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應該以思維鍛煉、數學知識應用為目標,重視學生運算能力、實踐技能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問題導學法指明了學生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方向,有助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習得數學方法,形成數學思維。為探究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文章對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問題導學法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導學法;多樣策略
學生被動做題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教育發(fā)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鼓勵學生提問是優(yōu)化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疤岢鰡栴}”體現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教師關注問題的設計與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整合數學知識與學習經驗。采用問題導學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將任務驅動、獨立探究、互動交流等融入數學教學中,能夠幫助教師構建集討論、互動、反思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也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
一、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1. 完善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數學教學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結合數學基本概念、數學實踐讓學生學會有效整合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數學教學多是以解題、記憶為目標,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利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問題導學法的支撐下,學生所獲取的數學知識來自于對問題的探究和解答,能夠逐步形成數學技能。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能使學生在感性方向上確定數學學習方法,產生學習興趣;在理性方向上掌握數學公式、概念,夯實基礎知識。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逐步提高。
2. 調動學生熱情,構建高效互動課堂
數學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探究、思考的直觀資源。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可以結合問題中的關鍵信息和解題要求展開數學探究活動,進而逐步掌握數學知識。教師應用問題導學法配合學生的自主探索,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能使學生借助對問題的分析、應用來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理解數學概念;能在自主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尋找解題方法,并對數學知識進行檢驗。問題導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數學知識與問題導學法相融合,學生可以快速掌握數學解題思路與方法,完成數學學習任務。
二、基于問題導學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1. 學生提問,推動自主探究
教師要讓教育回歸本真,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學”“怎么學”,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要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他們想學什么,再指明教學方向。教師可以嘗試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問題導學法模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整合數學基礎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tǒng)稱“教材”)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應用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學習,提出以下問題:時間的單位是什么?各個單位之間能否相互轉化?通過提問使學生逐漸明確學習的方向。除了課堂上的提問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看看現在什么時間”的游戲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教師撥動石英鐘后,學生提出問題:石英鐘上顯示的時間是多少?時間應該怎樣表述?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整合,圍繞“時間單位”“有關單位的換算”兩個板塊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但要注意問題導學法是一種借助問題來驅動學生主觀學習意識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僅要求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問題導學與學生進行互動,鼓勵學生回答有關問題。通過提問、解答、得出結論,構建以問題為起始點的良性循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2. 教師提問,引入數學素材
教師應用問題導學法時要重視問題的引導價值,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入數學素材,圍繞數學問題、數學概念展開數學教學活動。教師的提問要指明數學學習的要求,依靠問題、素材的相互配合,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下冊“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直接提出關于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問題,幫助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的方向,如1.2 + 3.3 =? ? ? ? ? ?,7.5 - 2.4 =? ? ? ? ? ?。對于學生來說,其需要針對問題確定兩個學習任務:第一,明確小數的概念;第二,針對小數的特點確定小數加減法的基本運算技巧。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數學導學問題:一個蛋糕被平均分成了10份,現在拿走3份,剩余的蛋糕應該如何表示?基于數學計算問題與“分蛋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整數的加、減法計算中汲取經驗,如果將上述問題轉化為12 + 33,75 - 24應該如何進行計算。當學生給出了假設性結論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數位、進位、退位等概念,并逐步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小數加減法的運算與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為了幫助學生驗證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解答“分蛋糕”的問題,以“1 - 0.3”的計算為核心問題,掌握小數的運算規(guī)律。隨后,引導學生圍繞“6.9 + 4.8”“5.2 - 3.7”的計算等問題分析小數加減法進位、退位的特點。教師的問題可以在數學課堂中發(fā)揮出拋磚引玉的重要作用,每個問題都是對學生數學技能的檢驗。
3. 師生互動,開展數學活動
教師應用問題導學法要以“問題引導學生”為基本的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要積極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谔釂?、解答推動師生互動,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互動問題:如何計算圓的周長?結合教師的問題,學生開始探索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在計算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以下方法:可以用一條沒有彈性的繩子在圓形物體上繞一圈,測量繩子的長度。但一些學生很快提出不同意見:用繩子圍住的圓構成了一個更大的圓,如果半徑發(fā)生變化,圓的大小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測量方法準確嗎?結合其他平面圖形知識,學生提出問題:圓的周長是否也有計算公式?這一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對平面幾何圖形的特點形成了更深的認識。教師的問題發(fā)揮引導課堂的作用,學生的問題則發(fā)揮探究知識的作用,問題相互搭配,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
三、結束語
問題導學法的核心思想趨向于“驅動學生學習”,借助問題的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但需要注意的是,問題導學法并不是一種不斷提出問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重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對于教學活動的配合。在應用問題導學法教學時,教師要轉交問題的“使用權”,在問題中給出更多的學習素材,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鈺彤. 問題導學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 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7.
[2]柳培銀. 運用問題導學法構建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的實踐探索[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
[3]孫使粗. 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求知導刊,2022(23).
[4]郁建輝. 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19(29).
[5]包小峰. 問題導學法內涵及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 家長,2022(5).
[6]何強. 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 基礎教育論壇(中旬刊),2022(12).
[7]王翠. 淺談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