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謝枋得解經(jīng)特色芻議
      ——以《詩傳注疏》和《檀弓批點》為中心*

      2023-01-06 05:37:57胡泉雨
      菏澤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謝氏注疏詩經(jīng)

      胡泉雨

      (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

      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江西弋陽人,南宋著名學者、詩人、愛國志士。謝氏作為朱子第五代傳人①,一生尊崇程朱理學。他著述豐富,主要有《疊山集》《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文章軌范》等。在經(jīng)學方面有《詩傳注疏》《易傳注疏》《書傳注疏》《易說》《易詩書三傳》《注解四書》《檀弓批點》《禮經(jīng)講意》《五經(jīng)真抄》等[1]。梳理其流傳下來的經(jīng)解著作,可以初窺謝氏在解經(jīng)方面的某些特點與方法,本文以《詩傳注疏》和《檀弓批點》為例來論述。

      一、著作的文本

      《詩傳注疏》②是一個輯佚本,《續(xù)修四庫全書》收錄“知不足齋叢書”本,其“前言”云:

      宋謝疊山先生《詩傳注疏》原本久佚,卷帙無考。元人解詩,互相徵引,刪節(jié)詳略,亦各不同。今于《永樂大典》各韻所載元人《詩經(jīng)》纂注中,采錄一百六十四條;歷搜諸書,又得一百三十七條,存詳去略,編為三卷。只標篇目,不錄經(jīng)文,以略脫甚多也。[2]

      從此段敘述可知謝氏的《詩傳注疏》全本由于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所限沒有保存流傳下來。以輯錄文獻來源看,除《永樂大典》外,還有《劉瑾通釋》《欽定詩傳纂說》《胡一桂附錄纂疏》《朱公遷詩經(jīng)疏義》《徐與喬初學辨體》五種著述?!扒把浴?后半段還提及了《詩傳注疏》的特色:

      先生生板蕩之朝,抱《黍離》之痛,說《詩》見志于《小雅》,憂傷哀怨之什恒致意焉。而于經(jīng)義發(fā)明透暢,又非空作議論者。比解《無衣》之與子同仇,寓高宗南遷之失;論皇父之不遺一老,刺似道誤國之奸。至疏《蓼莪》之四章,詳明愷惻,今人讀之欲淚。孔子興觀群怨事父事君之旨,先生蓋深有契焉。讀是編者,可以論世,可以知人矣。[3]

      《批點檀弓》二卷,有叢書集成初編(據(jù)三代遺書本影印)本,其《提要》曰:

      舊本題宋謝枋得撰。枋得,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人。寶祐四年進士,宋末為江東制置使。臨安破后,即弋陽起義兵,兵潰后,遁跡浦城。元福建行省魏天佑迫脅送燕京,遂絕食而卒。事跡具《宋史·忠義傳》。是編莫知所自來,明萬歷丙辰,烏程閔齊伋始以朱墨版刻之。齊伋《序》稱:得謝高泉所校舊本,亦不言謝本出誰氏。書中圈點甚密,而評則但標章法、句法等字似孫鑛等評,書之法不類宋人體例,疑因枋得有《文章軌范》依讬為之,又題楊升菴附注,而與慎《檀弓叢訓》復(fù)不相同。據(jù)齊伋序稱,匯《注疏》《集注》《集說》諸書,去其繁而存其要以著于簡端,則齊伋之所加非慎原注也,蓋明季刊本,名實舛互往往如斯矣。[4]

      從《提要》中可知,該版本似為贗本,不是謝枋得親著本,與楊慎的《檀弓叢訓》也不一樣,注也“非慎原注”,是一部相 “舛互”之著了。但從目前所流傳的版本看,還是寫“宋信州謝枋得批點”和“明新都楊慎附注”字樣。另從學者研究來看,亦沒有一個明確的大家都認可的觀點(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在這里,筆者仍按照所用版本的著述為作文基準。

      二、以理解經(jīng)

      縱觀謝氏的《詩傳注疏》,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以“理”來解釋《詩經(jīng)》,這里所說的“理”即是指義理。以“理”(義理)解經(jīng),是宋明理學時期詮釋經(jīng)典的主要方式,謝枋得同樣也受到這種治學方法的影響。

      《詩傳注疏》沒有錄《詩經(jīng)》經(jīng)文原文,直接輯錄了謝氏的解文。其許多條均以“理” 解釋其意。如解釋《周南·漢廣》:游女獨行,非有師傅范其前,法制禁其后也。恭敬羞惡之心,積于中,形于外,動容周旋,自然中理,稟乎不可犯。使行道之人愛而敬、敬而畏,閑其邪、窒其欲,于人所不知之地,是孰使之然哉?文王之德,本諸身徵諸庶民者,盡是矣。道化明于上,風俗成乎下;性不待節(jié)而皆善,心不待閑而皆良。婦人女子生長其間,正如堯衢之童不識不知,而順帝之則,天保之民,日用飲食而徧為爾德,彼亦不自知其行乎天理之中也。王道之盛至此,極矣。(《永樂大典》)[5]

      其中“恭敬羞惡之心”“積于中,形于外”“天理王道”等均是理學詞匯,比之伊川的“以興禮義之為閑,不可犯也。南國被文王之化,家齊俗厚,婦人知守禮義”[6]、朱熹的“文王之化,自近而遠,先及于江漢之間,而有以淫亂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見之,而知其端莊靜一,非復(fù)前日之可求矣”[7]之解似更具“理”的意味。

      又如解《周南·麟之趾》,伊川解為:“麟取其仁厚,趾、角、定,皆于麟取之,皆有仁之象也。趾不踐生草,定之狀必有異于常物,角端有肉,公子之仁厚如是也?!盵8]朱熹亦解曰:“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孫宗族皆化于善,故詩人以麟之趾興公之子。言麟性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其子亦仁厚?!盵9]而謝氏的:“麟之趾、之定、之角,美其仁,頌詠其一身之間皆仁也。一章曰趾,二章曰定,三章曰角,至下而至于上也”[10],可以說與伊川、朱熹的《周南·麟之趾》的解釋非常接近。

      謝氏的這種以義理解釋《詩》之法是繼宋儒,特別是朱熹解經(jīng)一脈而來。宋儒中的二程不管是對《四書》的推崇,還是對《詩》的解釋,都是以構(gòu)建理學為主要目的,是一種直接超越漢唐訓詁考據(jù)方法而進至義理闡發(fā),如程子解釋《國風·秦·無衣》篇:

      不與民同欲,故民疾上之為,詩人言為君當與民同欲也。能同袍,則雖寒不怨也。若推同袍之恩,則民亦同上之欲?!巴跖c興師”,謂若以王道興兵,則百姓皆修其戈矛,與之同仇矣。[11]

      而謝枋得在解釋此篇時亦用是理,其曰:

      幽王沒于驪山,此中國之大恥,周家萬世之不可忘之大仇也。讀文侯之命可以知諸侯無復(fù)仇之志矣。獨《無衣》一詩毅然以天下大義為己任,其心忠而誠,其氣剛而大,其詞壯而直。吾知岐豐之地,被文王周公之化最深,雖世降俗末,人心天理不可泯沒者,尚異于列國也。秦國何人所作,千載而不聞其風,莫不興起,況親炙其人乎?[12]

      三、以經(jīng)解經(jīng)

      “引經(jīng)據(jù)典”是古人解釋經(jīng)典時常用的方法,到宋明時期,理學家們更是將此發(fā)展為以經(jīng)解經(jīng)。這其中包括兩種情形:一是引述經(jīng)典文字的原文原句;二是引用名家名人所說的語言。

      從謝氏的《詩傳注疏》看,許多地方引述《周易》《春秋》《禮記》《尚書》四經(jīng)和《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的內(nèi)容來展開解釋《詩經(jīng)》的相應(yīng)章節(jié)。從整篇看,謝氏的引經(jīng)除《詩經(jīng)》外的其他四經(jīng)的次數(shù)達20次之多。

      引《易》。在解釋《大雅·韓奕》時引《易·晉卦》辭:“《易》曰:‘晉。康侯用錫馬蕃庶?!盵13]又如在解釋《周頌·賁》時引用《易·比卦》之《象》曰:“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盵14]

      引《禮記》。在解釋《鄘·蝃蝀》時引《禮記》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盵15]又如在解釋《魏·園有桃》時引《禮記》中“孔子曰:‘爾責于人終無已?!盵16]

      引《尚書》。在解釋《小雅·天?!窌r引《尚書·洪范》曰:“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17]又如解釋《大雅·大明》時引《尚書·召誥》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盵18]

      在引述《春秋》作解時,主要有引用《春秋左氏傳》和胡安國的《胡氏春秋傳》,如在解釋《邶·雄雉》時引“《胡氏春秋傳》,春秋之時,用兵者非懷私復(fù)怨,則利人土地爾。”[19]又如在解釋《鄘·相鼠》是引“《左傳》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yǎng)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故君子勤禮,莫如致敬,敬在養(yǎng)神。”[20]③

      引述《四書》的情況。據(jù)統(tǒng)計,在整個《詩傳注疏》文中,引用《大學》4處、《中庸》4處、《論語》1處、《孟子》8處。謝氏所引《四書》之言有以對《詩經(jīng)》中的相關(guān)語素的互證,其中也大量引用了《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原文內(nèi)容。在解釋《周南·葛覃》引《大學》“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又曰‘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21]在解釋《小雅·角弓》時引用《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奔啊坝H親則諸父昆弟不怨?!盵22]在解釋《魯頌·泮水》時引《論語》中“道之以政,齊之以行,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盵23]在解釋《伐檀》“胡取禾三百厘兮”時,引“《孟子》曰‘五畝之宅是也?!盵24]闡述“古者一夫受田百畝別受五畝以為宅”[25]的古代之法。

      引名家名言解《詩》。在《詩傳注疏》中,謝氏多有引述古時名家、詩人、思想家的話或詩句來充實對《詩經(jīng)》的解釋。在解釋《邶·凱風》引用了韓愈文和蘇軾詩,“韓文公《文王羑里操》曰:‘臣罪當誅兮,天王圣明’。蘇文忠公《詔獄寄弟》詩曰:‘圣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26]在解釋《齊·甫田》時引述道:“揚雄云:‘田甫田者莠驕驕,思遠人者心忉忉?!盵27]在解釋《大雅·板》中引“朱子解云:‘人茍知圣人之度,則必戰(zhàn)戰(zhàn)兢兢?!盵28]在解釋《周頌·桓》時引老子《道德經(jīng)》“大軍之后,必有兇年?!盵29]

      四、以文解經(jīng)

      這里的“以文解經(jīng)”的“文”,即以文學的“批點”筆法來注解經(jīng)典,這主要是從謝枋得的《檀弓批點》著述中體現(xiàn)的,另外一點就是在解釋《詩經(jīng)》時所作的“名物”的注解。

      所謂“批點”,即指對文章的批注與圈點,或批評議論,或批評指摘,但就是在他的批點特別是批注中也不時地顯現(xiàn)出作者對該經(jīng)文的思想理解。如在“檀弓曰:‘何居’”句下批注:“只是何也,與‘夜如何’其義同?!我病瑒t萬;‘何居’,則圓。”[30]又在“孔子曰:‘拜而后稽顙,頹乎?其順也?;嫸蟀?,頎乎?其至也”句下批注:“以頹乎,贊其順;以頎乎,贊其至,此贊美之辭,如易象大矣哉,如論大哉,堯之為君也,加一句贊曰:‘魏巍乎’;民無能名,又加一句贊曰:‘蕩蕩乎’?!盵31]

      謝氏的《詩傳注疏》雖以義理解《詩》,但也有部分對名物的考據(jù)式注釋。如在解釋《邶·旄丘》時說:“叔兮伯兮,叔伯字也。(《通釋》)”[32]又《小雅·彤弓》:“一朝右之,古人以右為尊也。(《詩傳纂說》)”[33]又:“一朝酬之,飲酒之禮,主人酌賓曰‘獻’;賓酌主人曰‘酢’。一獻一酢,報施足矣。主人又酌賓謂之酬,所以見其意厚也。饗之未足而右之,右之未足而酬之,此亦中心喜好之實也。(《附錄纂疏》)”[34]

      謝枋得受程朱理學思想影響很重,他在解釋經(jīng)典的方式方法上,既體現(xiàn)出對前人的繼承,又試圖發(fā)展出自己的特色。這些方法為我們進一步深入了解疊山先生提供了新的路徑。

      注釋:

      ①圖式:朱子→詹體仁→真德秀→湯巾→徐徑畈→謝枋得。詳見《宋元學案》卷八十四《存齋晦靜息庵學案》,中華書局,第2839-2845頁。

      ②關(guān)于《詩傳注疏》文獻問題,這里因不是本文討論重點,只作一點補充說明:《詩傳注疏》,現(xiàn)比較通行的是《續(xù)修四庫全書》本,但據(jù)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谷建先生《謝枋得<詩傳注疏>輯本補正》的研究,對《詩傳注疏》輯本的來龍去脈做了詳盡的梳理,而且根據(jù)《詩集傳附錄纂疏》《詩傳通釋》《詩經(jīng)疏義》《詩經(jīng)傳說匯纂》及與《詩傳注疏》對照又補遺40條,并對《詩傳注疏》作了存異、正誤,豐富了現(xiàn)有文本的內(nèi)容,對詩經(jīng)學研究有很大的貢獻。(詳參《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七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版,第11-35頁。)

      ③謝氏所引《左傳·成公十三年》這一段有錯節(jié)。原文是:“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yǎng)以之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yǎng)神,篤在守業(yè)。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zhí)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jié)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猜你喜歡
      謝氏注疏詩經(jīng)
      文學倫理學批評視域下的《謝氏南征記》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爾雅注疏》點校零識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清代浦鏜《周易注疏正字》“盧本”發(fā)覆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4
      《東山再起》
      紅巖春秋(2017年8期)2017-09-01 04:47:22
      謝氏宗親對珠璣巷情有獨鐘
      源流(2016年12期)2017-06-05 09:47:34
      高門與孤寒:南朝謝氏族人的升沉
      《論語》注疏之西方傳承:從理雅各到森舸斕
      连云港市| 金山区| 潼南县| 永宁县| 韩城市| 临沧市| 象山县| 临颍县| 双牌县| 公主岭市| 汪清县| 中方县| 五常市| 炎陵县| 涞水县| 鄂尔多斯市| 旬阳县| 江西省| 蓝山县| 大埔县| 青神县| 抚宁县| 越西县| 安仁县| 盐城市| 康马县| 赤壁市| 花莲市| 扎兰屯市| 云龙县| 上高县| 哈密市| 凤冈县| 堆龙德庆县| 新和县| 虹口区| 崇明县| 邳州市| 安远县| 临沧市| 溧阳市|