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波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yè)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18修正)指出: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國防教育要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推進國防教育持續(xù)開展,提升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磨煉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也要從學生端獲取有效的學習反饋,針對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兩者相融合的路徑和方法,力求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均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引導價值。
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傳授學生軍事知識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軍訓,到革命戰(zhàn)役紀念館、博物館等進行參觀,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直觀感知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濃厚家國意識,輔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時,在這些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動手實踐,強健體魄,磨煉意志,建立集體榮辱觀,產生強烈榮譽感,這些都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推動學生學思結合,有效實踐、積極進步,讓學生通過言語、實踐、行動表現自己赤誠的愛國之情[1]。在國防教育推進的過程中,為學生引入典型的案例,如年僅18歲的守疆烈士陳祥榕曾寫下“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戰(zhàn)斗口號,他用語言和行動深刻詮釋了新時代邊防戰(zhàn)士的愛國情懷,也代表著青年一代最本質的價值追求和先進的精神文化。這些都能夠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認知,提高學生行動意識,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提供有力保障。
思政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部分學生對學習思政課程的興趣不足,這就極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契合,可以增加學生對軍事理論、軍事技能的了解,幫助學生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憂患意識,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同時,國防教育落實的過程中,還能夠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學生學習遷移,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傳承優(yōu)秀民族精神,樹立大局意識。這些對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引領學生學習進步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校國防教育是一個綜合性教育學科,與各門學科的交叉性都非常強,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了解軍事知識,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在科學文化、專業(yè)技能等多方面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拓寬學生知識面,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進行跨學科實踐,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推動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2]。同時,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助于學生將家國意識根植于心底、凝心聚力、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為國家飛速發(fā)展和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此外,新媒體時代的國防教育已經突破傳統(tǒng)的理論宣講式教導,可以恰當運用如“學習強國”平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過程中,為了解學生對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接納程度,掌握學生對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學評價,分析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實踐效果,為后續(xù)進一步鞏固學生國防素質提供方案依據,課題組針對本校5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樣本構成如下:動物科技學院113名學生,男生61人,女生52人;動物藥學院112名學生,男生66人,女生46人;食品科技學院119名學生,男生54人,女生65人;園林園藝學院82名學生,男生50人,女生32人;水產科技學院74名學生,男生39人,女生35人;合計500名學生,男生270人,女生230人。本次調研采用的是網絡隨機調研的方式,以問卷星為輔助,通過QQ、微信、教學一體化平臺等渠道對學生進行在線調研,所取得的結果與專業(yè)和年級不具有關聯性,以顯示調查問卷取樣的普遍性。
結合對問卷的回收數據分析可知:86.4%(432人)的學生非常認同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認為該方式對自身增強愛國主義認知、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升責任擔當意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69.0%(345人)的學生認為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學生先前認為的國防教育與自己相距較遠,在思想認識層面不夠重視的問題;71.0%(355人)的學生認為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能有效培育民族精神;18.0%(90人)的學生認為該方式對培育民族精神的促進作用不明顯,自己對民族精神的理解還有所偏差;超過74.0%(370人)的學生認為同時接受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升集體主義認知、傳承紅色基因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深刻明白了“小我”與“大我”之間的平衡和統(tǒng)一。
結合對問卷的回收數據分析可知:超過35.0%(175人)的學生表示如果條件符合,畢業(yè)之后非常愿意到部隊中去歷練;超過27.0%(135人)的學生表示,當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他們會積極挺身而出;另外,有64.0%(320人)的學生選擇他們會視情況而定。這說明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對于增強學生的英雄主義認知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反應出大學時代學生的思想比較理智,并不會貿然地挺身而出,而是視情況而定,在盡量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會積極施以援手去幫助他人。
結合對問卷的回收數據分析可知:有超過73.0%(365人)的學生認為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意識,學生表示愿意為“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而努力學習。超過65.0%(325人)的學生認為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尤其是軍訓的開展,對于提高學生意志力,增強學生體魄,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合對問卷的回收數據分析可知:超過85.0%(425人)的學生一致認為良好的軍風是紀律意識的彰顯,更是軍人優(yōu)秀品質的典范;超過60.0%(300人)的學生在接受軍訓之后堅持高標準內務整理超過一個月,對于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超過77.0%(385人)的學生認為軍訓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過程雖然艱苦,但是迎難而上,直面困難,戰(zhàn)勝自己,最終收獲滿滿;僅有5.0%(25人)的學生認為軍訓對鍛煉意志力促進效果不明顯。所以,軍訓能讓學生積極接受國防教育,提升思想道德認知,這種綜合實踐活動傳遞了正能量,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認可,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結合對問卷的回收數據分析可知:37.0%(185人)的學生建議減少國防教育理論層面的課時量,更多地將國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與自己的專業(yè)課程進一步融合,同時向就業(yè)指導方向靠近,拓寬和豐富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內涵。通過調研反饋發(fā)現,學生對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程度有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而且希望理論知識能夠服務于自己未來的就業(yè)實踐,希望用理論指導實踐,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通過實踐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在此次調查中,還發(fā)現僅有6.0%(30人)的學生堅持高標準內務整理超過一年以上,這表明單純的軍訓并不能讓學生持續(xù)維持良好的內務整理習慣,因此有18.0%(90人)的學生表示愿意在大二或大三繼續(xù)接受類似軍訓形式的國防教育。本次調查中所選取的樣本數量有限,采用的是網絡調查,缺乏與學生面對面的直接溝通,因此對學生心理訴求的把握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但這些數據對于后續(xù)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發(fā)現,為提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實踐效果,需要進一步擴大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領域的覆蓋面,探索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模式的個性化,推進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育人的常態(tài)化。
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除了要覆蓋學生當前的校內學習之外,還要輻射到學生將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不僅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還要讓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具備積極的心態(tài)應對未來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另外,針對當前學生自我約束意識不強、良好學習生活習慣不能長時間保持、未來發(fā)展目標不明確等問題,教師要通過多渠道、多領域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工作,讓學生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提升自我認知,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服務意識,無論今后走向何種工作崗位,都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服務人民,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各種挑戰(zhàn)。
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道德等多方面的差異,探索個性化教育模式,因材施教。例如,學??梢蕴剿鲗④娪柟ぷ餮雍箝_展,對于新入校的學生,先帶領他們進行國防教育社會實踐,讓學生在思想意識層面重視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再進行軍訓,讓學生從意識和行動兩方面同步提升。此外,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還可以分項目、分類別推進軍訓工作,例如,對于醫(yī)學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傳授他們一些戰(zhàn)地急救知識,對于電子信息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傳授他們一些信息化作戰(zhàn)的理論和技術。通過添加個性化教學模式,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推動學生思想素質和專業(yè)素質穩(wěn)步發(fā)展。
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要常態(tài)化推進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索通過有效引導、比賽競爭等多元化方式提升學生在思想層面對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并讓學生在自身實踐中積極鞏固學習成果[3]。例如,可以通過網絡化渠道,定期為學生推送教育專題,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文本、有獎競答等活動,加深對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常態(tài)化促進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功能的提升。學校要繼續(xù)在培養(yǎng)學生自律意識,鍛煉學生意志力,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吃苦耐勞品質等方面進行探索,形成常態(tài)化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
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圍繞調查問卷中所發(fā)現的問題和不足,積極尋找對策,不斷完善兩者相融合的路徑。推動學生有效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社會實踐鍛煉、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自我品質修養(yǎng)、綜合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逐漸進步,提升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效果。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行動上踐行愛國擁軍、報效祖國、自強不息、奮發(fā)圖強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技能的綜合型人才。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要輻射到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為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讓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鼓勵學生以頑強拼搏的精神直面困難,用言語和行動踐行自己的赤誠愛國熱情,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努力服務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