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也談“綠云”

      2023-02-19 19:42:24趙曉利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2期
      關(guān)鍵詞:黑色頭發(fā)

      趙曉利

      摘要:《阿房宮賦》中“綠云擾擾”一語,歷來聚訟紛紜。本文通過梳理文獻,得出“綠”“青”“黑”作為顏色詞,在表示“黑色”義上是一組同義詞。其同義的深層機制是訓詁學的遞訓原則,因“青”和“綠”可以互訓,“青”又可訓為“黑”,則“綠”可訓為“黑”?!熬G云”意為“烏黑的秀發(fā)”。

      關(guān)鍵詞:云 頭發(fā) 綠 黑色 遞訓

      《阿房宮賦》中“綠云擾擾”一語的分歧主要在對此處頭發(fā)顏色的理解上,也就是對“綠”的理解上。據(jù)筆者目力所及,共有三種觀點:

      一、研究者大多認為此處“綠”表示“黑色”義。王力先生將《阿房宮賦》中“綠云”一詞注釋為“比喻女子黑潤而稠密的頭發(fā)”[1];持此觀點的還有張順利[2]。后人探討了“綠”“黑”二者同義的深層機制,但各家見解多有不同。文昌榮認為,“綠云”就是“青云”,指的是烏黑的云,用來比喻女子的烏黑發(fā)亮和稠密眾多的頭發(fā)。[3]謝云秋認為“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綠”訓為“青”,“青”訓為“黑”。根據(jù)訓詁學中展轉(zhuǎn)相訓原則,則“綠”也可以訓為“黑”,“綠云”即是“黑云”。根據(jù)文章,“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指的是“在古詩文中同指頭發(fā)這一概念”。[4]持此觀點的還有陸精康[5]、汪志松[6]。胡桂芳認為,用“綠云”稱黑發(fā)是避實修辭手法的運用[7];持此觀點的還有黨俊莉、宋獻普[8]。徐越認為,古人“把青春少年和春天萬物復(fù)蘇的顏色相系聯(lián)”,認為青年人“烏黑發(fā)亮的秀發(fā)就如同自然界春天綠色的秀發(fā)”,“如此,杜文‘綠云比喻宮女烏黑發(fā)亮的秀發(fā)確是有一定道理的”[9]。

      二、有觀點認為此處“綠”為“綠色”義。段其湘認為大約在初唐到五代時期,古人的眉毛是用綠色妝飾的。[10]訾永明認為,宮女清晨梳理發(fā)髻時涂抹桂花油,即“用草青色的香澤涂抹在烏黑濃密的秀發(fā)上,遠遠望去,自然呈現(xiàn)出一種淡淡的墨綠色”。[11]

      三、左高超認為,“綠云”是“綠云鬢”的簡稱,指“佩戴著一種翠綠色發(fā)飾的發(fā)型”,“在杜牧文中特指翠綠色的發(fā)飾”。[12]

      以上觀點各不相同,有的初讀之下,令人耳目一新。王力先生指出:“從前常常聽說某人對某一句古書的解釋是新穎可喜的。其實,如果不能切合語言事實,只是追求新穎可喜的見解,那就缺乏科學性,‘新穎不但不可喜,而且是值得批評的了。”[13]據(jù)此,我們先來了解“綠”“云”這兩個詞語在文獻中的語言事實。

      在文獻中,以“云”喻發(fā)有一個發(fā)展演變過程,從以“云”喻發(fā),到以“云”代發(fā),再到以“云鬢”轉(zhuǎn)喻年輕女子。

      以“云”形容頭發(fā),在古詩文中俯拾皆是。如:

      (1)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西周·《詩經(jīng)·鄘風·君子偕老》)

      (2)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三國·曹植《洛神賦》)

      (3)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南北朝·《樂府詩集·木蘭詩》)

      (4)偶然值青童,綠發(fā)雙云鬟。(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5)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6)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唐·李商隱《無題》)

      直接用“云”指代頭發(fā),在詩文中也屢見不鮮。如:

      (7)宋家宮樣髻,一片綠云[14]斜。(唐·白居易《和春深》)

      (8)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罷掃月仍新。(唐·程長文《獄中書情上使君》)

      (9)擾擾香云濕未干,鴉領(lǐng)蟬翼膩光寒。(唐·趙鸞鸞《云鬟》)

      (10)暖風遲日洗頭天,濕云新斂未梳蟬。(唐·孫光憲《浣溪沙》)

      (11)鴛鴦?wù)砩显贫丫G,蘭膏微潤知新沐。(宋·蔡伸《菩薩蠻》)

      值得注意的是,詩文中也有“鬢云”一語,義同“云鬢”。如:

      (12)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唐·溫庭筠《菩薩蠻》)

      (13)箏聲遠,鬢云吹亂,愁入?yún)⒉钛?。(宋·蘇軾《點絳唇·己巳重九和蘇堅》)

      (14)鬢云松,眉葉聚。(宋·周邦彥《蘇幕遮》)

      (15)只見他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云邊。(元·王實甫《西廂記》)

      (16)蠶未成時葉已無,鬢云撩亂粉痕枯。(明·劉若愚《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17)燕釵墮地悄無聲,背立當窗鬢云綠。(清·嚴允肇《觀繩妓作》)

      (18)折得秋花香在手,鬢云猶記一枝垂。(清·厲鶚《中秋夜感舊》)

      另外,還有以“云鬢”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如:

      (19)王孫春好游,云鬢不勝愁。(南北朝·張正見《山家閨怨》)

      (20)蜀紙封巾報云鬢,晚漏壺中水淋盡。(唐·李賀《湖中曲》)

      (21)回思歡娛處,人空老,花影尚占西廂??跋Т涿辑h(huán)坐,云鬢分行。(宋·方千里《風流子》)

      以上文獻用例,明了地展現(xiàn)了以“云”喻發(fā)的發(fā)展演變過程。起初,人們?nèi)∑湫嗡疲谩霸啤北扔髋訚饷苋崦赖男惆l(fā),故稱“云髻”“云鬢”“云鬟”等。后來,以“云”喻發(fā)逐漸規(guī)約化,人們便直接用“云”指代頭發(fā),如“綠云”“香云”“濕云”“云堆”。由于古詩文平仄韻律的需要,“云鬢”也稱“鬢云”。在古文中,“云鬢”多用來指女子的頭發(fā),故以“云鬢”轉(zhuǎn)喻年輕貌美的女子。

      綜上可知,在古人思維中,“以云喻發(fā)”所涉及的本體和喻體已經(jīng)規(guī)約化。表現(xiàn)在詩文中,即為“云”可以直接指代頭發(fā)。也就是說,在表示頭發(fā)時,“云”已不再是“烏黑的云”,而直接是頭發(fā)的代稱。

      “綠云擾擾”一語的分歧主要在對此處頭發(fā)顏色的理解上??疾煳墨I發(fā)現(xiàn),古人關(guān)于頭發(fā)顏色表達方式多樣,主要有以下情況:

      (一)“綠”修飾發(fā)色的用例:

      (22)綠鬢愁中減,紅顏啼里滅。(南朝·吳均《和蕭洗馬子顯古意》)

      (23)虞姬少小魏王家,綠鬢紅唇桃李花。(唐·崔顥《虞姬篇》)

      (24)偶然值青童,綠發(fā)雙云鬟。(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5)中有綠發(fā)翁,披云臥松雪。(唐·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五》)

      (26)宋家宮樣髻,一片綠云斜。(唐·白居易《和春深》)

      (27)眉斂遠山青,鬟低片云綠。(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28)芙蓉脂肉綠云鬟,罨畫樓臺青黛山。(唐·元稹《劉阮妻·其二》)

      (29)春風倚樽俎,綠發(fā)少年時。(宋·黃庭堅《次韻周德夫經(jīng)行不相見之詩》)

      (30)夢破南樓,綠云堆一枕。(宋·陸游《清商怨·葭萌驛作》)

      (31)燕釵墮地悄無聲,背立當窗鬢云綠。(清·嚴允肇《觀繩妓作》)

      以上例句中,“綠”或作定語或作謂語,對頭發(fā)進行修飾、描寫,表明發(fā)色。

      (二)“黑”修飾發(fā)色的用例:

      (32)余發(fā)喜卻變,白間生黑絲。(唐·杜甫《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33)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

      (34)黑云裁兩鬢,白雪分雙齒。(唐·《游仙窟詩·詠崔五嫂》)

      “黑絲”“黑發(fā)”“黑云”中,“黑”均作定語修飾頭發(fā)。

      (三)“青”修飾發(fā)色的用例:

      (35)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唐·李白《將進酒》)

      (36)青云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珰。(唐·李賀《相和歌辭·大堤曲》)

      (37)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宋·陸游《夜泊水村》)

      以上例句中,“青”或作定語或作謂語,來修飾、描寫頭發(fā)。

      (四)“翠”修飾發(fā)色的用例:

      (38)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唐·高蟾《華清宮》)

      (39)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唐·李煜《菩薩蠻》)

      “翠鬟”“翠云”中,“翠”都是作定語,來表明頭發(fā)顏色。

      通過以上例句不難發(fā)現(xiàn),在古人特別是唐人的詩作中,顏色詞“綠”“黑”“青”“翠”都可用來修飾頭發(fā),表明發(fā)色。那么,古人的發(fā)色是否五彩斑斕呢?眾所周知,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自然發(fā)色從古至今都是黑色。在古代社會,也沒有把頭發(fā)妝點為“綠色”的風尚。由此,以上“綠”“黑”“青”“翠”皆應(yīng)為“黑色”義。

      那么,是否只有在修飾頭發(fā)時,顏色詞“綠”“黑”“青”“翠”才是同義詞?我們考察文獻發(fā)現(xiàn):在詩文中,“綠”“青”“翠”不只形容黑發(fā),還可形容眉毛,如:

      (40)瓠犀發(fā)皓齒,雙蛾顰翠眉。(唐·武平一《雜曲歌辭·妾薄命》)

      (41)眉斂遠山青,鬟低片云綠。(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

      (42)誰家稚女著羅裳,紅粉青眉嬌暮妝。(唐·司空曙《擬百勞歌》)

      (43)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唐·李賀《貝宮夫人》)

      (44)遙羨落帆逢舊友,綠蛾青鬢醉橫塘。(唐·許渾《送客自兩河歸江南》)

      眉毛顏色為黑色無疑,故以上例句中“翠”“青”“綠”都應(yīng)為“黑色”義。除眉毛外,“綠”“青”還用來形容“字”“煙”等事物,如:

      (45)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九》)

      (46)皎如飛鏡臨月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唐·李白《把酒問月》)

      (47)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唐·杜甫《悲青坂》)

      “字”“煙”等物雖顏色多樣,但其典型顏色仍為黑色,因此,這里“綠”“青”為“黑色”義。此外,更有以“綠”指墨的用例,如:

      (48)蕉葉滿窗苔滿逕,椅楹研綠寫《黃庭》。(清·姚鼐《題汪君試硯齋圖》)

      此例中以“綠”代墨,故其隱含顏色義應(yīng)為黑色。

      綜上所述,“綠”“黑”“青”“翠”作為顏色詞,在表示“黑色”義上是一組同義詞。除了用于修飾頭發(fā)外,還可修飾眉毛、字、煙等事物。也就是說,顏色詞“綠”“黑”“青”“翠”為“黑色”義時,雖多用于修飾毛發(fā),但不限于修飾毛發(fā)。

      關(guān)于顏色詞“綠”和“翠”,《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對“綠”顏色義的解釋有:①綠色。[15]對“翠”顏色義的解釋:青綠色。[16]《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綠”為:“像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由藍和黃混合而成”。[17]解釋“翠”顏色義為:青綠色。[18]可見,從古至今,“綠”和“翠”屬同色系,是一組近義詞。顏色詞“綠”和“翠”作為近義詞,在文獻中例證較多,因不是本文重點所在,茲不贅述。

      結(jié)合本文,我們只考察“綠”“黑”“青”作為顏色詞,皆能表示“黑色”義的深層機制。我們認為,其關(guān)節(jié)點在顏色詞“青”的多義性上?!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對“青”顏色義的解釋有:①藍色。②深綠色。③青綠色的東西。④黑色。[19]“青”和本文相關(guān)的“綠色”義和“黑色”義用例在文獻中不勝枚舉。

      (一)“青”表示“綠色”義。

      (49)青松來風吹古道,綠蘿飛花覆煙草。(唐·李白《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50)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唐·李白《下終南山過解斯山人宿置酒》)

      (51)白石臥可枕,青蘿行可攀。(唐·白居易《秋山》)

      (52)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唐·李白《長干行二首·其一》)

      (53)不堪紅葉青苔地,又是涼風暮雨天。(唐·白居易《秋雨中贈元九》)

      (54)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唐·杜甫《徐步》)

      (55)九派吞青草,孤城覆綠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

      以上例句中,“青”和“綠”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用法上,都是作定語表形容詞和名詞搭配,即組成偏正結(jié)構(gòu)中的限制性定中結(jié)構(gòu)。意義上,例(49)(50)(51)中“綠蘿”與“青蘿”都是指某種綠色蔓生植物。值得注意的是,李白關(guān)于“蘿”這一種植物,或用“綠”修飾,或用“青”修飾。例(52)(53)的“青苔”與“綠苔”都是指綠色的苔鮮。例(54)(55)中,“青”與“綠”都修飾“蕪”,表示青草叢生。

      除了以上例句外,還有:

      (56)綠嶂百重,青川萬轉(zhuǎn)。(南朝·吳均《與施從事書》)

      (57)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唐·王梵志《吾有十畝田》)

      (58)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唐·李白《下終南山過解斯山人宿置酒》)

      (59)香飯青菰米,嘉蔬綠芋羹。(唐·王維《游感化寺》)

      (60)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唐·王維《別輞川別業(yè)》)

      (61)綠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唐·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

      (62)綠楊深淺巷,青翰往來舟。(唐·李紳《過吳門》)

      (63)綠原青垅漸成塵,汲井開園日日新。(唐·呂溫《貞元十四年旱甚、見權(quán)門移芍藥花》)

      以上例句中,“青”與“綠”意義上都表示“綠色”義;兩者或?qū)εe,或互文。這里的“青”和“綠”或可看作古文中常見的變文修辭,即為了使語言富有變化,而避免重復(fù)用詞,便使用一些同義詞來表達。

      綜上所述,“青”有“綠色”義?!扒唷北硎尽熬G色”義時,和顏色詞“綠”構(gòu)成一組同義詞。

      (二)“青”表示“黑色”義。

      “青白眼”一詞為我們所熟知,該詞語出《世說新語·簡傲》,劉孝標注引《晉百官名》:“嵇喜字公穆,歷揚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喪,往吊之。籍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喜往,籍不哭,見其白眼,喜不懌而退??德勚岁寰茠肚俣熘?,遂相與善?!盵20]眼睛平視見黑眼珠,是為“青眼”;上視見白眼珠,是為“白眼”。這里的“青”正是“黑色”義。此后,“青白眼”一詞用來表示對人尊敬或輕視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我們現(xiàn)在仍有“青睞”“垂青”等詞。

      “青”表示“黑色”義,在古詩文中也有不少用例。如:

      (64)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唐·王維《送邢桂州》)

      (65)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唐·杜甫《悲青坂》)

      (66)魂來楓林青,魂返關(guān)塞黑。(唐·杜甫《夢李白》)

      以上例句中,形式上,“青”分別和“白”“黑”對舉。根據(jù)語境,例(64)描述的是潮水涌來,天地之間一片昏暗的情景;例(65)中“烽煙”自是黑色;例(66)描寫的是夜間李白魂來魂往的場景,所以說楓林“青”、關(guān)塞“黑”,此處“青”應(yīng)為黑色。

      根據(jù)以上例句,“青”有“黑色”義?!扒唷北硎尽昂谏绷x時,和顏色詞“黑”構(gòu)成一組同義詞。

      根據(jù)訓詁學的遞訓原則,或稱“展轉(zhuǎn)相訓”“轉(zhuǎn)以相訓”原則。即以乙訓甲,又以丙訓乙,層遞而下。《說文解字·穴部》:“宓,安也?!倍斡癫米ⅲ骸按笱胖孤媚嗣埽瑐髟唬好?,安也。正義曰:《釋詁》曰:密、康,靜也;康,安也。轉(zhuǎn)以相訓,是密得為安?!盵21]據(jù)此,“青”和“綠”是一組同義詞,可以互訓,“青”又可以訓為“黑”,則“綠”可以訓為“黑”。綜上,“綠云擾擾”一語,“綠”為“黑色”義,“云”為頭發(fā),“綠云”意為“宮女們?yōu)鹾诘男惆l(fā)”。關(guān)于“綠云擾擾”一語的“避實修辭說”,“古人認為烏黑發(fā)亮的秀發(fā)就如同自然界春天綠色的秀發(fā)”,“古人用綠色妝飾眉毛”,“用草青色香澤涂抹頭發(fā)后呈現(xiàn)墨綠色”,“翠綠色的發(fā)飾”等觀點,“此其說雖皆若可通,然終嫌求之過深,轉(zhuǎn)失詩人體物之妙,故弗取云”[22]。

      綜上所述,以上語言事實表明,在以唐詩為代表的古詩文中,“以云喻發(fā)”已經(jīng)規(guī)約化,“云”可直接指代頭發(fā)?!扒唷薄熬G”“黑”作為顏色詞,在表示“黑色”義上是一組同義詞。其同義的深層機制是訓詁學方法中的遞訓原則。因“青”和“綠”是一組同義詞,可以互訓;“青”又可以訓為“黑”,則“綠”可以訓為“黑”。故“綠云擾擾”中,“綠”為“黑色”義,“云”為頭發(fā),“綠云”意為“宮女們?yōu)鹾诘男惆l(f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對顏色認識的提高,顏色詞分工越來越明確,顏色詞表達也越來越精確。在現(xiàn)代漢語中,“青”“綠”“黑”所表示的顏色義差別較大?!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青”顏色義的解釋:①藍色或綠色。②黑色:~布。后文收詞中解釋為“黑”義的只有“青絲”“青衣”兩個詞語。并注明“青絲”為書面語,比喻黑發(fā)(多用于女性);“青衣”是“古代戲曲中旦角的一種”。[23]“綠”顏色義解釋為“像草和樹葉茂盛時的顏色,由藍和黃混合而成”。后文收詞中“綠內(nèi)障”解釋為“青光眼”。[24]“黑”顏色義解釋為“像煤或墨的顏色”(跟“白”相對)。后面收詞中“黑鯇”解釋為“青魚”。[25]

      以上詞典釋義表明,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青”“綠”“黑”三者顏色義盡管有交合,但其交合處要么襲古而來,要么是繼承性較強的名物詞。這說明,在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人們基本上不會把“青”“綠”“黑”看作同義詞。這也正是“綠云擾擾”一語令人困擾所在。

      不過,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青”“綠”“黑”同義的表達。如:

      (67)而后,一個鐵青著臉的先生開始清理客廳,驅(qū)趕人群。[26]

      (68)你快別說了,老趙臉都綠了。[27]

      (69)(克安)厲聲追問道。他的臉色越發(fā)黑得可怕了。(巴金《春》)[28]

      以上例句中,“青”“綠”“黑”都指人臉色陰沉,神態(tài)嚴厲之意。我們認為,正是因為在古代漢語中,“青”“綠”“黑”作為顏色詞,在表示“黑色”義上是一組同義詞,所以在現(xiàn)代漢語中,在表達“黑”的隱喻義“指人臉色陰沉,神態(tài)嚴厲”時,“青”“綠”“黑”可同義使用。這應(yīng)該看成是古代漢語中的同義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存留。

      (本文的寫作使用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全唐詩檢索系統(tǒng)”,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1316.

      [2]張順利.“綠云”是黑發(fā)[J].語文知識,1999(01):53-54.

      [3]文昌榮.說“綠云”[J].語文教學與研究,1981(02):30-32.

      [4]謝云秋.“綠云”淺探[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01):82-83.

      [5]陸精康.黑發(fā)緣何稱“綠云”?[J].語文知識,2000(10):37-38.

      [6]汪志松.《阿房宮賦》中的“綠云”淺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26):118.

      [7]胡桂芳.“綠云擾擾”中的“綠”字——兼談“避實”修辭方式[J].當代修辭學,1985(01):37-38.

      [8]黨俊莉,宋獻普.“綠云”何以言黑發(fā)[N].語言文字報,2022-03-23(003).

      [9]徐越.“綠云”緣何不綠[J].中學語文,1997(09):31.

      [10]段其湘.也談“綠”[J].語文教學與研究,1981(04):60.

      [11]訾永明.“綠云擾擾”新解[J].文史雜志,2011(03):73.

      [12]左高超.再辨“綠云擾擾”[J].文史雜志,2020(01):103-104.

      [13]王力.訓詁學上的一些問題[J].中國語文,1962(1):7-14.

      [14]“綠云”一詞在古詩文中還有另外兩種意義:一是“綠葉”義,如白居易《云居寺孤桐》“一株青玉立,千葉綠云委”;二是“綠色的云彩”義,如鮑照《代陳思王京洛篇》“揚芬紫煙上,垂彩綠云中”。此兩例中“云”非“頭發(fā)”義。

      [15][16][19]王力,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S].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261,68,335.

      [17][18][23][24][2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S].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6(2022.6重?。?54,225,1060,854,531.

      [20]劉義慶著;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3:664.

      [21]許嘉璐.傳統(tǒng)語言學辭典[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68.

      [22]聞一多.詩經(jīng)講義[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61.

      [26]此例為檢索北京大學CCL語料庫(網(wǎng)絡(luò)版)所得。

      [27]此例為筆者和朋友聊天時,山東煙臺籍朋友所說。

      [28]此例轉(zhuǎn)引自鐵軍編.中日色彩的文化解讀[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42.

      猜你喜歡
      黑色頭發(fā)
      我的頭發(fā)『斷了』
      頭發(fā)活了
      頭發(fā)飄起來了
      黑色食品為什么受歡迎
      黑色
      天津詩人(2017年3期)2017-11-14 17:26:10
      頭發(fā)剪壞的你可以這么辦
      Coco薇(2017年2期)2017-04-25 02:50:26
      漆黑一片
      頭發(fā)越剃越多嗎
      黑色星期五
      頭發(fā)
      界首市| 韶山市| 肇州县| 新乡市| 合阳县| 西乌| 那曲县| 贵港市| 定安县| 郧西县| 特克斯县| 二手房| 平潭县| 神木县| 运城市| 龙口市| 洪洞县| 汕尾市| 馆陶县| 鱼台县| 五家渠市| 巧家县| 许昌市| 安阳县| 英山县| 枞阳县| 仙游县| 巴里| 洛阳市| 丰镇市| 康保县| 河北区| 上饶市| 阿瓦提县| 伊春市| 瓦房店市| 梁河县| 日土县| 和顺县| 登封市|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