱,較容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此,小學教師要充分保障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安全。由此可見,安全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要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綜合活動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指導,并慎重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地點和時間,盡可能地規(guī)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安全事故,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能順利完成[1]。
(二)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行為習慣為要點
之所以要在小學教育中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是因為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無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行為習慣為要點,制訂一系列的綜合活動教學計劃。這就意味著在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進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和自主闡述分析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來完成活動任務。這樣一來,學生便會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三)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選擇范圍較廣,因此部分教師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會有些迷茫。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擬定要貼合學生的興趣趨向和審美趨向,也要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環(huán)境。如此,學生才會產(chǎn)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才能夠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較為強烈的情感共鳴。為了達到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與學生的課后交流,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當前的所思所想,如此,教師才能夠找到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擬定的切入點,為學生設計出合適的綜合實踐活動[2]。
(四)使用正向反饋語言進行學生活動評價
部分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致不高,并不是因為他們對綜合實踐活動不感興趣,而是因為教師把評價重點放在了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缺點和不足上,使得他們未獲得多樣的正面評價和反饋,這樣難以讓學生獲得較強的自我效能感。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教師需要把握好使用正向反饋語言的評價方式,盡量以積極的語言來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意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確能夠提升其各項能力。如此,學生才會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任務。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特征分析
(一)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征
綜合實踐活動本身是有開放性特征的,雖然教師在活動開始之前會制訂相關的活動計劃,但由于相應活動需要學生的參與,因此活動最終會以怎樣的方式推進,教師是很難強制干預的。教師只能通過引導的方式,讓綜合實踐活動盡量不偏離原計劃的路線。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獲得怎樣的啟發(fā),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哪方面的能力,并不是教師能完全把控的。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注意力放在提升學生的參與性方面,盡量讓學生在既定的活動框架內(nèi)自由發(fā)展、自由鍛煉,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3]。
(二)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統(tǒng)一性的特征
除了開放性特征,綜合實踐活動還具有統(tǒng)一性的特征。這里的統(tǒng)一不僅是指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還指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大部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都是在自然環(huán)境背景或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因此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需要從人與自然或人與社會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所學知識,有效完成相應的活動任務。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將關注點從書本轉(zhuǎn)移到實際生活和大自然中,以充分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開展策略分析
(一)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1.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要想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打破從個體本位視角看待校園活動的慣性思維,讓學生意識到通過相互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和經(jīng)驗,是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任務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教師在布置綜合實踐活動任務時,可提出稍稍超出學生個人能力的活動任務,為學生通力合作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通過組內(nèi)分工與協(xié)作的方式來完成任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體驗,還能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以秋游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時,可將制訂活動流程計劃的工作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相互合作的方式合理規(guī)劃秋游路線,確定秋游的具體地點和秋游過程中需要使用的交通工具、需要花費的資金等。由于秋游前的準備工作較為繁雜,因此小組成員需要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分別完成一部分活動準備工作。這種新穎的綜合活動開展形式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各方面能力的鍛煉。
2.合理優(yōu)化家校合作
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還要重視家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一些學生不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可能并不是因為學生本身對綜合實踐活動不感興趣,而是因為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不夠重視?;诖?,教師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以加深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了解,讓家長認識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這樣一來,家長便會主動配合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協(xié)助學生完成綜合實踐活動的籌備工作,最終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創(chuàng)設可視化的情境
在綜合實踐活動場景設置和主題擬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如果綜合實踐活動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密切,那么學生就沒有積極性,也就很難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這會對活動的開展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具體生活背景,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的可視化的情境[4]。
例如,教師如果想要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計算能力,就可以設置超市購物這一情境,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扮演超市內(nèi)的不同角色,合力完成相應的活動任務。大部分學生都有超市購物的經(jīng)驗,因此對于這一可視化情境是比較熟悉的,他們在參與這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不斷地鞏固自身的數(shù)學知識,提升自身的計算能力。
(三)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當在活動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和觀察者的角色,不應代替學生進行活動的組織和計劃的制訂,更不應過分干預學生的任務完成進度。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只要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方向不發(fā)生大的改變,就不應強制干預學生的活動任務完成過程。
例如,在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相關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同組別學生會使用不同的調(diào)研考察方式,收集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料。有些學生會通過線上查詢資料的方式收集與現(xiàn)階段地球生物物種數(shù)據(jù)相關的信息,而有些學生則會通過線下參觀博物館、動物園的方式來進行實地調(diào)研。對此,教師不能憑借個人的喜惡,直接干預學生的實踐活動計劃,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活動思路,只在學生遇到困境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如此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讓學生從理論化課堂中走出來,進行貼合自然、社會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著重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確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活動目標,并以此為前提完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規(guī)劃和設計。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學生需要準備一系列的實踐材料與工具,并制訂詳細的實踐流程和操作方案。教師可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但不能通過示范實驗操作的方式,代替學生完成相應的實踐活動任務[5]。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自然科學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時,可以布置安裝照明電路的實踐活動任務。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設計電路圖,并準備電路安裝所需的一系列工具和材料。教師可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幫助學生規(guī)避材料準備和實踐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風險,但教師不能代替學生進行電路圖的設計和具體的實踐操作,否則綜合實踐活動就失去了開展意義。
(五)多方溝通交流及合作探究
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而言,綜合實踐活動能鍛煉和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些綜合實踐活動任務是學生無法以個人的力量有效完成的,這就要求學生多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探究,制訂完善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多方溝通交流和合作探究的環(huán)境。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口語交流和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這與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對此教師要引起重視。
在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獲取更權威的數(shù)據(jù),有些學生會通過與生物博物館講解員或生物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式來完成活動任務。對此,在學生開展活動之前,教師可事先與生物博物館或生物教師進行必要的交流溝通,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去博物館參觀和訪問的難度,降低學生與生物教師溝通和交流的難度,讓學生能更高效地完成綜合實踐活動任務,在活動過程中拓寬學習視野,獲得更多與自然、社會相關的經(jīng)驗與知識。
結語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當前的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各類綜合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只有科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才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課堂外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多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經(jīng)驗和知識。小學各學科教師都需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需求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繆智嫻.關于推動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的思考: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例[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2):170-172.
[2]陳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家長,2022(32):162-164.
[3]鮑連勇.微課應用視角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J].天津教育,2022(32):129-131.
[4]林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德育引領[J].天津教育,2022(32):43-45.
[5]秦玉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2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